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冯翔  喜饶尼玛 《民族学刊》2021,12(6):82-94, 125
五世热振活佛是近代西藏历史上一位倾心内向的活佛,曾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改善做出过贡献,并戳破了英国人在“西藏问题”上苦心经营的“道德”形象,但热振辞去摄政职务时,国民政府对此的反应却是轻慢的。当1942年“外交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在治藏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沈宗濂作为蒋介石属意的官员出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曾积极投身藏事,改善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对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发挥了较大影响。但是,20世纪40年代末,西藏地方发生了若干事件,国民政府却无所作为。对此,沈宗濂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沈宗濂态度转变的背后,更本质的原因则是国民政府的消极治藏政策。  相似文献   

2.
1938~ 1948年间的国民参政会是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认可的最高咨询机关 ,对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国家政治生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该参政会共历四届 ,每届都有来自西藏和其他藏区的代表 ,他们积极参政 ,提交了许多与西藏和藏区有关的议案。这些议案受到当时国民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 ,并在其治藏政策中有所反映。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还鲜见论述 ,①本文不揣浅陋 ,拟略作探讨 ,祈就教于方家 ,并求引玉之效。一1937年 7月 7日 ,卢沟桥事变发生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抗战爆发后 ,全国各党派和各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林孝庭的<西藏与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边疆:1928至1949年的权谋与民族政策>一书的解读,探讨了国民政府处理西藏问题的政策,并指出应该从更多的视角去探究西藏问题,以找到真正解决西藏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第三次康藏纠纷由国民政府主持调解,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康区和西藏的统属关系。由于康藏纠纷的复杂性,国民政府在处理过程中的措施和原则,实际上是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的综合反映。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有助于认识近代中国治理西藏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在对藏施政的实践中,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从宗教上以推动政治"的政策思路。国民政府以资助汉僧游学西藏为发端,衍生出资助汉僧考取格西,加强对汉僧的管理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沟通汉藏文化,改善汉藏关系,消除隔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世热振活佛是近代西藏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内向"活佛,曾一度期望在国民政府的帮助下复任摄政,后被西藏地方政府拘捕,不幸圆寂。文章利用台北"国史馆"所藏档案和英国外交部档案,对"热振事件"前后国民政府对五世热振活佛的态度及治藏政策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试图弄清"热振事件"中一些被忽略的细节,从而辨析国民政府的最终抉择。  相似文献   

7.
国立拉萨小学是国民政府中央在拉萨所办教育事业中较为成功的一例,关于该校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存在许多错讹之处.文章利用档案资料,对国立拉萨小学的创办、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系统地梳理,并探索该校在国民政府治藏教育政策执行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波 《中国藏学》2012,(2):213-216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实行的双语教育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策略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教育优先发展为双语教育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境遇下,如何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宜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把掌握两种语言与文化适应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才打下一个良好的语言发展基础,还需深入探究。文章在比较分析西藏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西藏双语教育应采取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实施双语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在统治之初,曾筹划召开解决西藏问题的重要会议,即西藏会议.此次会议尽管最后无果而终,但是其筹备过程显示了国民政府为解决西藏问题所作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0.
受历史等因素影响,稳定一直是西藏发展中的主题.各种不稳定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冲突、环境冲突、边境关系冲突.究其根源,西藏稳定与西藏独特的生态环境、文化背景、地理位置有关.教育在西藏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依赖于西藏教育是否尊重和体现了西藏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方面的特殊性.发展西藏特...  相似文献   

11.
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引言 1951年以来,特别是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后,西藏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在总体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了进一步推动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加大了对西藏的财政补贴,动员全国关心西藏、支援西藏。西藏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西藏高等教育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高等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涵盖高等职业、普通本(专)科、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国家乃至全社会为发展西藏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西藏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凭借这些经验,西藏高等教育将迎来更大的辉煌.[1]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贯彻执行,全国各省以至世界各地到西藏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从1980年到1984年底,西藏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人左右.1985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切实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事业作为西藏经济工作的中心,作为振兴西藏经济的突破口和带头行业。自治区人民政府还主持召开了全区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讨论了发展西藏旅游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西藏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即:“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稳步前进”.同时,确定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发展方针。现在各地市办旅游的积极性很高,许多地区和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旅游业的规划。西藏驻北京、  相似文献   

14.
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藏情况极其特殊,国内外都在密切关注着西藏问题。正因为这样,西藏民族教育问题也就具有较为敏感的政治性和一定的国际性。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执行国家的政策问题。因此,国家民委于1988年8月组织了西藏经济社会调查组,笔者参加了调查组,先  相似文献   

15.
驻藏部队严格执行民族政策驻西藏部队,在五届人大以后抓紧了民族政策的再教育工作。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近几年来在一些驻藏部队的指战员中,民族政策观念有所淡薄。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驻藏部队各级党委把民族政策做为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重大节日,集中教育。在平时,根据任务和发生问题及时教育。新兵入伍要向他们介绍西藏各族群众的  相似文献   

16.
邱熠华 《中国藏学》2024,(1):11-21+208-209
民国时期,在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较为困难的背景下,由汉藏民间僧俗大众掀起,并得到历届民国政府支持的汉藏佛教文化交流活动迅速发展,不仅推进了汉藏佛教界的交流与互动,而且有助于加强西藏与内地各族民众的交流与了解,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心理基础,推动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历届民国政府支持下,以九世班禅、诺那呼图克图、喜饶嘉措等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僧人在内地弘法讲经、传播藏传佛教及西藏文化,传播的人群范围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皇室、高官等阶层,而是拓展至内地更广大的各阶层民众。传统的藏传佛教法会具有了团结民众、抵御日本侵略等时代意涵。1936年,国民政府制定颁布《喇嘛转世办法》,沿袭清代治理西藏之策,以国家法律管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事宜。同年,国民政府还颁布《补助汉藏僧侣游学规则》。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内地西藏班(校)研究与内地西藏班(校)政策的颁布同时起步,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在这30年中,研究者从内地西藏班(校)政策梳理与价值、管理模式、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学生的文化差异与认同感、学生心理健康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着内地西藏班(校)办学的健康发展,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随着西藏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教育改革的新情况,今后,我们内地西藏班(校)研究要在政策的实效性、管理的多元性、教学的有效性、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使其成为推动西藏区内教育均衡发展和全国基础教育改革重要的示范窗口,为西藏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培养各行各业亟须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在1970年就开始出台降低生育率的人口政策,但在西藏自治区,直到1985年才出台了《西藏自治区计划生育管理暂行办法》。目前这一政策除在西藏的城镇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实施外,在农牧区的政策执行仅停留在宣传阶段。这就意味着,占自治区85%以上的农牧民人口的发展基本没有在“计划”之列,农牧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西藏人口的总体自然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其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国的水平。有许多资料显示,在西藏的一些地区已出现了一方土地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所谓“超生型贫困”,这一问题逐步成为西藏农牧区部分农户贫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晔 《西藏研究》2003,4(2):1-7
20世纪美国在冷战与遏制中国的政策下 ,对中国西藏的政策奉行实用主义原则与双重标准 ,即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地位 ,又支持达赖分裂势力的“藏独活动”。该政策大体经历了一个从模糊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地位 ,到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再转变到炮制“西藏民族自决”论、支持西藏叛逃分裂势力分裂中国、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过程。美国的支持并没有使流亡分裂集团达到“藏独”的目的 ,这一政策的结果却暴露了美国在西藏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径。  相似文献   

20.
抗日时期,出于建设"抗日建国"大后方的需要,国民政府相继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开发西部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藉此而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目标的日益临近,国民政府不仅渐趋停止了对西部的经济开发,反而又进一步加紧了对民众的盘剥.因此,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所实施的开发西部的经济政策,事实上主要是应对民族危机和时局变化的产物,并非长久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