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在前人对传统保守主义两大代表人物柏克和梅斯特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两者论法国大革命的代表作的解读,从柏克与梅斯特的宗教信仰入手,比较两人由批判法国大革命而生发的政治思想,以对早期保守主义做一管窥.  相似文献   

2.
柏克的保守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对英国宪法、政治改革尤其对法国革命的态度上。他极为捍卫宪法,表现出了保守主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政治变革的极度敏感,对法国革命的完全否定却反映了这种保守主义的局限和政治反动。  相似文献   

3.
冯克利 《文史哲》2015,(1):147-163,168
埃德蒙·柏克常被称为"现代保守主义之父",这种广为流行的观点忽略了柏克早年所受法学教育对其思想的影响。柏克并不像很多教科书中所说,是现代保守主义的始作俑者。如果要给柏克重新定位,更恰当的评价是,他在观察和评论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这一旷世巨变时,充分运用了自己在早年所受教育中打下坚实基础的普通法知识,尤其是其中的一种历史观,使保守主义在此后的政治话语中成为了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意识形态。从思想史的角度说,这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只有基于这一普通法的历史背景,才能对柏克思想在现代保守主义这一复杂谱系中的特点作出明确的判别。  相似文献   

4.
保守主义是西方一种重要的政治哲学或政治思潮,然而,学术界对于保守主义以及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关系的认识还存在着含糊甚至误解之处。从源头上认识保守主义,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保守主义的内涵,理解保守主义与其他思潮尤其是自由主义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鉴于埃德蒙·柏克作为西方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开山鼻祖的特殊地位,探源保守主义必须理解柏克保守主义的内涵与实质。保守主义是反保守的,它坚持的是自由的传统;保守主义的实质是自由主义,两者共同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5.
埃德蒙·柏克(1729—1797)是英国18世纪一位卓越的国务活动家、议会演说家、政治哲学家,也是“政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是一位书斋里的学问家,既没有提出过一整套原则去设计政治理想,也没有对人性进行过明确的系统分析。然而,由于他雄辩的演说,尤其是那以非凡的才智写成的《法国革命感想录》,使他成为现代政治保守主义最初的,也许是最杰出的理论代表。80年代在西方颇为得势的新保守主义思潮的理论领袖柯克、克里斯托尔  相似文献   

6.
保守主义政治思想是形成于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并逐渐影响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一种政治学流派。它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一起原本统归于18世纪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启蒙思想”麾下,后来,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逐渐分化出来,并随着对法国大革命的一些激进做法的批判而日渐成熟。其思想的集大成者,英国的政治思想家埃德蒙·伯克(1729~1797)的代表作《法国革命论》集中体现了保守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即对经验主义、传统、渐进变革方式及有限政府的推崇,对理性主义、激变和暴力革命的批判。从某种角度来讲,保守…  相似文献   

7.
唐科 《兰州学刊》2007,(2):53-56
在有关保守主义的著作中,人们常常把"传统保守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一同划入保守主义阵营.久而久之,人们渐渐认为这两派在本质上是可以统一的.本文从保守主义的两个核心观念--自由观和财产观入手,指出了尽管"传统保守主义"自信能完好地捍卫这两大价值,但由于其学说内在的矛盾,它常常会走到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对立面.因此,在现实政治中,保守主义借助自由至上派的力量就成为必然,但这绝不意味着两个派别在本质上可以统一.相反,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合作的脆弱性,从而对保守主义的矛盾性和局限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西化与保守主义的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化与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两大文化思潮。从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上看,前者侧重于介绍和输入西方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揭露中国固有文化的阴暗面,后者则侧重于维护中国固有文化,认同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而揭露西方文化的弊端;在古今问题上,前者激烈地反传统,主张变革,后者则较多地肯定与赞赏传统;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前者主张西方化,后者则主张东方化。本文试对西化与保守主义两大文化思潮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历史的探讨,并对两大思潮与20世纪中国的文化选择进行方法论的思考。一在20世纪的中国,西化派虽没有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9.
对保守与激进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要谈论或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首先必须对两种保守义义和两种激进主义进行区分,两种保守主义,即思想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两种激进主义,即思想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10.
刘涛 《理论界》2014,(4):67-69
18、19世纪的法国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原子化状态,为此,保守主义与激进的马克思主义都主张对当前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进行根本性的批判与改革;与之相反,涂尔干从自己的社会观与人性论出发提出以理性化的世俗道德重建法国社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近代中国两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分别代表了变革中国的两种政治取向。保守相对于激进而言,非“保守派”或“旧派”之意。清季民初,中国未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保守主义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在现实中找到立足点。反之,激进主义不断扩大政治舞台,以致保守者的命运不得不同革命联系在一起,革命有时竟成为保守主义者的安身立命之处。政治与文化思想保守的尹昌衡,从“忠清”到“反清”,最后被迫“归隐”的人生经历,恰是一位保守主义者在不断激进的革命潮流中难以立足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自由主义实现了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的转变,对其产生最大影响、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思潮。作为自由主义对立物而产生的保守主义,其与自由主义日益融合,走向趋同;而曾是同根同源的社会主义,其与自由主义在分别经历了分裂与转型的情况下,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佟绍玲 《理论界》2007,(12):124-125
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既受西方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组成部分之一,又有相对独立性,展露出自身的演进轨迹。本文针对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反映出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确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4.
肖克 《兰州学刊》2010,(12):25-28
保守主义在美国一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并糅进其他政治思潮而进行了变异。在经历了古典保守主义、有机社会保守主义和自由保守主义几个阶段后,保守主义在美国发展成为新保守主义,成为里根和小布什两届政府的主导政治思潮。即使2008年大选后民主党上台执政也没有改变美国政治光谱整体右倾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李军 《东岳论丛》2007,28(3):110-11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保守主义派别,主要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孔教派;邓实、黄节、刘师培、章炳麟等人组成的国粹派;本位文化派与国民党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学派。在现代哲学思潮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国民党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学派,特别是现代新儒家学派。它的产生标志着在早期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思潮之后,对中国文化今后走向的一次较为冷静思考的结果,代表着保守主义思潮的最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海外新儒家及其外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国思想界“新保守主义”流行。与80年代新启蒙思潮的解构特色大相异趣,新保守主义企图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相同命题和目的论之下,寻求马克思主义与新儒学的相关性与契合点,日益成为相当一部分大陆学人的热门话题。由此,“海外新儒学”开始走红大陆,乃...  相似文献   

17.
杨雅华 《理论界》2007,(7):161-162
新保守主义是当今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理论思潮。近些年来,新保守主义传入我国,其意识形态和理论主张对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影响不可小视。认清新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寻找解决之对策,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旭 《天府新论》2015,(2):44-52
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保守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保守的自由主义”,所以,保守主义的原始意义既不以进步与否为衡量标准,也不以开放与否为评判准绳,而是参照于自由主义又对立于激进主义,并以反思现代化为本质特征而彰显其审美现代性。作为一个学术术语,保守主义一词在被引入中国而指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思潮时,往往被误用,其意义也随之发生变迁,并历经从消极意义向中性意义的转变。纯粹的西方意义上的保守主义的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论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主义,至于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守成主义一类的试图契合中国论域的新概念其实也存在这一问题而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内核在于对某一特定"正义观"的坚持.这种特定的"正义观",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独特性之所在.正是对特定"正义观"的坚持,才使得美国新保守主义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虽经历了从民主党到共和党的重大转向,却始终作为独立于两大党主流的"少数派"而存在.这一特定"正义观"包括两个层面和一个扩大,即在认同正义层面强调犹太-基督教宗教认同;在分配正义层面坚持传统自由主义价值观.而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则直接导致了美国新保守主义正义主体范围的扩大.这种扩大给新保守主义所造成的根本影响在冷战之后随着美国"单极"霸权的到来而凸显出来,并成为解读冷战后新保守主义带有霸权主义、新帝国主义倾向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三次大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70年代,新政确立的自由主义趋于衰落。美国人民期待用新的方法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把现代化引向深入。80年代初至今,以共和党的保守主义为一方、以民主党的变革思想为另一方展开了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三次大辩论。本文对自由主义的衰落、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兴起以及以1980年大选和1992年大选为标志的第三次大辩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