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古代东方秽与貊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近年学术界出现的秽貊族史研究的热点,进行回顾与反思。本文以为,秽貊,作为民族实体,出现的时间,并不那么古远。早期文献里的秽貊族称,是春秋战国至秦汉间,古典作家追述古史,以中原为中心,对东方部分民族带有贬意的泛指,并非对具体民族的专指,他们与汉代出现的秽貊实体,不是同一民族概念。秽貊,作为民族实体,分布的地域,也不是那么广阔。所谓秽貊起源秦晋高原、华北平原说,以及商先秽貊说,夫余秽人说,青丘、周头秽貊说,东北地区大部分水系名称皆为秽貊音转说,证据都不足。以地望重合为依据,认定秽貊考古文化,更难以成立。一些学者认定的秽貊人及秽貊考古文化,其中不少一部分应属于东夷人领域。  相似文献   

2.
对于渤海与高句丽的相互关系,中外学者观点分歧很大。根据中外史书的记载,渤海的建国者与渤海国的统治民族为粟末,属于肃慎族系,而高句丽则属于秽貊族系。渤海族与高句丽族属不同。同时,渤海族在生产方式上亦与高句丽不同,前者以农为主,兼营家畜饲养、渔猎,后者则农业与渔猎并重。这进一步导致二者在饮食、服饰、居室与城池建造、婚丧、习俗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并无沿袭之处。这些再次证明渤海国并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有秽貊说、夫余说、殷商说、炎帝说、高夷说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混淆族源、族属、族称等概念,往往将民族起源和民族融合混为一谈,需要进一步澄清。笔者认为,传统的秽貊说、夫余说颇有疑义,许多新的证据表明,在高句丽民族起源问题上殷商说似乎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来自蒙古草原东部的貊人、夫余人,也有东北古 老的居民秽人、句丽人、真番人,还有来自中原的汉人。在简句丽政权统治下,上述民族进行长期 的民族融合,而后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被贯以其政权的称呼,被称为高句丽人。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族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的族源是多元的 ,其最早的源头应是青铜时代的高夷 ,而高夷既不是秽 ,也不是貊。作为以秽人为主源的夫余人以及青铜时代延续下来的貊人残部 (小水貊、“貊国”遗裔、梁貊 )也是高句丽早期的重要族源 ,但最早演变为高句丽族的应是分布于今富尔江流域的古高夷人。至于汉族 ,自高句丽开始形成时就是其来源之一 ,在高句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汉人融入到了高句丽族之中 ,从而汉族成为高句丽的最大族源。此外 ,融入高句丽的还有沃沮、肃慎 (挹娄 )、鲜卑、契丹、百济、新罗等族。值得强调的是 ,高句丽族的形成同古朝鲜并无多少联系 ;无论是箕氏朝鲜还是卫氏朝鲜 ,在地域上同高夷以及后来的高句丽五部皆不相重合 ,古朝鲜的先人良夷在青铜时代同高夷和貊人存在的空间皆无相同之处 ,而当高句丽族形成之时 ,卫氏朝鲜已为汉武帝所灭 ,古朝鲜族大都融入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辨析高句丽起源中的“夫余说”、“貊说”、“高夷说”、“商源说”和“夷、貊、汉”多源并存说的基础上 ,强调了高句丽族源的“主体” ,是辽东“二江”流域从商周时期的“高夷” ,到春秋战国前后的“貊部” ,其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上 ,将构成高句丽的族源主体 ,即从先秦“高夷”到“貊”族的青铜文化 ,与公元前一世纪高句丽建国后 ,由夫余南下“貊”地后开始形成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即两汉时期高句丽的“五部”文化 ,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文化内涵上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8.
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主要指包括满—通古斯、蒙古、突厥三个语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北方民族文化中,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曾长期并存。产生于北方文化土壤中的口承文学与作家文学,特别是其中的神话、英雄史诗和戏剧文学,对中华文化与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北方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因而在21世纪全球文化对话及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高句丽、渤海文化之发展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渤海,是汉唐期间,由高句丽族和(革未)鞨族在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主的广大区域里先后建立的两个民族政权,历时近千年,若溯其族源,则更长久。我国的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息繁衍和交往融合的一处历史大舞台,其中即包括肃慎、东胡、(氵岁)貊三大族系中的各少数民族,同时也包括了自中原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 ,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 ,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 ,是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是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不存在一个可成其为民族的越人族体,泰人也不是越人演变而来的,傣泰民族在汉代以前的历史的追溯已无意义。傣泰民族可追溯的源流在汉代云南滇中,并随后向南迁移到今天的云南南部及东南亚一带。由于傣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移与发展中保持了水稻种植、“勐-阪”制度与文化的复制模式,使傣泰民族的先民们能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定居并壮大起来,从而在今天形成了一个傣泰民族居住的文化圈。傣泰民族文化圈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基于共同的民族渊源关系,人们互相理解、宽容、合作、开展社会与经济的交流,共同促进民族与文化的发展,是当代理解傣泰民族文化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举世闻名的黑龙江,境蜒曲折,滚滚东流。广裹的黑水流域,从远古起,就是我们的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地方。这些先民包括最早定居于此的肃镇、东胡、秽貊三大族系的各土著民族,也包括后来陆续迁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种流离民族。他们经过世世代代艰辛劳动与顽强奋斗,最终共同开发了这一片榛养的土地。同时,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诗歌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艺术的古典诗歌,源于远古人民的口头歌谣。黑水流域也不例外,但可怜的是不仅这些歌谣基本没有保存下来,而…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就是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各个民族,大体可分为肃慎系、■貊系和东胡系等诸民族。每一族系的民族,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进行各自的生产、生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俗文化。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①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民俗。东北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殊风俗。在特殊的风俗中,也都有着它们的共俗。如"贵壮贱老"、"崇尚骑射技能"、"骑射精神"等等。受相近的地缘环境制约,东北绝大多数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曾从事过狩猎的经济活动。就肃慎氏来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朝鲜族神话是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朝鲜族是由朝鲜过境而来的民族,研究该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就必须研究朝鲜原初文化的创造物──神话。朝鲜神话蕴涵着朝鲜民族童年时期的世界观、认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这种神话的文化意识的传承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主要表现于对该民族神话形成的认识、传承、创新与传播。朝鲜的神话主要是通过中国朝鲜族过境口承和文字资料传入,其主要神话故事体系有开天辟地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日月神话、诸神争斗神话、图腾神话…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句丽民族起源,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秽貊说、高夷说、高夷—貊部说、夫余说、古朝鲜说和炎黄—商人说等,上述诸说皆有一定问题,包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诸说之中,高句丽族源主体为辽东“二江”和“二河”上游“貊”部说更具推断和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变迁的调查研究,使我们对新疆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对新疆少数民族的认识,这对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对待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在继承和发扬其优秀文化因子的同时,抛弃其落后、愚昧的文化因子,使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文化在发展中求精、求团结、求稳定、求繁荣。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述了两周时期姬姓燕国同山戎、东胡以及孤竹、、令支、屠何、秽、貊的关系,再现了冀北、辽西诸族以及燕国在燕山南北存在和变迁的历史,揭示了彼时该地区民族相处与融合的客观事实与必然规律,尤其肯定了作为华夏族的燕人在经营燕山南北之地并促进该地区文明、进步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五部是在朱蒙立国前后以桂娄部为核心联合其它四部而形成的,但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在五部的墓础上仿中原五方土制建立民族与国家的政治体制。与高句丽同出于貊的夫余和百济也都实行五土制,而各有其特点。五部制与高句丽统一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密切关联。这种制度随着高句丽奴隶制的改变,进而发展的“五褥萨”制,与后来东北的渤海、辽、金所实行的五京制当有历史的渊源关系。 一、五部的来源与形成 高句丽五部的来源最多可以上濒到朱蒙南下立国时。对高句丽五部的来源及其形成的研究,过去尚很少涉及。《通典》谓五部“皆贵人之族”,这可以作为探讨问题的一个线索。这些“贵人之族”, 当然是朱蒙所注重,尊敬和联合的主要对象,而这些“贵人之族”也一定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共同体在其民族政治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俄罗斯族作为我国靠近俄国边疆地区的新生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族政治发展过程较为特殊.中国俄罗斯族的民族政治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民族政治发展的自发与自治阶段;二是民族政治发展的隔离与分治阶段;三是民族政治发展的整合与重构阶段;四是民族政治发展的政治一体化阶段.对其各阶段民族政治发展特点的研究,有利于族际间的认同和国家认同,也有利于构建国家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