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状况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巢”正日益成为城镇老人主流的居家养老方式,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过一半。虽然广东城镇空巢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比较高,但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适应广大城镇空巢老人的多样化需求,化解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以提高其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老龄化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使中国"空巢"家庭大量增加。"空巢"家庭老人增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现象已是当前和今后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2004年独居老人的调查显示,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种种生存危机。切实解决好对"空巢"老人的照料,妥善安排好"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构筑社会网络的支持系统,不仅是广大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迫切要求,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军昌 《西北人口》2013,(6):111-116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而在城乡愈益增多的“空巢老人”,是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在生活上存在着物质、生理、精神、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健康老年化、积极老年化实现道路上的严峻挑战,已为政府、社会广泛关注。文章立足于实证调查资料,在对贵州“空巢老人”的现状特点概括基础上,从经济供养、医疗卫生、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权益保障等方面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旨在使贵州“空巢老人”生活问题得到解决、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经济社会的转型,大量人口的异地流动,现代老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导致“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空巢老人”随之产生。研究表明,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使“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临如经济支持、精神需求、疾病医护、生活照料、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现有社会条件下,多数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因此探索出一条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区建立“空巢老人”档案可以为社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老人自助养老提供帮助,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在这4亿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将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群体。“空巢老人”在生活起居、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养老服务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面临着一方面是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保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公办福利院一床难求,民间投资养老机构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失能、半失能老人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养老服务严重不足,养老机构、服务设施、护理人员等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全民支持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增加了老年人居住状况项目,有助于直接精准地识别空巢老人。根据2000、2010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中国老年家庭空巢化态势和空巢老人基本特征,结果发现,近20年城乡老年家庭空巢化水平不断提高;近10年各省老年家庭空巢化水平均有所提升;2020年空巢老人规模近1.5亿,高龄独居空巢老人达772万人;高龄、女性老年人面临更加严峻的独居空巢形势;独居空巢老人近七成处于丧偶状态,近一成仍未婚;空巢老人生活来源主要为家庭赡养、社会保障和劳动收入;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仍有小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独居空巢老人中接受保姆照料的比例较低,即使失能也仅不到两成接受保姆照料。应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老年空巢尤其是高龄空巢问题应对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7.
韩枫 《西北人口》2017,(1):77-84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从双向代际支持的角度详细对比分析城乡空巢老人代际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空巢老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多,农村空巢老人则更依赖子女经济支持;城镇空巢老人的子女与其日常沟通更为紧密;子女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相对较少,目前主要还是靠空巢老人自己和配偶。  相似文献   

8.
韩振燕  郑娜娜 《西北人口》2011,32(2):102-106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劳动力人口的流动以及人们生活观念与方式的变化.家庭结构逐渐核心化和空巢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为了预防空巢老人心理痰病,提高老年人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我们对南京市鼓楼区独居空巢老人及其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和南京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现状,提出应逐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服务支持网络,发展老年社会服务,实现者年人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谭琳 《人口研究》2002,26(4):36-39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 0年。本文旨在分析新“空巢”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新“空巢“家庭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研究了我国空巢老人年龄性别、户口、婚姻及地区构成 ,探索了空巢老人家庭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照料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穆光宗 《南方人口》2002,17(1):33-36
本文对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进行了讨论 ,界定了“空巢家庭”和“少子老龄化” ,指出家庭空巢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趋势 ,当空巢化和高龄化结合时老年人的照料风险最大。最后 ,指出了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贺丽丽 《西北人口》2007,28(6):117-122
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对甘肃省镇原县张老庄村家庭养老现状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性较强,尽管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但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笔者从历史、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家庭养老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家庭、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景亮 《南方人口》2012,27(1):59-64,48
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将机构养老资源划分为制度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自我资源五种。研究认为该机构养老资源体系存在:制度资源还不完善、经济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资源供需不平衡、自我资源有所弱化等问题,因此,必须全方位的认识并构建机构养老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型生育文化对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阎志强 《南方人口》2004,19(3):7-12
新型生育文化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老年人口问题。在建设新型老年文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健全老龄事业的组织和法律体系、加强社区老年服务建设等方面 ,新型生育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论文建议应采取积极措施 ,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与老龄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李俏  刘培  顾昱 《西北人口》2014,(1):97-102,108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养老问题已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农村养老形势尤其严峻,传统养老模式独木难支,新型养老方式尚未成熟。文章主要选取了东部的江苏南通和西部的陕西榆林两个地区作为调查地点,对各自养老模式的实施与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嵌入性”特征,即完全与地方的文化与经济社会结构相融合,且各具特点与问题。对此,应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各地农村实际的多元养老模式。多途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老年安全: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人口学刊》2002,(3):48-53
老年安全是老龄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年安全是对老年经济、医疗、思想、权益等保障的整体性表述 ,也是对老年群体社会价值与功能的深层次研究。老年安全理论阐释了老年安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体现为老年安全对社会稳定、老年产业、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实现老年安全的重要步骤是完善多维的养老助老保障系统和促进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保供养经历了农业合作社供养时期、乡镇统筹的供养时期、由农业税列支的供养时期和由国家财政拨付的供养时期四个时期。五保老人被作为一个整体发现。成为新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开端:五保老人从集体供养到国家供养伴随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内卷化”分离,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五保政策始终没有突破“维持基本物质保障”这个最低目标。忽略了五保老人的多层次需求,一些地区落实政策不力、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等都加剧了五保老人的脆弱性。需要将五保供养工作从普通的政府职责。提升到人权保护的高度.扩充五保老人的社会权利、引入社会力量。才能保证五保老人的“善养”与“善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