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关世界》2010,(1):38-42
今年4月28日是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叶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漫长而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建立了卓越功勋:从长征路上截获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的密电,到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和平密使”;从新任北平市长,到领导“两广”剿匪作战、建设新华南,叶帅走过了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特别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叶帅有胆有识,  相似文献   

2.
红军 《当代老年》2007,(8):28-29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进犯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历程。3月29日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党中央一分为二,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前委继续留在陕北;不久,又成立了中央后委。1947年下半年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式报中央审议。  相似文献   

3.
唐人 《中外书摘》2008,(11):68-70
两封国外密电 日本广岛、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攻击后,原子弹成为二战结束后举世瞩目的“新科技”。日本投降尚不满两个月,国民党重庆政府驻瑞典大使何风山,在1945年10月从斯德哥尔摩给蒋介石打了一通密电,这是驻外大使必须定期呈给蒋介石的例行“舆情报告”。  相似文献   

4.
1936年冬,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极大地壮大了陕甘宁边区的红军队伍,也使新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同志,需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更多了.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对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阴谋分裂红军、分裂党的严重错误,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2003,(4)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不久,侵朝美军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就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阴谋计划。苏联军方从破译的密电中得知,美军将派飞机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此,苏联方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拍了一封密码电报,通报了上述情况,并提醒中国方面提高警惕,做好防备。聂荣臻立即将电报呈送毛泽东,并马上给彭德怀拍发了电报。事关重大,不可粗忽。毛泽东亲自拟写了电报稿,嘱咐用“AAAA”加急发出,提醒彭德怀将志愿军总部转移。彭总接连收到聂荣臻和毛泽东的两封电报,即着手安排,但未来得及将志愿军…  相似文献   

6.
王凡著 《中外书摘》2011,(11):60-62
周恩来亲自掌握的中共“特科” 中共从诞生之日起,中央机关多数时间设在上海。1926年夏,北伐军攻克武汉。张国焘在中央紧急会议上,提议中央机关应迁往革命的前沿和中心武汉,不要总在上海的亭子间对各地的革命和战争遥作书面指导。  相似文献   

7.
少华 《中外书摘》2010,(7):31-36
瞒着组织,瞒着妻儿,张国焘借祭陵之名独自踏上不归路。毛泽东、张闻天迭电挽留,林伯渠车站阻截,王明、周恩来、董必武当面苦劝,均无法阻止他出逃的匆匆步伐。张国焘工于心计,城府极深,用杨尚昆的话来形容,“脸上没有表情,说起话来很慢,还哼哼哈哈,在肚子里打主意”。他早于1938年1月就打定主意脱离党组织,但在随后的三个月中没有露出一点破绽和迹象,甚至他的妻子和儿子都蒙在鼓里。  相似文献   

8.
戴琮魁 《老年人》2005,(2):40-40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延安得悉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把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叫到窑洞里,详细地询问了有关情况。他严肃地说:“前线打仗,免不了要死人;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不应该。”为此,毛泽东作了3点指示:“第一,要把张思德身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派战士给他站岗;第二,买一副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给他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9月8日下午,张思德的追悼会在枣园后院的干河沟上举行。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亲笔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毛泽东低…  相似文献   

9.
石海 《老年人》2013,(12):34-35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处处严以律已,清正廉洁,堪为共产党人的典范。 “共产党人就要做难做到的事” 毛泽东生活十分俭朴,他总说:“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战争年代,毛泽东吃过南瓜红米饭,睡过稻草堆,和许多普通战士一样穿着缝满补丁的衣服。延安时期,毛泽东仅有三件衬衣,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破得实在不能穿了,就让人把三件衣服补成两件继续穿。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前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大照片,拍的是毛泽东身穿打了大块补丁棉衣棉裤作报告的情景,这也是当时毛泽东艰苦朴素生活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0.
曾希圣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有县委书记以上七千多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一个惹人注意的人物。1月30日,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讲话时,批评有的省委书记不让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偏要摸。知情人心里明白,这些摸不得的“老虎”中,就包括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很快,在大会“出气”阶段,便传来了曾希圣被免职(当时叫调离)的消息。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思想     
柏柳 《老人世界》2008,(4):31-32
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一位党中央负责同志给一位民主人士的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毛泽东所作的批示写道:“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何立波 《老年人》2010,(12):36-37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开幕,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从此,一个崭新的红色国家政权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11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未到职)任副主席。同时,会议产生了中央政府的各部部长(时称人民委员)。  相似文献   

13.
陈晋 《中外书摘》2010,(3):62-65
毛泽东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五位中央局委员之一,负责组织工作,还兼任中央局秘书,协助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事务。当时中央的文件需委员长和秘书联合签署才能发出。可见.毛泽东在30岁的时候,便干起了党内事实上的“二把手”。可一年后,他便离开了这个岗位,此后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起起伏伏,屡受排挤和打击。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才进入核心决策层。  相似文献   

14.
何立波 《老年人》2008,(4):38-39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将谱上,开国上将王震以文武双全、能征善战而著称。他总是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成为毛泽东最为欣赏的将领之一。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王震忙于军务,常常蓄着一脸大胡子,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因此都亲切地称他为“胡子”。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战地相识并结合,一生风雨同舟,相濡以沫,  相似文献   

15.
流云 《当代老年》2008,(10):32-33
毛泽东、周恩来致信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建国大计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 5月27日,人民解放军在炮火声中攻占上海。这座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的东方名城,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负责指挥上海战役并被任命为上海市长的陈毅,一进上海就向地下党负责人打听宋庆龄的住处,当即派出部队将她的住处严密警卫起来。  相似文献   

16.
金毅 《老人天地》2013,(4):20-21
提起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人们至今还对剧中人物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团参谋长少剑波记忆犹新。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者便是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传人沈金波。与毛泽东切磋《逍遥津》沈金波生就一副超高清亮的“金嗓子”,他的演唱风格,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为中央首长演出的内部晚会。在一次晚会上,兴致勃勃的毛泽东竟先后点他唱了11段高派名剧。其中,对《逍遥津》毛泽东更是百听不厌。  相似文献   

17.
《中外书摘》2014,(12):20-23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张国焘像一张被用过的手纸臭不可闻,谁都不愿带在身边。大陆解放前夕,蒋介石不准他到台湾,毛人凤要把他留给共产党。在张国焘违命赴台后,两人又将他逼往香港。有五位曾经的同事说的话可能有助于透析和还原张国焘——毛泽东说:“此人一贯称自己为‘中国的列宁’,什么都争‘第一’。但是,他只看见局部而看不到全体,只知道今天而不知道有明天。  相似文献   

18.
萧红 《当代老年》2010,(12):18-19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南海红墙外一个僻静胡同里的中央某机关一栋多层楼宇里,有一层四室一厅宿舍,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一个40多岁的独身女人和一个男孩。这个特殊家庭平时经常关着门,特别安静,这就是毛泽东的次女李讷的家……  相似文献   

19.
刘松茂 《老年人》2004,(7):36-37
1947年4月22日,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毛泽东和随行人员一起前往陕北佳县(当时称葭县)白云山的白云观赶庙会,在观看山西梆子戏《三关排宴》后,当场挥毫,在一面锦旗上题写“与时并进”4个大字,赠予群众剧团。提起这次题词,话还得从头说起。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34个旅23万兵力,向我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由此,毛泽东开始了长达368天转战陕北的传奇经历。在敌情紧急、重兵围追的情况下,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数百人,于1947年8月15日由米脂县进入佳县陈家岔,随后在佳县境内转战99天。沙家店战役以后,我西北野战…  相似文献   

20.
西风 《老年世界》2013,(19):43-43
抗战时期,大青山地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党中央非常重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游击战争。1938年初,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相关问题。3月30日,毛泽东、滕代远电询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能否沿大青山组织一支游击性质的骑兵支队。5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及贺龙、关向应、肖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