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根据1992-2009年的经济数据,利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经济增长与闽台进出口贸易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闽台进出口贸易有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1840~1895年间,经营闽台贸易的商人组织有外国洋行、台湾的郊行和福建沿海市镇的商行。闽台贸易范围,在福建以闽南特别是厦门为中心,在台湾则以基隆、鹿港、高雄为中心,外国洋行的介入逐渐控制了闽台对外贸易,对传统的闽台贸易关系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朝统一台湾后,即开始弛海禁,允许福建厦门与台湾鹿耳门进行单口对渡贸易,后在闽台人民私航活动的推动下,逐步改为指定多口对渡贸易。清代闽台对渡贸易政策的实施和不断调整,有力地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清朝统一台湾后 ,即开始弛海禁 ,允许福建厦门与台湾鹿耳门进行单口对渡贸易 ,后在闽台人民私航活动的推动下 ,逐步改为指定多口对渡贸易。清代闽台对渡贸易政策的实施和不断调整 ,有力地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对闽台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进行概括,认为闽台农产品贸易规模、比重增大,贸易品种集中。对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闽台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加强,双方市场均为对方认可,台湾对福建出口增长带来福建出口台湾农产品更大的增长幅度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闽台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的相关建议:(1)制定市场对接保障措施;(2)扩大从台湾进口农作物优良品种;(3)落实相关贸易政策并制定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台湾与大陆之间贸易关系的格局,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就已基本形成。当时台产的米谷、蔗糖、鹿制品已经输往大陆东南沿海一带,而大陆的手工制品也行销台湾。在当时大陆与日本、南洋的商业贸易中,台湾被作为重要的转接口岸,只是由于明末清初之时,大陆正值战乱纷争,继而郑氏政权统治台湾,两岸的贸易才受到了沉重的压抑。自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随着战事的平息、社会的逐渐安定以及大陆经济的恢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发展有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海峡两岸的商业交往进入了繁荣时期。台湾与大陆经济联系的密切,两岸贸易的繁荣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朝统一台湾后,即开始弛海禁,允许福建厦门与台湾鹿耳门进行单口对渡贸易,后在闽 台人民私航活动的推动下,逐步改为指定多口对渡贸易。清代闽台对渡贸易政策的实施和 不断调整,有力地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闽台入境旅游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闽台两地入境旅游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闽台入境旅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台湾入境旅游总体规模大于福建,台湾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也远高于福建。但两者旅游密度均较低。台湾地区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发展水平较高,而华侨市场开发水平较低。闽台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均较高,入境外国游客均以亚洲为主,日本和美国均是最重要的客源国。近年来闽台旅游互动有了重大突破,但闽台间双向旅游客流差异悬殊,以台湾游客赴闽旅游为主。在两岸"三通"实现背景下,闽台两地应进行旅游合作,构建以闽台为核心的"海峡旅游区",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9.
“光州固始”与闽台历史渊源关系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海外联谊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固始县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联合于2008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固始县召开了"光州固始与闽台历史渊源关系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3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70多篇,主要围绕固始与闽台文化、固始与闽台人物、固始与闽台姓氏、固始寻根资源开发与研究等问题展开商讨。  相似文献   

10.
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正式加入WTO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良机。通过对中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验证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结果证明,中日贸易不仅促进了中国GDP总量的增长,而且通过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中日双方经过共同努力签订了具有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打破了两国外交的僵局,为两国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LT贸易的签订,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满和反对。为维护日台关系,日本政府对LT贸易的态度发生转变,同时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得LT贸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博览会是对近代兴起的各种展览会、展销会、劝业会的统称,它是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而出现在公共领域。近代福建和台湾围绕着博览会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体现了闽台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两岸关系这一新的视角,对博览会进行探讨,可以由此深入近代闽台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和福建的关系在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发生了重要转折,日本试图多方面在福建渗透其势力。力量不足时,日本对福建的图谋常受到列强牵制。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奠定了日本在中国与列强争夺的基础,日本又能利用诸如“清末新政”等时机,快速在福建扩张经济文化势力和政治影响力,这也是近代甲午战后一段时期日本在中国大陆扩张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连宋大陆之行,政党交流取得的积极成果,表达了祖国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也反映了台湾“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将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两岸经贸政策调整对福州对台经贸工作的影响,探讨榕台经贸工作的政策思路与走向。  相似文献   

15.
台湾海峡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与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新考古发现表明,闽台两岸从台湾海峡捞获的2 .6 ~1 .1 万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此类化石面貌有别于同纬度带的闽粤而与淮河流域一致,这和冰期时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哺乳动物随寒风沿东海大陆架南迁有关。当时台湾海峡绝大部分为陆地,台湾与祖国大陆连成一片,古人类和哺乳动物能够在其间自由来往,繁衍生息,并留下遗骸和遗物。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致胜的成功经验之一,在恢复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实践中,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最高负责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经验。他大力发展民间外交,使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国,造就了民间交往的潮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廖承志广交朋友,通过与日本各界的广泛接触,建立了中日友好事业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断推动着中日友好事业之车向邦交正常化前行。  相似文献   

17.
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厦门的对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的可能。总体思路是:优化提升岛内功能,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与台湾对接的步伐;以原有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发挥岛外各区的独特优势,通过拓展对台产业合作,强化产业集聚;将对台农业合作打造成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亮点;发挥闽南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优势,促进厦台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抓住对台先行先试的难得机遇,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中继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