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中国式城市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高企的房价和"高烧不退"的土地财政构成了中国式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系统构建了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282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鉴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和行业间工作转换成本的广泛存在,房价通过扩散机制主要对低端劳动者产生强有力的挤压,引发产业由低端行业向高端行业集聚的结构演变,进而与城市多样化特征呈"倒U"型;在财政分权和增长竞赛的双重激励下,土地财政扩张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偏向性配置进一步激化产业结构刚性,抑制城市向多样化发展。深入而言,工业化进程决定了房价上涨主要诱发制造业内部的"U型"梯度升级。市场导向的房价扩散力量与富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土地财政虽均通过产业结构影响城市集聚特征,却呈相悖效果。因此,在与土地财政的互动中,房价上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集聚特征的效力被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2.
《决策探索》2013,(23):7-7
高盛高华资深经济学家宋宇11月26日表示,短期来看,一线城市房价的调控很困难,而一些地方城市的房价则会下跌。实现利率市场化,提高舆实存款利率.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众多城市将人才列入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议题,纷纷制定并出台“人才新政”,而土地财政依赖下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扶持,普遍被视为此次政策扩散的重要动因。文章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估计政策效应,实证考察“人才新政”对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新政”对全国城市住房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同层级城市住房价格的政策响应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0,(9):10-10
一线城市楼市陷入冰冻期。号称“价值洼地”的二三线城市楼市此时注定要扮演新的角色。目前.二三线城市房价到底高不高?投资空间大不大?《华夏时报》3月1日报道指出,二三线城市楼市“前进”路径将很难复制一线城市的疯狂.甚至当二三线城市房价轮番上涨之后.所谓的“价值洼地”会成为一个伪概念。买房落户,孩子可以上个好学校.这是很多在二三线城市买房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烧不退、逆政策而疯涨的房价,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比较突出,提出“各城市政府要切实负起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将从全面调控转变到“重点打击”。  相似文献   

6.
谁能成为城市格局的搅动者?哪些因素决定一座城市的活跃度?在"不以GDP论英雄"、创新驱动是第一战略的新阶段,更多的发展指标被重视,如新兴产业增加值、人才数量以及本外币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等,概括起来就是"人才+资金+产业"。从人的角度看,一座城市的高校多,不一定人才多,深圳没有"211、985高校",却能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人才之外,资金才是城市经济的核心要素,通俗的说就是"有多少钱"。因此,一座城市的"账册"更能反映  相似文献   

7.
继“国四条”、“国十一条”、“新国四条”后。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正式下发。与此同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拿出调控“猛药”。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3,(49):11-11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11月.环比涨幅有所收窄,但同比上涨的城市仍有69个。从全国楼市看,市场已经严重分化、冷热不均,即一、二线城市持续快速上涨,三、四线城市平稳甚至冷清。“楼市分化是今年市场的显著特征。”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一、二线城市房价易涨难跌、涨幅惊人,整体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四不均:需求不均衡、供应不均衡、库存不均衡、价格涨幅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23):11-11
在刚性需求的带动下,持续低谜的房地产市场终于迎来了“红五月”。全国大部分城市成交量环比出现上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与上月相比均有所下降,楼市与前几个月相比出现明显回暖迹象。楼市的“红五月”不禁让购房者和开发商对调控政策的放松产生期待,房价是否也会顺势触底反弹呢?  相似文献   

10.
张琳 《经营管理者》2011,(18):20+13
通过旅游城市品牌集聚策略研究,加强江苏省运河城市品牌建设,打造运河城市整体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集聚高效化已然成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基于200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指数法、熵值法和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建筑业有着显著的地区集聚特征,其中浙江省和湖北省的建筑业集聚程度较高;(2)不同地区产业集聚水平高低对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差异有着显著影响,受集聚水平影响最突出的是中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最后是东北地区;(3)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和动力装备率对不同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也存在显著差异;(4)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备一定的“时间惯性”,展现出“雪球效应”,呈现出空间集聚性;(5)产业集聚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正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倪咸林 《决策》2010,(8):52-53
目前世界发达城市普遍采用地下管线共同沟来解决城市马路反复挖掘问题,它是解决地上空间过密化、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47):18-19
正为强化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配合国家的"千人计划",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在北京、天津、武汉、杭州四个城市建设未来科技城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集聚国际一流科研人才;产出和转化国际一流科研成果"的总体要求。近日,《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2013—2030)》正式发布,提出未来科技城"三基地、三新城"的发展定位,并确定未来科技城"一心一廊两区六组团"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政府抑制房屋价格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全国一级城市房价的上行空间与需求量均出现显著回落。然而对于在前一段时间内房价上涨幅度不太高的二三线城市来说,在大量房地产资金闲置时,有可能出现过快的上涨速度。本文将总结目前二三线城市房屋价格的状况,并分析一线城市出现房价过快增长的原因,结合国外控制房价的经验,论述二三线城市房价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问题     
《领导文萃》2010,(17):7-8
“逢雨必涝”成为城市梦魇 透过诸如排洪能力不足、管网不配套、日常养护不及时等现象.不难发现,不少地方在城市发展中,重表面轻内在、重形象轻功能、重短期轻长效的问题普遍存在。与城市地面建筑的不断推陈出新相比.与城市地价、房价的不断提升幅度相比.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15):20-21
黄兴国:管理水平是城市软实力的表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的发展提出了“四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特别提及要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此前的2月11日,修订后的《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经天津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7.
零思碎想     
筱陈 《领导文萃》2012,(19):126-127
一个城市人才集聚度决定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一个城市的人才结构决定着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一个城市的人才质量决定这座城市的发展质量,一个城市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决定这座城市的创新创造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够最充分地使用人才,谁就占据了竞争主动权,谁就抢占了发展先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功能定位及其价值取向的研究,以及对无锡城市发展现状和比较的分析,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无锡城市总体功能定位、无锡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建设思路、建设路径和建设重点,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城市的鲜明特质,实现城市包容性增长”的无锡发展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1,(15):18-18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的重要时期。3月31日,深圳市召开全市城市发展工作会议,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提出深圳未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总体目标是:以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城市为标杆,通过5至8年的努力,形成组团式、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发展特征,走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3,(48):28-29
“市场异动城市”是国土部2012年针对房价上涨首次提出的一个调控概念,目的就是控异常、防波动.《21世纪经济报道》称,国土部正在统计2013年度“三类异动城市”,包括2013年度地王地块信息,并要求预判2014年一季度的地王信息,并提出严防“高价地”的解决措施。2013年年初国务院要求各地制定的年度房地产调控目标,但从70个城市平均数据看:10月平均新建商品房住宅价格环比涨幅0.62%,同比涨幅高达9.30%;平均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0.42%,同比涨幅4.65%,全年楼市调控目标已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