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19世纪以来,由审美向审丑的转向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现代艺术中,丑不再是美的陪衬,也不再是为了被转化为崇高,而是一个被赋予了更高艺术价值和社会批判功能的艺术表现对象。尼采美学是这次审丑转向的直接理论源头,另外马尔库塞和阿多诺等现代先锋理论家也对它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现代艺术表现丑绝非出于以丑为美的病态嗜好,而是对艺术作为社会批判者角色的全新认识。关于审美还是审丑的问题,实际上已超出美学领域,成了现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2.
现实丑与艺术美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统一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卫为美,自然界的丑是对和谐法则的背叛,表现为粗犷美、狰狞美、个性美。现代主义艺术中,丑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审丑成为非理性的审美标志。二是化丑为美,现实丑通过艺术的形式,典型化的塑造和精神美的内化,使丑获得审美观照,从而实现审美超越和向艺术美的转化。丑的美,是更高层次的美。  相似文献   

3.
象征主义文学是发生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文明出现空前历史悖论时期的文学现象。象征主义文学以浪漫激情与现实责任的互为纠缠确立了自己的艺术立场,以丑与美的对立统一表现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它们以自己令人惊咤万端的艺术悖论拓开了与西方文明历史悖论相周旋的想象时空。  相似文献   

4.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5.
文学自古以来就有审美与审丑的双重功能,怎样去表现丑,是将丑当作通向美的艺术手段和途径,还是终极目的;是为美而丑还是为丑而丑。在中国及外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许多以丑为审美关照对象的作家,有些作家在审丑时却也透出了一些弊端,如果过分张扬丑言、丑行、丑态,那么美感就会受到伤害。因此,究竟如何在创作中表现审丑意识是作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美学的研究蓬勃兴盛,曾经被人们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美学之“谜”逐渐被解开,美的神秘感被打破了。然而,作为美的对立面的“丑”究竟是什么?丑的本质是怎样的?丑的形态包括哪些?它们是如何作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它们在各门艺术种类中是如何表现的等诸问题,依然是一个理论之“谜”。目前,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对丑的研究工作做得是很不够的。在我们有限的范围内所见到的寥寥几文,大都是  相似文献   

7.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渐突出,同时影视作品的文学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影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为美的逼真性、美的时空性、美的重构性,而这些特性对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提出浪漫型艺术终结的命题,终结意味着艺术的转型。20世纪艺术发生了两次转型,一是现代主义的转型,另一次是后现代主义的转型。两种转型是浪漫主义极端推崇个体体验的结果。现代的先锋派艺术,抛弃了传统的美学原则而使艺术呈现了一种丑的震颤。20世纪丑的全面侵入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形象体现。这不仅是一个艺术事件,也是一个美学事件。社会有极强的能力使艺术体制化。然而,我们对科学技术所造成的现代的"仿像社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主义艺术在19世纪兴起,怪诞逐渐成为西方美学家关注的焦点。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怪诞美学在西方已相当成熟,人们系统发掘了怪诞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美学意义,使其成为美学研究的新热点。相比之下,国内对怪诞艺术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常常把怪诞与丑、荒诞等审美范畴相混淆,更有人把它误读为新的美学形态。因此,系统考察西方怪诞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将有助于纠正我们对怪诞艺术的认识偏见。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审美特性与德育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的审美特性 道德与审美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既分离又融合的概念。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习惯和传统。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它通过艺术形态和审美心态去把握色彩斑斓的宇宙和人生。具体而言,道德与审美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在活动对象和范围方面。道德表现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它主要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审美不仅表现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实践,而且存在于人与物质世界、人与自然界、人与艺术作品等方面的关系之中。在活动形态与方式方面,道德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理性意识和行为规范,审美则主要表现为某种感性体验和情趣感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典型和美的规律的理论,照亮了蔡仪先生的美学之路。典型的规律和美的规律的统一构成蔡仪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在艺术美与文学美的创造中,特别是在叙事文学与造型艺术美的创造中,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的统一是具有真理性的。由于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典型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美的规律又是发展的,多层次的,具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区别,因此在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的典型是美的,但丑的、恶的、假的事物的典型,则不能说是美的,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又有其不同一的一面。蔡仪先生美学思想的批判精神和从客观现实出发的方法论原则,自有其现实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美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可以5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50年代之前,研究者并非把美学当作一门纯粹的科学,其主张侧重于美学研究应在改造社会人生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五六十年代之交的美学问题大讨论,使美学研究再度引起学界的关注,形成一股热潮,并逐渐走向学理上的探讨和理论上的建设。当时,实践美学解决了美的根本性质问题。反思20世纪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美学与现实人生分离的"艺术哲学"的倾向,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把审美、艺术、人生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是中西美学思想史以及20世纪美学研究发展过程所昭示的真理,它也预示着中国美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 19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 ,可以看到女性写作已不再停留在社会的、自然的层面上 ,而是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性别自觉和话语自觉 ,在更高的层面上触及和深入到女性解放这一时代使命 ,并在艰难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审美品格。本文通过对 90年代女性写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个案的分析 ,概括出女性小说对形而上意义的自觉探寻以及审丑意识的强化与悲剧意识的凸现等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韩国电影<美女的烦恼>是韩国电影工业崛起及世界爱情电影艺术前沿的表征,它以观照丑女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并与关女形成强烈对比和鲜明反差洞察到爱情中身体性的复兴趋势,并对电影的社会镜像功能做出意义呈现和观念强化.植根后现代土壤的先锋爱情正致力于真实表达爱情生活和重新定义爱情的身心关系,强调爱情的身体性与精神性并重.先锋爱情观念极有可能主导未来中国爱情与婚姻进程,且赋予新的爱情宣言:身体之爱是真实的,精神之爱是超越的,没有身体参与的精神之爱则是伪善的.  相似文献   

15.
谷崎润一郎笔下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玩具与神。玩具象征着官能美的极致,神则象征着古典美的永恒。无论哪一种女性,她们都是美的载体,谷崎通过这些女性传达出其独特的美学理念: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强者;最美的东西就是年轻女人的肉体;在丑恶、怪诞中存在着美。谷崎的美学观念与他的恋母情结以及复杂的恋爱婚姻经历息息相关,同时,日本的传统文学和西方的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6.
论作为审美对象的电视广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和广告的结盟可称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最富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之一。电视广告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内容美是电视广告魅力的核心。电视广告形式构成诸要素按一定法则组合而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能在激发审美愉悦感中激起消费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叶,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科学民主社会转型之时,梁启超、蔡元培、鲁迅、朱光潜等都大谈美育,构成了一道炫目的学术景观。梁启超提出"趣味主义"人生观,认为美是生活的第一要素;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鲁迅既强调艺术的战斗功能,又提出"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朱光潜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们的主张一方面见出对社会改造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见出对社会建设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建造理想人格;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建设理想社会;而鲁迅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批判现实社会。他们的思想都体现出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使中国装饰艺术出现不同于传统的面貌 ,西方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传入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在经历了“西化”和“民族化”曲折历程以后 ,中国装饰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回顾 2 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的历史 ,认真吸取经验和教训 ,为新世纪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 ,为创建中国现化装饰艺术学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 ,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希腊民族对美的追求尤为引人注目 ,包括对健康人体美的纯真追求 ,对比例和谐美的探索 ,对充满智慧的理想美的赞颂 ,和对心灵美的崇尚等。正是古希腊人这种对美的一往情深 ,创造出具有永恒魅力的希腊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中作为美学范畴之一的"丑",并不来自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孕育,而是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从西方引进的。从20世纪初中国近代学者对西方"丑"概念的最初引进,到将其纳入审美视野中考察,直至明确提出"丑学",学界对于"丑"范畴的认识在逐步深化。而现代学术视野中"丑学"研究的异军突起,更导致了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