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倩漪 《江淮论坛》2006,7(5):51-55
网上购物相比传统购物方式成本与收益都有所增加,成本与收益差值——净收益的变化决定消费者是否选择网络购物方式。净收益的提高取决于技术的进步、网络规范的加强、商品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感知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任问题是影响网络购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交易安全性、感知网站品质和感知商家声誉等具体感知因素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信购物已经突破其社交工具的初始功能,演变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模式.由于微信购物区别于传统的网络购物,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也使得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在分析微信购物与传统网络购物区别的基础上,针对微信购物中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对如何完善微信购物模式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购物这种特殊的买卖关系中,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传统购物产生了极大区别。需明确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障该消费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格式条款在网络购物合同中大量应用,从民法的公平原则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对网络购物合同中的格式条款进行规制。我国《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虽然有所规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我国在立法上,完善对于一般格式条款的规定;还应根据网络购物的特点,对网络购物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做出特殊规定,必要时由相关部门拟定通用的合同范本,或出台单行法律法规对其加以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6.
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网络购物的方式。文章对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从行为特点、购买动机、购买过程以及购买结果等方面加以研究,以期为网络营销商、网店卖家等采取更合理的市场细分策略,使用更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21-228
本文以台湾和内地网络购物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从网络消费者满意度、科技接受模型和知觉风险三个方面探讨两岸消费者在付款方式选择上的偏好,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变异数分析及回归分析,比较两岸消费者的差异,建议内地应加强网络交易平台建设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保护消费者网络隐私内容的接轨;而台湾应加强网络安全机制,降低消费者的不信任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付款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口碑应用的快速发展,正面网络口碑的传播成为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工具。如何促使消费者发表正面网络口碑,是商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消费者购物体验满意度和消费者人格特质两个维度出发,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发表正面网络口碑的首要因素是消费者购物体验的满意度,其次是消费者个人特质中的外倾性和宜人性。消费者个人特质中的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对正面网络口碑的发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网络购物消费者感官体验失真这一困局,引入物联网镜像体验购物场景,并将其划分为五觉镜像化和五觉镜像体验两个子过程。基于该场景构建物联网镜像体验购物的数理模型,并以触觉为例,演示物联网在线购物触觉体验的实现框架及技术支撑。研究发现:商品五觉镜像化转换为商品五觉镜像体验的过程存在技术误差;物联网购物将在线体验维度由“视听”二觉扩大到“视听触嗅味”五觉,同时降低了体验灰度,从而使消费者在线购物体验更接近于实体店购物;物联网镜像体验购物要运用智能传感装置采集商品五觉信息,再将商品五觉信息解析为电子数据上传到网络,并在网络中汇聚为商品的五觉镜像,最终还原传导至消费者佩戴的穿戴设备,让消费者远程体验到商品的五觉属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购物中“好评返现”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购物中“好评返现”行为包括显性的好评返现和隐性的好评返现两种形式.它是代替“花钱买虚假好评”的一种新型竞争方式.然而,它确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采取“好评返现”行为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给消费者附加不合理的条件.经营者利用“好评返现”行为进行虚假宣传和不当的附赠促销,对经营者自身和消费者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首先,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禁止这种行为,其次,完善网络购物平台和加强消费者的责任意识,使之失去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参与度是影响社交网络营销的重要因素,立足于我国互联网变迁的时代背景,以部分拥有互联网购物经验的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消费者社交网络营销参与度的市场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影响消费者参与社交网络营销活动的因素主要是:消费者的性格特征,风险因素,营销形式,营销内容以及营销环节。基于此,提高消费者对社交网络营销的参与度,应从几个方面着手:注重互动沟通,提升品牌形象;线上线下有效互动,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创新营销方式,凸显营销价值;聆听网络口碑,关注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加入网购购物行列,然而,目前对中国中年人网络的影响因素及过程尚没有研究。在此对14位拥有较高工资和学历,能够独立完成整个网购消费过程的知识型中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结论为知识型中年消费者接触网络购物消费的途径男女差别较大;网络购物特征表现多层次多、类型等。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零售行业的营销过程中,顾客购买决策往往会在营销人员的正面影响下,建立起消费信任,进而强化购买意愿。然而在网络购物环境下,由于时空差异,消费者与营销人员存在信息和情感迟滞,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因缺少对商品及服务预期价值的即时强化造成购买体验感知偏差,从而对购买决策过程产生消极影响。研究从预期价值理论视角,通过实验方式系统考察消费者态度对惠顾意愿的影响。将消费者感受预期价值的途径总结为两类:稀缺性和有用性。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消费者感知信任和感知风险对于购买意愿具有调节作用。同时研究结论也为在线零售商改良消费情景体验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网络购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交易方式、突破了地域间的时空条件制约,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商务活动的交易效率和消费者购物的便捷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文章通过分析消费者对网购网站广告的态度,结合当今最新的行业趋势信息及案例来探讨网购网站广告的传播问题,探究在网购网站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如何凭借良好的传播形式及内容在消费者进行选择时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蔡立东  关悦 《江汉论坛》2023,(3):136-144
网络购物知假买假与线下购物知假买假既有共性,亦有不同之处。知假买假者是否具有消费者身份以及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是司法裁判的核心关切。在线诉讼降低了诉讼成本,但客观上加剧了知假买假者“以暴制暴”、通过打假行为牟利的趋势。惩罚性赔偿诱发的网络购物知假买假畸形化发展扭曲了法律适用,知假买假者的职业化演变亦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网络购物知假买假纠纷的司法应对,应从宽认定消费者身份、从严认定欺诈行为、以权利行使机制限制知假买假者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行使,实现纠纷解决的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与网上商店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影响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问卷设计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上商店的营销策略提出一些建议.分析表明:在外部环境方面,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主要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在营销方面,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的种类主要是书籍、音像制品、服饰和化妆品等,卖家通过卖家信用和价格折扣吸引消费者;在心理因素方面,消费者购物的动机是购买方便和价格便宜.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对网上商店的经营提出灵活运用定价策略、精心规划网上商店内容和主力产品等建议,以便网上商店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营销理念的进步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体验式营销以及电子商务都在其领域内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电子商务的优点就是价格较低、覆盖面较广以及销售方式更加灵活,体验式营销的优点就是让消费者在消费中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对于现在的C2C电子商务经营者来说,在其经营活动中进行电子商务与体验式营销有机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改善购物环境、改进互动沟通方式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来实现体验营销与电子商务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网上购物是电子商务当中的一种常见的存在方式。在网上购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一方面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诸多便利和实惠,另一方面由于网上购物存在各种诟病,由此又带来了诸多损害和隐患。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往往会参考在线评论及其从中得到的有用信息制定购买决策。基于这种认识,文章从归因视角下对消费者和评论者心理控制倾向给消费者在线评论及其感知有用性带来的影响展开了分析,以找出影响消费者感知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西方消费者渠道选择行为研究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特网作为新型销售渠道,使得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在多渠道环境下出现新的变化,很多消费者在不同的购物阶段穿梭于不同的渠道.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发现,基于购物过程的消费者渠道选择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消费者渠道选择行为的基本认识.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渠道选择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该领域研究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