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与戏剧、诗歌、小说等艺术样式的创作者所遭遇的情景不完全相同——在电影和电影知识分子"被大众所化"的语境中,蕴含着很深的原罪意识。电影在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谱系中,其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它不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亲子",最多只能算作一个外来的"养子",而且是"来路不正"!只是因为,电影不仅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商品经济"唯利是图"的产物,其原罪之深重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又称"电影女权主义",它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融合了媒体、电影、文化、性别等其他不同领域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涉及领域错综复杂。至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呈现百花齐放的论述态势,已经从抗议父权制度下两性不平等的政治运动,成为批判主流电影、女性电影甚至电影机制的主要文化思潮。李安作为横贯东西方文化,熟练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的成熟导演,在银幕上塑造了各种鲜活、生动和颇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同时,李安电影中展示出的高度灵活,豁达的性别视角,也是非常值得关注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尽管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城市市民喜爱美国电影,但是从进步知识界和电影界的普遍文化立场看,中国电影人对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这反映了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在明确的民族情感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本土立场和清醒的文化理性精神。通过舆论这种民族情感和本土立场也在广大民众中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电影强大的时代性、政治性、宣教性的表象之下,蕴涵了异常复杂、深刻、多元的情感和文化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抗战时代电影、战争、革命、知识分子多重关系的探讨,揭示大后方电影发生的深刻成因,并加以合理的解说。  相似文献   

5.
电影大师杨德昌曾说: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可见青春电影在台湾电影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多部电影,均属于青春电影。新世纪以来,在台湾本土电影十分不景气的情况下,青春电影仍旧杀出了一条血路,保持着台湾电影的本色,引领着台湾电影的复苏。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日电影同处东方文化语境,有着相似的民族化立场,但起源与发展路径存在重要差异。中国电影发展的独特性在于"文人深度参与"。鸳鸯蝴蝶派文人通过观影、评影、编剧等行为把文艺传统融入中国电影事业,既对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实行本土特色的现代改造,又对西方电影理论进入起到屏蔽作用,发展出中国特色的"影戏"理论。鸳鸯蝴蝶派文人还在中日电影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扩大了中国电影在亚洲电影圈的影响,也使得中国早期电影确立了珍贵的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各色各样的华人形象、中国功夫、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好莱坞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有拼贴、移植和融合三个层次,建构的也是"美国式的中国文化形象",即"美国式的中国人物形象"和"美国式的中国国家形象"。好莱坞之所以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主要基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占据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以及中国有着丰富的故事题材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机械时代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机器进行创作。本文阐释了电影作为机械时代的艺术作品与传统艺术创作的区别及特点,尤其是数字技术出现后,计算机作为电影艺术创作中一个新的工具和媒介,对传统时期电影"真实美学"理论的彻底颠覆,以及带来的艺术创作主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对比传统电影,我们即可发现传统电影尽管也有观众欣赏的读者中心存在,但是话语权实质仍旧在导演和放映者手中,网络数字娱乐可以保证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化,强调审美体验者的审美主体性。数字技术时代的技术是电影发展的推动力,电影又回到原初意义上的视觉艺术,这是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的体现。网络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众的,它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冲击社会中既有的以专家批评为代表的"权威性"审美标准和观念。  相似文献   

10.
2009-2010年之间,电影行业尤其蓬勃,《阿凡达》、《变形金刚》、《2012》到《建国大业》、《风声》让人眼花缭乱。当越来越多的受众被电影"围城",电影本身的媒介价值就会大幅提升。于是,一时间电影营销风声水起,跟进者趋之若鹜。企业与电影的合作形式虽然不断变化,但是在电影营销的大跃进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化渊源与哲学传统、制片体制和美学观念、感知方式与表意策略3个方面,将法国观念电影与好莱坞娱乐片加以比较.尽管好莱坞娱乐片有种种缺憾,但它那热情勃发的大众经验讲述与对生活积极拥抱的态度,从改善法国观念电影自身计,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更;暴力美学在电影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暴力美学在电影中不仅局限于纯暴力,更多的是用暴力来推动剧情发展,给电影观众提供一种假想的心理满足。并起到传播和引导积极正面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电影落户中国的短短几年时间中,中国人对它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现在,电视电影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视、电影文化不断走向多元化,电视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电影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少数民族题材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为西部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源泉,成为西部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另一方面,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较为深刻地展现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带来了新鲜的艺术活力,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赵晓红  汪博 《东方论坛》2012,(1):70-73,78
受到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十七年成为中国戏曲电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女性形象的建构是十七年戏曲电影的叙述主体、话语环境、社会表意机制相互交织和推动的结果,十七年戏曲电影中所构建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一时期意识生产的组成部分。其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类:勇敢追求爱情者;巾帼不让须眉者;不屈抗争者;新中国建设者。展现出女性独立自主与个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与性别平等意识的萌发,女性叛逆性格与反抗精神的凸显。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一种消费产品,已具有品牌的独特市场力。电影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视听文化符号,对电影符号独有的要素进行分析旨在展示电影符号品牌的市场拓展力。从电影文本的叙事层面、影像层面、意义层面、启示层面等四个层面探讨电影符号品牌的市场建构,从而有助于不同电影符号品牌中主流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以李安的《卧虎藏龙》为导引,新世纪以降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业大片类型:古装动作大片。这既同中国武侠片谱系有关,又是新的历史语境使然。而新的类型片却是一个艰辛的编码建构过程,从《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神话》、《无极》、《夜宴》、《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路下来,到目前中国这一大片类型还远不够成熟,有六方面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电影大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中国电影6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世纪以来从《英雄》开始的中国电影大片现象引人注目:"大片"的票房成就和文化意义,"大片"概念的约定俗成及相关电影观念的深入人心。作为新中国电影发展60年之重要成果的中国电影大片,已经初步成为了一个中国电影的重要新类型。《集结号》是中国大片的一个转折。大片逐渐呈现出若干类型性特征。从类型的角度看,中国电影大片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大片类型。但一些大片在类型定位上并没有遵循类型电影的规则,自觉或不自觉的非类型或反类型实践,使得大片留下一些矛盾和尴尬。尽管中国大片问题仍多,但当下的中国电影事业是需要大片的,大片可以带动电影市场。当然,大片类型需要成熟和优化,需要妥善平衡艺术/商业,本土/国际等复杂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9.
随着视觉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当代电影人开始主动接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并大胆模仿其制作电影的各种技巧。国产大片的视觉景观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形成了兼容并收的视觉景观之路,即:“好莱坞电影视觉快感元素+民族独特的视觉愉悦元素”。同时,他们也在文化传播上做出种种努力,但总的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失之偏颇。观众在欣赏完一道道视觉盛宴后,往往对国产大片所透露出来的思想观念与审美价值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国产大片“叫座”的同时,通常不“叫好”。从视觉景观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分析目前的国产大片,目的是希望未来的国产大片能在全球化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的中国镜像数字化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电影 ,将电影带入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它从媒介层面、放映层面、制作层面、创作层面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电影人在心理上和技术上做了相当的准备 ,开始了高科技的漫漫征程。中国电影正在这场挑战中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