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该研究旨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解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对粤东地区五所大学的2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男女、本专科的差异上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则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高于乡,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结论:要注重对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人群的大学生进行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2.
王艺 《晋阳学刊》2002,(1):82-85
采用大学生自卑感诊断量表,随机抽取武汉市高校大学生207名施测,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自卑心理在性别、年级、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类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业能力,对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在大学三年级的非学生干部群体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卑感的形成受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的相互制约,大学生须从自卑感中超越,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年北京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考察当代北京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特征,从个人背景、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校园生活四个维度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程度较高,平均幸福感自我评分将近80,且有三成以上的人自我评分在90以上。女生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家长所追求的重点学校的一流师资、学习氛围等外在条件对学生本人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高中和大学越是所谓的"重点",学生的幸福感反倒越低;生源地类型也对学生本人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且越是来自大城市,幸福感越低,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幸福感反而较高。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到性别、健康等自身条件的影响,而受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恋爱经历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越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越强;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主观幸福感显著强于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且这种差别幅度很大。奖励荣誉、资格证书、实习经历和社团活动等普遍认为能够提升个人素质、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因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吴晓艳 《阴山学刊》2014,(4):100-103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安全感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以183名内蒙古高校教师为被试,研究人际关系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人际关系在性别、蒙汉民族、教龄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人际关系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呈极其显著负相关,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对人际关系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分析并探讨青少年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邯郸市两所中学29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男生的掌握回避目标显著低于女生。(2)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的自我效能感都显著高于初二年级的学生。(3)初一年级学生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心情愉快的程度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对健康的担心程度显著低于初一、初三年级学生。(4)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在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39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较少,主观幸福感也较低,为"相对不满意"。不同性别、婚姻、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其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性、已婚者、80后、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者、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这类人群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其他类人群;女性、已婚者,这类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其他类人群。同时,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性别、婚姻是预测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有效变量。为此,建议企业应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社区应完善公共服务,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支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应不断学习,提升利用社会支持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进行的综合素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性别、生源地、年级、是否学生干部和专业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追求自我能力的发展;农村的学生明显在团队协作与自我反省上优于城镇的学生;大三的学生明显在团队协作与自我反省和有目标性上得分高于大四的学生;学生干部明显在团队协作与自我反省和有目标性上得分高于不是学生干部的学生;理科学生在团队协作与自我反省、有目标性和自我发展能力上得分显著高于工科学生和经管学生;专业特征在理解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主要运用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评定352名高中生的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有助于探讨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状况及其相关程度。结果证明: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均明显;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学生幸福感水平差异明显;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与负性情感呈负相关,自我批评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高中生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对某高校在校294名大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视野中的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发现 ,不同的文化中幸福感的标准与来源存在差异 ,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主要有自我决定模型、多维模型以及目标模型。积极的自尊、关系满足、生活意义与规范、父母期望等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影响。主观幸福感模型的文化整合 ,使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理解文化在幸福感中的作用和机制 ,未来的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应该综合考虑不同文化的影响 ,从而能够深入地理解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量表》,研究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差异并探讨提升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调查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2)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友好关系、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利他行为、人格成长、生命活力、正性情感、生活满意、负性情感;(3)幸福感部分维度在人口学统计指标上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建议从引导免费师范生及早进行人生规划、重视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引导学生关注积极生活事件提高愉快体验等方面去提升免费师范生幸福感各维度水平,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邱荷 《理论界》2014,(4):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他们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指出共产主义理想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达到个性自由的理想人格。他们的理想观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平衡、幸福感及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臻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15-116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各群体中年轻的知识群体,其心理平衡感、幸福感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平衡和幸福感的因素中,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恋爱等内容为主,分析该群体心理失衡、幸福感降低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是高等教育改革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志峰 《阴山学刊》2009,22(4):117-120
使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和不安诊断测验研究了554名大学生的不安心理与应付方式。结果表明:大学生不安心理主要表现于自我控制、自罪感和自我成熟。差异性上显著反映出男生好于女生、理科生好于文科生。应付方式各方面无显著差异。大学生应付方式选择较合理。不安心理与应付相关显著。由回归分析得知紧张感低、自我成熟度高、信任度高的个体更倾向于积极应付,紧张感强、自罪感强的人倾向于选择消极应付。  相似文献   

15.
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 15 9名大学特困生及 73 3名普通大学生进行测查和对比分析 ,表明SCL -90各症状因子特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 ,抑郁因子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特困生三种类型 :自卑、紧张型 ,自轻、无望型 ,自强、拼搏型 ,并提出教育引导、济困助学、预防治疗三位一体的高校特困生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戴云 《西部论坛》2018,(3):107-115
幸福感是一种综合性社会资本,会对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采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地区幸福感对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幸福感水平越高则该地区企业的投资水平越高;与民营企业相比,地区幸福感对国有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地区幸福感对民营企业投资的正向影响随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但这一负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明显.因此,各级政府应该积极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水平,进而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舶来品,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我国大陆地区。生命教育有积极的意义,它是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是帮助大学生“心灵和谐”的教育活动,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活动。针对我国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文章通过古今轴线的纵向分析和中外轴线的横向比较研究,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生命教育的资源,构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体内容:生死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幸福教育、品格教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它把幸福和物质生活、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结合起来。通过辨析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相近的一些范畴,包括幸福与人的需要、幸福与快乐、幸福与财富、幸福与社会及其制度等的相互关系,认识到需要和欲望是追求幸福的内驱力,快乐是幸福的表征,财富是幸福的外在条件,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对某高校的38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总体水平较好;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来源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男性大学生在影响力、开放性、包容度和人际结交能力方面均稍好于女性,但在情绪控制、友谊表达、人际理解能力方面,则女性好于男性;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很多方面都优于非独生子女;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要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人际结交能力、包容度方面,理工类学生要强于文科类学生;人际处理能力、人际理解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