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专业化对教育实习在专业实践知识、实践智慧和专业实践成长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高师教育实习存在观念误区、缺乏有效的引领、实习基地建设薄弱、教育实习质量监控乏力等问题,指出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背景,教育实习需要从教育实习观念、课程的设置、实习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 ,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和普通高校进行的 ,而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问题缺乏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 ,决定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水平、标准和方式的不同 ,这就迫切需要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课题。后现代研究强调教师发展不是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本文以后现代视野审视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足,并就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构建融合职前培养、入职培育和在职研修为一体的、开放的、可持续性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首先必须破除教师教育课程职前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积弊,切实重视实践教学。理念是先导。重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就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功能。教师教育课程重视实践教学,既能验证教育理论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也能生成实践智慧、涵养教师气质。认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多维功能,有利于增强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的观念自信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5.
针对教师行动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实施和后效,调查分析了教师行动研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实践的主要特征,认为教师行动研究对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反思教学实践,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主体性视阈看教师专业化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反思与其专业化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成功策略。本文从人的主体性视角对教师反思及其专业化进行探讨,自主性是人的主体性首要表现,是主体对自身及客体的支配权。教师自主发展是反思的前提和基础,是推动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动力。教师自己就是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以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为反思对象;反思也是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实践的实然性质来看,教师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性实践有着内在的契合。“反思性实践”概念凝聚了认知的、行动的、省思的、伦理的特性,其中,伦理性尤为重要。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意味着,教师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是教育知识的创生者,是学生人格成长的促进者和关怀者,是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制度的批判者和改革者。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根据职业专业化的基本原则,结合国外教师专业化的成就,可以认为我国教师职业还处于"准专业化"的状态.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如现实国情的制约、社会体制与文化的影响、政策法规的局限、教师教育的偏离、教师队伍现状的不足以及关于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学术争议等,都与此密切相关.要提高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应该采取变革旧有思想观念、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与提升其社会地位并重、严格职业准入与加强在职教育结合、改革教师教育的体系和结构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专业化处于一个矛盾之中从外在的形式来看,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分离;从PCK理论所揭示的教师内在专业能力来看,专业化又要求两者的密切融合.当前我们在进行教师教育专业化过程中,在进一步推动形式上专业化的同时,更要关注内在实质上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行动研究源于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质疑、反思和批判。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以来,行动研究开始被应用到不同实践情景中,但对其内容的系统梳理欠缺。文章从社会工作领域行动研究的源起、关键人物和主要观点等出发梳理国内外主要文献,系统呈现中国社会工作领域行动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行动研究注重社会改变取向和实践知识生产。同时,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下的“伪”行动研究常见,而“真”行动研究较少;有限的行动研究文献更多关注传统弱势群体境况的改善和不同类型社区的发展等议题,极少聚焦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服务机构的行动改变。这就启示我们,社会工作领域亟待投入更多关注服务实践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者需要更深入地以实践者和行动者身份参与行动过程,遵循行动和研究的螺旋递进逻辑;同时,在行动过程中更多聚焦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的发展议题,提升其参与行动研究的能力,重视“教育”的双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