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1997年以来,犹如亚洲地区和其他地区大多数经济观察家那样,许多欧洲人对亚太地区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感到颇为震惊。这场危机始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最后波及到韩国。随后转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危机,不言而喻,是日积月累的债务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都是欧洲联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应当说,欧盟统一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一体化进程。1990年,欧洲联盟61%的贸易额是在其成员国内部实现的,然而与此同时,亚太国家作为欧盟国家的外部贸易伙伴,其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呈现出缓慢和稳步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经济转轨国家,在危机后期已经基本摆脱了由金融危机重创所导致的深度经济衰退,并逐步转向复苏。自2010年直至今后若干年内,转轨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呈现不同的趋势:中国经济将继续扩张并稳步快速增长;俄罗斯和独联体多数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并逐步实现平衡增长;中东欧国家经济继续缓慢走向复苏。本文对此及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后遗症主要有:世界经济受到冲击;一些国家财政出现巨额赤字;一些国家经济损失惨重;世界经济市场遭到破坏;一些国家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后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两种分析和判断:一种主张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原因是:从投资看,中国有投资减速的趋势;从消费看,2010年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从出口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恢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大.另一种主张经济稳定发展.原因是:在制度方面,我国集中式的政治体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在出口方面,我国强劲增长,进口增速放缓,顺差大幅回升;从消费看,城镇居民家庭月消费增加;在外贸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复苏,2010年二季度对外贸易进一步回暖.各国经济在2009年深度衰退后呈现出复苏态势.基于此,我国应采取的政策取向为:调整结构;服务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王水莲  罗美英 《创新》2009,3(9):90-93
金融危机正在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严重损害,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复苏乏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虽然在短期内所受影响较小,但在未来中长期内其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积极深化改革,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是南宁市应对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6.
当今,欧洲联盟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强大而重要的,尽管对双方而言其并未处于最理想状态.中欧关系在历经1995-2005年的渐进式发展之后,近年来见证了一系列使双方感到刺激的挫折.由于世界在严重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之后正在拥抱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未来,并且鉴于《里斯本条约》所涵盖的新外交政策体系正在成形,为了贡献于这一重要关系的可能复苏,欧盟与中国进行一次更加认真的深层次对话可谓恰当其时.在本文中,作者将辨识以往欧盟在中国外交政策构想中的地位,评价双方关系的发展,勾勒中国的欧盟政策重点以及架构中国的对欧战略.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日两国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中日两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危机对策。由此,中国经济率先摆脱危机,实现了内需拉动的经济复苏,日本经济形势虽依然严峻,也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由于中日两国危机对策的背景、危机对策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危机对策的内容不同,凯恩斯主义对中日两国经济的有效性也不同。尽管如此,日本危机对策仍然有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能源的开发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受到重创,经济增长趋势下滑明显.为摆脱危机各国不断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其中新能源开发与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但我们也应提高危机意识,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能源消费的多元化与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论著提要     
2000年的经济前景〔德〕M.施勒希特  1999年夏季以来,人们对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持越来越乐观的态度。按照许多经济研究所,甚至联邦政府的估计,2000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可望达到2.5%的增长率。这种积极的观点的根据是德国的出口明显改善,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危机的克服将使世界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复苏。如果在2000年工资增长低于1999年的水平,那么国内的需求的增长也会无足轻重。在2000年由于国家推行节约计划,国家的需求将进一步缩小。在这样的前提下,事实上经济寄希望于出口,德国的出口占其总需求的25%,这里意义重大,但也有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研究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制度下的欧盟“超国家”法律性质,认为其是以主权国家为发展目标的超国家区域性一体化组织.进而研究了欧盟超国家性与欧债危机的关系,认为一个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如果希望通过一个法律框架实现对成员国的超国家约束而最终走向统一,则必须具有经济制度上的超国家特征,否则就会导致法律制度、经济现实与发展目标的不一致,很容易发生危机.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加入欧元区条件的设定以及欧元区的实践并不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也背离了欧盟以统一主权国家为目标的经济制度要求,导致了欧债危机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1.
论著提要     
危机后的危机〔德〕R.约尔丹1997年夏天的亚洲金融危机使20世纪90年代备受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戛然而止。数十万人失去了工作岗位,人民收入减少,物价上涨。许多亚洲国家的政府不重视福利国家的建设曾经被认为是“亚洲发展道路”的特征,而正是这一特征在当时显露出其弊端:已有的保障体系太不完善,根本不足以承担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因此,许多经济观察家认为,受危机波及的国家应当把建设和扩大福利保障体系作为日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危机过后,许多国家做了很多工作,然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福利政策结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亚洲经济危机的爆发最初…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对于与国际经济联系密切,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及中国企业也难免受到不利影响.虽然在各国政府的努力调控下.全球经济有了缓和的迹象,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完全消失.为此,在国际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之时,中国企业不可盲目乐观,要审时度势,积极进取;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认真把握经济复苏之前的有利时机,树立营销创新意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制定营销创新策略.在营销创新过程中,企业要注意着眼市场、面向顾客,加强渠道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重视营销创新人才并充分发挥团队合力,将营销创新制度化以保证企业营销创新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三个东亚国家,即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金融危机与经济复兴的现状。利用上述三个国家13年来积累的宏观经济统计资料(1990~2002年),本文考察了金融危机的主导因素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各种经济政策,并对上述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应当吸取的教训作出了恰当的评价。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也许是近年来经济危机中最为严重的,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菲律宾深受其害,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新加坡也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学家们将此次金融危机称为“双重危机”。就其本质而言,这场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失衡一直是世界经济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2000年以来,中美贸易失衡迅速扩大,而两国政府却没有采取实质性政策来缓解失衡,说明中美贸易失衡给中美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宏观经济利益.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是两国之间形成的资金双循环机制,这种机制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以至于两国政府都不愿改变这种失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美贸易失衡出现一定的缓解迹象,许多学者认为这次危机将逐步终结中美贸易失衡.但是,金融危机环境下,中美贸易失衡也给两国带来利益.中美贸易失衡及其根源--双循环机制在美国国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美国金融业复苏取得了大量国际资金并帮助恢复国际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同时,双循环机制有助于美国市场需求的快速恢复,这有利于中国继续扩大出口,从而摆脱当前面临的内需不足的困境.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以及进一步实现经济复苏都需要中美贸易失衡的帮助.所以,金融危机并不会终结中美贸易失衡,失衡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日本研究》2010,(1):100-102
在此次金融海啸发生之前的五年间,日本经济实现了相对稳定的2.2%的年增长率.然而在"失去的十年"之后不久的又一次重创给艰难前行中的日本经济带来了不小的伤害,继2008年之后,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日本已遭遇连续数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刚刚从泥淖中露出头来的日本经济又为金融危机所掣肘,本文旨在浅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并总结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 《浙江学刊》2004,116(1):155-159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通过动员储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的事实表明金融并不总能促进经济增长.如果金融系统不稳定,金融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还会造成经济危机.三代金融危机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金融不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三代金融危机理论虽然刻画了金融危机的一些特点,但都不能充分地解释危机发生的原因.本文进一步指出,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危机理论是内在联系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释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它们忽视了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经济种种危机,意大利国内却在商议着一场很有可能进行的公投。对此,来自花旗银行的报告表示,"意大利公投将会是继英国公投之后最大的风险因素"。对于当下的欧盟来说,比英国脱欧更让人头疼的是意大利的经济。作为欧洲第四大经济体,这个国家的经济在过去几年一直不容乐观。2016年7月11日,国际货币经济组织(IMF)已经警告称,意大利可能很难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至少要到2025年前后才能走出衰退。  相似文献   

18.
受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经济遭受冲击,由金融市场动荡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并导致经济衰退。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演变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国际资本流动、国内经济金融结构的失衡等因素高度相关。由于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俄罗斯此次金融危机可能要比1998年的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更深。但另一方面,如今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而且政府采取的多轮一揽子反危机措施也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美欧危机病根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美国危机的病根是极其野蛮的新自由主义模式,表现形式是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欧洲危机的病根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形式是主权债务危机+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治理危机的措施是试图将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这种极右、极野蛮的社会经济模式向左作一些调整;而欧盟及欧洲央行的反危机措施,明显地呈现出左右出击、两面作战的特点,既抵制右的新自由主义金融模式的金融自由化,又试图抛弃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中的亲近劳动者的某些价值理念,将欧洲向极右的新自由主义模式靠拢。也就是说,危机中的美欧试图回归20世纪90年代由克林顿、布莱尔和施罗德等人提出的既超越"左"、又超越右的"第三条道路"。但已经夭折的"第三条道路"不可能拯救危机中的美欧。  相似文献   

20.
福利和福利国家概念在当代社会和政治思潮中居于重要地位.福利源于人的需要,对人的需要满足的要求决定了福利国家及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福利国家是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幸福承担法定责任的制度表征.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其理论论争的本质内涵也是围绕需要满足.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是其制度不能满足某些基本需要,福利国家危机的实质问题体现在其对人们需要满足的危机和福利国家自身的合法性危机上.福利国家的国家干预本来是反危机的一种原则,但在实践中却长期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固有的合法性基础,最终导致福利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系统内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