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民居的价值体现和文化特色对于一个地域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传统民居就是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民居的价值和特色进行探索,其实也就是对中国传统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形态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进行了分析,其次是对福建的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探究,重点是以传统山林文化民居土楼为例,探讨了福建传统民居的美学价值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民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实施以来,全州8个县(市)分期分批打造和建设了近百个具有恩施地域民族风情的特色村寨,其中20个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恩施州新农村和特色村寨建设中的民族窗口和示范亮点.  相似文献   

3.
恩施州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努力把恩施州建设成民族文化大州,土(家)苗风情园”。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突出恩施州民族特色至关重要。突出民族特色是多方面的,诸如民风民俗、民居建筑、语言服饰、节庆娱乐、饮食习惯、生态环境等等。其中民族服饰是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的有效载体。本文拟就恩施州主体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功用,结合作者的多年实践,浅析民族服饰对突出民族特色的作用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十分典型的内容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对其文化内涵的传承,是云南建设"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保护传承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其建筑特色及保护的具体措施,并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云南省民族文化宫项目,希望能够为我省民族传统民居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超 《中国民族》2010,(4):57-59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为恩施州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恩施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撑,得益于生态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优美和丰厚。在抓住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加快恩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景区如何立足于自身资源,做好相应的文化开发,对景区建设乃至整个恩施旅游发展都至关重要,人文景观必须依托恩施人文文化,以让游客听得清、看得见、能体验为目标取向,着力将恩施人文文化的说头变看头、亮点变卖点。  相似文献   

6.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恩施州,土苗风情园,打造民族文化大州”,这早已是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2006年12月下旬,恩施州民宗委、州教育局、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召开全州民族学校“五个一工程”建设研讨会暨恩施州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教育课题开题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龙江省北部北安市红星村为例,探讨多民族地区朝鲜族居住文化的特点与演变,重点解读传统民居居住文化的当代渗透与地域延续.红星村朝鲜族民居在建筑形态、平面及建构方式上与他们的传统民居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居住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更多体现了他民族居住文化的借鉴与地域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闽台历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李秋香等人出版的《闽台传统居住建筑及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是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重大系列课题"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之一。作者在大量的田野调查中,重点对闽南特色民居建筑与居住习俗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黑龙江省北部北安市红星村为例,探讨多民族地区朝鲜族居住文化的特点与演变,重点解读传统民居居住文化的当代渗透与地域延续。红星村朝鲜族民居在建筑形态、平面及建构方式上与他们的传统民居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居住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更多体现了他民族居住文化的借鉴与地域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土建筑研究近年来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课题,民居建筑则是乡土文化最基本的载体。昌都地处藏、川、青、滇结合部的民族走廊与文化交流通道,是多元文化交汇与融合之处,昌都民居中极具地域特色的三岩民居和东坝民居,是该地区民居的代表和典范。从三岩民居和东坝民居研究着手,可以为藏东乡土建筑的起源与演变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3.
张帆 《民族学刊》2020,11(4):111-116, 147-148
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新时代洞察社会现实问题和发展取向的方略,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回望中华五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属于璀璨的明珠;她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和宝贵的营造技法,其魅力超越了时间、空间。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当下因改革开放的负效应,西方建筑艺术造型文化的浸入,让我国各地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造型风貌文化正在消失,让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现象不断呈现而且已开始向乡村延伸;研究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特色建筑文化已成为历史使命。本文以环洱海东、西岸白族传统特色民居新旧更替不同模式为样本,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以传统特色为主导兼容创新的新旧更替模式,在推动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特色建筑文化的同时,还具有激活其经济属性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居建筑色彩受到自然条件、地域环境、人文民俗的影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适宜的色彩特征,粤北传统居民色彩也不例外。通过对粤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与人文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初步探讨粤北传统民居色彩上的地域性、传承与变异性、象征性中形成的质朴、不张扬、吉祥的色彩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特色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红 《民族论坛》2007,(10):25-27
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建筑民居现状与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强势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深刻影响,指出传统建筑民居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提出传统建筑民居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2月18日,国家民委专职委员管培俊一行赴湖北省恩施州调研民族文化工作。管培俊一行先后到恩施艺术学校、恩施女儿城等地现场考察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了恩施州民宗、文化、教育等部门就民族文化相关工作所作的报告。管培俊指出,恩施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民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一张张特色民居设计图新颖别致,思路清晰,蕴含着孙万心的责任与心血;一处处新建民族民居特色鲜明,吸人眼球,内含着孙万心的劳动与汗水.可宣恩县民宗局主任科员孙万心却说:"能为全县的特色民居建设尽点力,是应该的." 初尝特色民居建设苦与乐 2006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开始建设新农村.孙万心主要承担新农村建设中特色民居建设的设计与规划工作.起初,由于没有参考图样和方案,遇到过不少难题,如特色民居建设怎样体现地方民族建筑元素和风格?新老民居如何建设改造?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巡视员王铁志率调研组赴宜昌市、恩施州就湖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在宜昌市点军区车溪土家族村,王铁志对车溪村近几年在民居保护与改造、民生改善、传统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车溪在全国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在考察了恩施州建始县高坪镇大店子村、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指年代悠久的、经过一系列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村落。它是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的表达,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美学等价值。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吴垭村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吴垭石头村的调查研究,考察豫西山区传统村落和民居的特性,为这种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得以传承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村寨民居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居所,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对广西隆林县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村寨的走访调查,记录干栏式花苗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当地传统民居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根本为人、枕栏而居、眼前有景的传承保护设想,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