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管是“辞职潮”还是“用工荒”,一些职场人或许并无辞职的打算,原想着可以安安稳稳度过职场动荡期,但是却先遭遇来自领导的变相逼辞.面对种种逼辞手段,你怎么办? 工作地点“大挪移”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设计工作的典先生,春节后就面临了上班地点变更的窘境.原来,因为公司的业务扩展,总公司相继在县里也设立了分公司,春节前就不断传出了要调部分员工前往分公司上班的消息.“一开始其实我并不担心,因为一直听人说暂时还不需要调任.”  相似文献   

2.
周颖 《劳动世界》2020,(4):32-32
人在职场,除了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就是和领导、同事相处。在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今天,如果同事不喜欢你,可能意味着你很难在职场上走得远。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万人迷”,但也要学会“藏拙于巧”“与人为善”,避免成为同事讨厌的人。下面这些人,就是职场中最不讨喜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3.
初入职场的“莱鸟”,能力和经验并不具备竞争力.想要更好地融入群体,更有信心地工作,要知道五条钻石级职场法则: 理性看待得与失 发言者:超市人事经理吴女士 生活中,对于付出了却没有应有的回报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以至于钻进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如果不能理性看待自己的得与失,付出了就必须要得到同样程度的回报,否则就“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员工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收编”的.  相似文献   

4.
听说过各种服务型的管家,但你听说过管送蛋糕的管家吗?不要觉得这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就有这么一个人将这个听起来奢侈多余的服务,真正推广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他就是从全球知名游戏发行与运营商辞职出来的“90后”沈悦雯。  相似文献   

5.
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相信无论是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已在职场打拼多年的职场精英,都会免不了犯错,那么哪些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呢,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  相似文献   

6.
明明也是工作,却没有和单位形成劳动关系,那么“提供劳动”的您是否就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呢?您是否可以与“接受劳动”的一方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呢?下面让我们来讲一讲职场中那些似“是”而“非”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过去这一年,是“90后”新人大批进入职场发展的“元年”,仅短短一年,“90后”已然成为职场上的跳槽“重灾区”,不少人已跳槽三次甚至更多。很多“90后”,简历上好几份工作经历罗列得一清二楚,非但没有察觉其中的问题,反而自认为体验丰富、经验多样。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相关专家团队总结出“90后”跳槽中的三大致命错误。  相似文献   

8.
初入职场成为职场新鲜人,几乎人人都想工作成功,受人欢迎和爱戴,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堂堂正正做人.但往往由于涉世不深,许多人与同事、上司都处理不好关系,怎么办?这里谈谈职场中新鲜人做人和处世的九大基本原则和技巧,也是走向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9.
网络上曾出现过几个有关职场脾气是“压回去”还是“发出来”的段子。其中有个段子说,“把脾气发出来叫本能,压回去叫本事”;当职场中人在面对老板冷若冰霜盛气凌人的脾气时,这就牵扯到是“压回去”还是“顶回去”的问题。有心理专家分析后指出,对职场中的脾气“压回去”容易给人造成内伤,但如果不愿忍受“顶回去”,则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不利。因此,很多职场人士在两难中认为难以抉择,无奈中只能选择内伤型的“压回去”。  相似文献   

10.
身在职场中,工作压力大自然是不用说,但对一些职场人来说,工作意味着每天重复着差不多的事情,如此日复一日,如何能不产生“职业倦怠”呢?  相似文献   

11.
促进充分就业,全年实现新增就业60万人;建设城乡一体化民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各类社会群体在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公平”,一个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好消息不绝于耳。在2月28日召开的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人社部门拟定了促进充分就业、社会保险惠民、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等“七项工程”,端出一份“民生大餐”。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一位公司的女老总发微博说,在咖啡店面试一名求职者时,因为对方没有端饮料和“埋单”,觉得求职者不注重细节,不懂“人情世故”而没有录用对方。年轻人作为职场新人,常常面临很多困惑,特别是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往往处于被动。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职场新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7%的受访者对职场上的“为人处世”存在困惑。  相似文献   

13.
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很多职场人似乎还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很多理解偏差。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了发展成“绊脚石”,比如,“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性格”、“自己学这个专业,找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三四十岁,已经来不及做职业规划了”……在各种职业规划咨询中总结发现,职业规划中有十个普遍的误区,在无形中阻碍了职场人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谭云 《劳动世界》2016,(16):50-50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伪装者》和《琅琊榜》让不少观众直呼:看主角们斗智斗勇很过瘾,但在同样纷繁复杂的职场中,职场人也总感慨很多时候并不是被繁重的工作所累,而是为一些人为“心理战”闹心。尤其是遭遇被边缘化、受排挤、坐冷板凳、被视为“透明人”等所带来的“冷暴力”伤害,这种将人孤立起来而无法言说的压力,更让人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在清末这个腐败的职场里,汉人备受歧视。出人意料的是,张之洞一生都在升职,从普通员工一直做到宰相,没有摔过跟头,没有受过处分,甚至没有挨过老板慈禧太后的训斥,是不折不扣的职场达人,而他的职场“升迁术”,值得每一位职场人士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人在职场,总会遇到一些"模糊"的话,让人捉摸不透其中之意.都说"听话先听音",本期我们就来学习职场中那些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都有些稚气未脱,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你的衣着打扮就是一个"门面",不要说多华丽,只要是得体、给人舒服并且适合职业需求就是最好的。马上进入炎炎夏日,天气的变化让坐在办公室的职场新人有些应接不暇,下面是小编专门为职场人士推荐的几组不同搭配,作为一周造型搭配,让你每天都有新造型。  相似文献   

18.
正在职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抱着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以"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凌云壮志满怀信心地在职场上努力打拼,然而,打拼了一番之后他们却沮丧地发现,由于他们太过锋芒毕露,他们的雄心不但没有助自己成功,反而令自己在职场上受阻,内外交困,职场人际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小张毕业于名校,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努力肯干,在这家公司工作五年的时间,他不分白天黑夜,倾尽全力鞍前马后为公司效力,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说的是谋而后动,谨慎处事.而在职场上需要的是“三思而后言”,要充分考虑说话的内容、时机和效果.职场上,往往会因为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而引起他人的不悦,“祸从口出”就是这样的道理.那怎样才能避免说错话呢?  相似文献   

20.
如今职场中的年轻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对调"一词的含义.这个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人事调配制度中的专用工作名词,曾给许多职场中人留下多少苦涩的记忆.那时,倘若一对夫妻分居两地,夫在甲省工作,妻在乙地就业,妻子欲调往甲省工作,与夫团聚,则需要寻找一个甲省欲调往乙地的职工,否则即使其他条件符合也很难遂愿.缘由在于当时各地使用劳动力受到严格的计划指标限制,增一人则需减一人,增减相抵方能如愿.冷冰冰的计划指标如何管得了心急火燎的夫妻分居?曾几何时,大中城市路边电线杆上随处可见各色花花绿绿、如同现在小广告似的"对调"启事,大海捞针般地把那个与自己逆向调动的人找到.尽管希望渺茫,但此类电线杆上寻觅调动"伙伴",毕竟是严格的劳动力计划管理中的一丝松动,也曾给许多分居两地的夫妻带来些许团圆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