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北宋的议论性游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游记文体的含义入手引 出北宋的议论性游记及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即革新除弊,理实效用的议论话题和叙议照应、 事理结合的议论技巧,从而推出北宋议论性游 记产生的主要原因,即社会原因、作家本身的原 因和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与外国文学的接触 ,是从阅读俄国文学作品开始的。在郁达夫欣赏和喜爱的 19世纪俄国作家中 ,最得郁达夫的偏爱并且在创作上对郁达夫影响最大的是屠格涅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不仅是郁达夫文学创作上的启蒙导师 ,而且他在多余人形象的塑造以及抒情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对郁达夫产生了巨大影响。陀斯妥耶夫斯基则以其对描写人类痛苦的偏爱和对病态人格的刻画对郁达夫构成了有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与佛教文化谭桂林一、名士心态与逃禅意向终其一生,郁达夫并不信佛,但他与佛教文化却有着比较深厚久远的关系,这种关系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数量丰富、名闻遐迩的游记作品中。这位新文学草创时期就已成名而且功绩卓著的大师级作家,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早...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的小说中有不少性心理的描写。多少年来,许多人都只是简单地认为这种描写是自然主义的,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有人甚至讥讽作家是什么“颓废者”、“肉欲作家”。近几年来,人们在不同意上述种种传统说法的同时,显然还缺乏一些科学的、实事求是理论分析。鉴于此,本文对郁达夫作品中的有关性心理描写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和元结都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使山水游记在艺术上走向成熟,仔细研读两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颇多相似之处,柳宗元在艺术上对元结山水游记在景物选取、意象描写、环境创设及情感透露等方面有很多借鉴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和元结都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使山水游记在艺术上走向成熟,仔细研读两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颇多相似之处,柳宗元在艺术上对元结山水游记在景物选取、意象描写、环境创设及情感透露等方面有很多借鉴和接受。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郁达夫小说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风格、心理分析和自卑心态五个方面对郁达夫小说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力求反映出郁达夫小说的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来。一、郁达夫的小说题材在郁达夫的大多数作品里,男女之间的关系占了很多的篇幅。郁达夫之所以喜欢这类题材,与他受外国作家影响和其独特的审美趣味有着紧密的关系。屠格涅夫、卢梭等外国作家对郁达夫的影响深远,而这些作家都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圣手,同时,郁达夫自已也认为,人类有一种感情是“比较的注重他人的安宁、快乐,而自已常处于一种牺牲的地位”。这就是爱情。“古…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呢?人们对其称谓和内涵向来很不一致。六一年复旦大学写作教材中把“叙述”、“记载”、“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称为六种“表现手法”。北大六四年编的《写作知识》把“叙述”、“描写”“议论”称为“写作方法”、“写作手法”。七二年山西师院中文系编《写作知识》把“记叙”、“描写”、“议论”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与公安派的个性解放要求 ,是以狂放与清闲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实质上是愤世嫉俗的曲折流露。披露性灵 ,袒露自我 ,是三袁与郁达夫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 ,前者源于李贽的“童心说” ,后者主要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故显得更炽烈、诚挚一些。他们的游记都追求“情与境会”的境界 ,且充满诙谐之趣 ,但前者多为名士笑谈 ,后者则于幽默之中寓有讽刺。  相似文献   

10.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忧郁美”□博玫郁达夫的小说作品往往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描写人生的悲苦与不幸,无论是他的代表作《沉沦》还是他早期的作品《银灰色的死》着意刻划的都是人的精神灾难和心理危机,即使文笔清新隽永,仍不免忧伤的本涵,所以笔调流露的终归是阴冷、惆...  相似文献   

11.
股权回购价格均衡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反映持币、持股倾向的特征参数,结合回购价格的形成机制,可以建立适用于描述股权回购的均衡分析模型。研究表明,这一模型具有突出的实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二战题材电影有三种面相:"英雄传奇类抗战电影"、"回归历史的抗战电影"、"反思类二战电影".传奇类过强而反思类不足是中国二战题材电影的特点.欧美国家的二战电影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丰硕成果,而我国导演反思"二战"的视角还不到位.只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本质,并从根本上揭示其形成法西斯观念的内在原因,才能触及"二战"的本质从而达到反思战争的目的.抗战-反法西斯-反战,是认识这场战争的三个有序过程,既切合人们对"二战"历史的认识规律,又符合一般观众思想运行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来说,"反法西斯"环节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当代女性作家运用自己当下的历史观梳理和重现中国女性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真相,寻求女性所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主体身份,从而实现女性建立自己的历史谱系,以性别视角影响人类对历史的陈旧看法,进而达到男女共建和谐均衡的人类文明和社会模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论"味"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本是一种生理感受,后来发展为美学概念.作为美学概念的味论,由一个静态的表达审美心理感受的滋味之"味",发展为动态的审美体验的辨味之"味",然后又回归为诗性言说的创味之"味".其内涵演变与其美学意义相辅相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北宋著名学者杨侃的《皇畿赋》,是文学史上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第一篇赋作。文章抛开了京都赋的传统写法,独标新格,以对北宋都城开封四郊的描写,来展示当时东京开封的富裕繁华,为研究古都开封,留下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刘复初 《云梦学刊》2007,28(1):64-67
《九歌》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它是在沅湘民间巫术祭歌的基础上,吸收了楚地民间艺术的精华。经屈原加工改编而成。其格调绮丽清新。玲珑剔透,充满宗教神话色彩,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艺术形象生动的感人,意象雄奇瑰丽。采用比兴写景述事,以抒发感情。语言精美,韵味隽永,不愧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古代抒情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7.
反思古汉语词汇研究现状,其研究内容比较狭隘,研究方法日趋定型僵化,面临深刻危机。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属于书面常用雅语,既抽象又模糊,具有独特性与共通性相融合的特点,对古汉语词汇研究而言,它具有如下特殊的研究价值:探索审美语词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丰富并深化古汉语词汇语义理论;从三个平面展开语义描写,考察审美认知特点,开拓词汇语义研究模式;扩展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应用领域,为文学范畴史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桂萍 《云梦学刊》2002,23(2):10-13
屈原写《二湘》,利用了以湘江、洞庭湖为背景的神话与古史传说相互渗透融合的社会思潮,拓展了抒写的自由度,并通过对爱情心理的细致描写增强了神话人物与古史人物人性人情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性格内涵。通过分析他的作品可以窥见先秦诗体的演变趋势及其与神话古史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不是一个仅具单一面向的概念。就用以描述公共政策而言,它其实内含着多个被世人称道的可以被单独用以评判公共政策的尺度,它集中了诸多对于公共政策的价值要求。这些价值要求经过提炼,在当代都被凝练在了"公共性"之中。对于人性的关注,对于价值理性的高扬,都彰显了"公共性"对于公共生活的质的规定性,公共政策如能在这些方面具备条件,便可以称为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现行高等教育结构和学位制度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一切领域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高等教育结构和学位制度的改革是俄罗斯培养高级人才,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俄罗斯现行高等教育结构和学位制度的评述,能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学位制度的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