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委提出了要利用长三角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借势”发展,利用长三角的要素集聚和拓展实现“借力”发展,利用日臻完善的交通设施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实现“借道”发展,利用双方旅游资源的品牌优势实现“借名”发展,利用长三角的人才优势实现“借脑”发展。 黄山风景区在融入长三角,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黄山人正在向保护管理要绿色GDP。  相似文献   

2.
《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在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做到了“三个有机统一”,即提出了“国家利益最重要,企业利益最关键,职工利益最根本”的思想,实现了人作为发展手段之本与作为发展目的之本的有机统一;将“以人为本”由静态的发展理念细化为动态的目标体系,做到了“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程度与企业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将“以人为本”由抽象的发展原则具体化为实施“四大工程”,做到了个体利益实现程度与群体利益实现程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正在引导一场轰轰烈烈的法律变革运动 ,而商法变革正成为新世纪法律变革最普遍的实践 ,商法变革与全球化互动发展已构成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国商法也应当顺应潮流 ,适时变革。我国商法应当 :重塑品格 ,实现从“个性”向“共性”的转换 ;重构规范 ,实现从“规范无力”向“规范有效”的转换 ;建构理性体系 ,实现从“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之一。民营经济立足产业发展,做大做好“蛋糕”;践行“提低”“扩中”,助力国家切好分好“蛋糕”;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参与慈善公益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民营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担当,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民营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主要应围绕创造更高质量的“物”、更高质量的“人”、更高质量的“心”和更高质量的“景”四大基本路径展开。政府和社会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排忧解难,增强民营经济助推实现共同富裕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现实人发展的理想境界,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的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这一理想的实现决不是对原始自然人的“复归”,也不是靠“全知全能”上帝的“启示”和“拯救”,更不是对抽象“人性”的放肆和张扬,而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同时,马克思还认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决不能仅仅靠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进步来实现。精神生产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条件。  相似文献   

6.
个性自由发展是以实现“自由个性”为指向的发展过程,是超越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是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个性现代化是个性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在个性倾向、个人能力以及人格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实现从传统个性向现代“新人”的主体性转变.能力建设是实现个性现代化的关键,需要用“能力本位”扬弃“权力本位”和“金钱本位”,克服异化,引导个性发展向人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的,体现了“两个共同”的社会主义本质;强调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各方的发展思路,指明了实现“两个共同”的根本途径;强调发挥政治优势、创新发展机制的发展保障,提供了实现“两个共同”的制度保证。伴随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政治优势的充分发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8.
邹玉 《学术探索》2023,(4):9-16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爱国主义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与爱国主义的发展道路同质同向,前者是后者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后者是推动前者的精神动力。爱国实践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不断丰富完善。“救国”主题下确立“工业化”发展目标,“兴国”主题下现代化目标从“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富国”主题下明确“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强国”主题下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展望未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持“两个结合”原则,兼顾现代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依据实践发展新情况,适时调整现代化中的阶段目标;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为实现中心任务奠定物质基础;注重物质与精神协调,为达成强国目标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技术发展既是人的本质的外化与展现,同时也内蕴着极为深刻的实践底蕴与人本诉求;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人的发展实现由“人的全面发展”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再到“人的综合性发展”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不断实现由“人的本质向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到“人的本质向类的复归与发展”再到“人的个体本质与类本质的和谐化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生态文明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打破“人类中心主义”与“科技理性主义”价值观、有效规避“有组织风险”、实现以生态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式,是一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生态民主政治、重新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性社会;“发展”、“良序”与“正义”作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原则,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的功能进一步提高 ,将人类带入网络经济时代。处于网络经济时代的后进国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使得他们有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在以前一些后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 ,提出在网络经济时代后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并提出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大庆发展实际,全面落实和实践大庆精神,阐述和论证了大庆人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新认识,落实到大庆发展实际工作中,转化为推动大庆发展的强大动力,切实推进大庆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把“爱国”情怀体现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把“创业”激情体现到实现科学发展上,把“求实”精神体现到民生实事上,把“奉献”理念体现到“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上。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推动大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破解“卡脖子”难题、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种业“双循环”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源头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仍存在国内发展动力不足与国际竞争压力并存的“双重瓶颈”,主要表现为种业源头存在“风险点”,种业研发体系存在“卡点”,种业公众认知存在“盲点”,种业政策存在“薄弱点”以及种业双循环贸易存在“隐患点”等五个方面。因此,新发展格局下要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夯实种业科技创新基础、完善种业研发体系、改善公众风险认知情况、建立完善的种业保障机制、健全种业市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上进行“经营”,充分发挥和实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政治优势;从文化上进行“经营”,不断实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创新发展;从经济上进行“经营”,充分实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康”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既吸收、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符合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强烈的 时代特点.它初步回答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步骤等重大问题,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脉相承,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增长极理论及其对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的重大理论指导作用 ,论证了增长极理论是适应西部“实情” ,实现西部“赶超式”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提出了培育有“西部特色”的七个方面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这些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整合作用 ,实现西部经济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 ,同时 ,提出了充分发挥增长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海茹  陆苗 《理论界》2004,(4):15-16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利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利益的最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利益的实现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身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二者是一个交叉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世界银行减贫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没有贫困的世界”,而其中短期目标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世界银行确立了两大支柱,即改善投资环境和赋予穷人能力。展望未来,若没有特别的努力,“千年发展目标”将难以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茂名作为粤西重镇,如何抓住发展机遇,锚定目标,补齐“短板”,乘势而上,以跨越式赶超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强”,以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推进社会公平,实现“百姓富”,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环境美”,以推动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决心,实现“社会文明程度高”,以跨越赶超,打造“强、富、美、高”的新茂名。  相似文献   

20.
“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是我省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的总体要求,也是推进高校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凝聚实干,开拓创新,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