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  相似文献   

2.
1860年,林肯入主白宫。他在组阁时,对参议员萨蒙·蔡斯委以重任,让其担任财政部长一职。但是,当时朝野上下反对这项任命的大有人在。理由是蔡斯虽然聪明能干,但目中无人。此人狂妄自大,对林肯担任总统心怀不满,认为自己要强得多,所以还在一如既往地追求总统的职位。  相似文献   

3.
蓝白之恋     
罗西 《现代交际》2002,(4):32-33
阿咪是富家小姐,而且有一份体面的工作,25岁就拥有国产小车,应该说,她是我朋友圈中最春风得意的一个。 所谓白领就应该这样生活,可以豪华可以时尚,从不忽视自己,爱自己是其美德的一部分。阿咪有条件这么生活,更重要的是,她有这样的生活理念。 至于爱情,在她看来,同样是一种浪漫消费,打破其神圣性,撞上谁是谁。阿咪已换了两任男友,她的破理论是,婚前起码得“接触”过三个男人,这样,才有比较、才长见识、才可能真正理解男人的内心世界,为未来美满的婚姻热身、试验。 我们终于乐见其成,她的第三任男友现身了。这是一个小…  相似文献   

4.
婚姻里的墙     
她在一家大公司做财务,挣着不薄的薪水,可还在另一家公司兼职。她每天不停地奔波,只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些。她家境贫寒,而梦想很多。她想有一款自己的跑车,一幢带花园的别墅,跑车能经常把老家的父母接来,别墅能让她有足够的想要的空间。而这全得靠她自己的努力。老公在政府机关,人清闲,薪水也低。他是个平淡的男人,知足常乐,从未想过要开跑车,住别墅。  相似文献   

5.
王晓芳在德国的时候,曾和虞进一起去一座教堂义演。教堂幽静深邃带着灵气的空间,“将你的声音由上往下打着旋儿飘动”——王晓芳这样说。她临时自己用一根自行车轮上的铁丝做了一根“乐器”,演奏时有着新鲜别样的效果。演出时,王晓芳穿了一件纱裙,她把纱裙的里子拆了,在纱裙里面套上一条长裤,裤子一条腿是蓝色,一条腿是绿色。穿着,乐器,音乐,都是王晓芳个人自创,让她陶醉的也就是即兴创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维平 《现代妇女》2010,(11):81-83
电影《唐山大地震》塑造的女主人公元妮,作为母亲形象被高高扬起但被悬空.她的所有行动都在男权观念的审视与影响下。高大的母性形象在传统观念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下创作仍然没有走出母亲形象必然与容忍、受难联系的藩篱。本文以《唐山大地震》为案例,从女性主义者的视角去阐释女性怎样以独立精神去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自身真正价值,从而完成女性价值重建。  相似文献   

7.
艾米丽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缄默中又总是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生性寂寞,自小内向;她在什么时候开始显得很特别呢?是她的少女时代,在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非常特别,艾米丽的作品属于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并且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总是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这在后来收录她们的诗歌合集中有所体现。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她的小说,借小说人物之口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所以当她写《呼啸山庄》时,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但这部作品的诞生饱含了作者的所有心血并交织了所有情感。  相似文献   

8.
一台春晚,人们记住了舞蹈《千手观音》,更记住了那张端庄娴静的面孔——邰丽华.记住了这个在无声寂静的世界里翩然起舞的姑娘。她是《千手观音》舞蹈中靛灵魂人物,21人集体演出,观众看到的就是她一个人的脸。邰丽华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她是个舞者,更重要的是,她为所有身患残疾的人们推开了一扇天堂的门——只要执着坚持,就能收获成功和快乐。  相似文献   

9.
她曾经准备独身,独身的理由很多,比如这个时代充满了诱惑,而男人常常在诱惑中迷路;自己的性格过于固执,不容易与他人和谐相处;经济收入不高,无法给未来的宝贝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 也许是因为积聚了很多青春的情绪需要释放吧,工作之余,她爱好写作和美术。只是,她不擅丹青,对于美术,她只能欣赏。  相似文献   

10.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著名作品之一,通过讨论不同的爱情与婚姻,作者表明了她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观点。爱情与婚姻是紧密联系的。爱情与婚姻不能仅仅被金钱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理想的婚姻应基于成熟的感情与尊重的基础上。她反对婚姻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并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元江  石华 《女性天地》2006,(11):14-16
刘孜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主演《白领公寓》、《我这一辈子》、《永远有多远》等影视剧。同时刘孜也是一位主持人,在北京电视台王牌节目《欢乐总动员》中和程前搭档,拥有超高的人气。生活中的刘孜有些内敛和忧郁,失恋和买房受骗的双重经历曾使她一度非常沮丧。但是生活却又那么公平,赐给了她另外一份美满的爱情。近日,在刘孜的新书《家·梦想》的发布会上,我们走近了这位美丽的主持人,既而知晓了她这段柔肠百转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2.
曾经遇到过一位不幸的老奶奶,她两岁时失去母亲,从小在后母的打骂中长大,忧愁与无奈郁结于心。她常常想:假如有一天嫁给一个爱惜她的男人,自己就会从地狱走入天堂。虽然自己不是美丽的天使,但她也渴望成为幸福的新娘。  相似文献   

13.
不快乐有很多理由,但快乐只有一个理由,只要你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么,就能快乐地享受生活。这是我听到的最快乐的故事——一个62岁的老太太,带着83岁的老母亲去旅游。两个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乘飞机去远方的城市玩。这个在我们看来很不普通的老太太,是位退了休的职工,闲时扭扭,秧歌、跳跳舞、看看报、读读书。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老人,她和孙子一起唱周杰伦的《双截棍》,她和老伴一起驾车去旅行,看到自己落后了,就去学电脑。人家问她年龄,她总是笑着说:"26岁。"其实,她已有62岁。  相似文献   

14.
萧渐 《现代交际》2006,(6):29-29
她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时刻关注着她,当她已经成为我们记忆里深重的一分子时,我们对着相册说“青春不会变”。今天,我们对着镜子历数热爱校花的理由时,就像数着自己手心上奔突的线条, 双眼迷乱……  相似文献   

15.
梦想达人     
看达人秀,常常想到十六岁的自己,从日本刚回台湾,母亲因为反对我太早工作愤而与我切断了关系,我身体水土不服一直在生病,住在没有床只有一张小垫子,一个小热水锅的房间里,每天每天以梦喂养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能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味道     
16岁的女孩将要去到省城读重点高中了,临行前,她感到了不合,却也有些兴奋。不合的是学校那些好友,同学三年,她早已习惯了把所有的心事与他们分享;兴奋的是她终于将要摆脱母亲,去过自己的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7.
酷理由     
李晓巧 《金色年华》2009,(10):10-10
仔细回味一下,生活中有好多人做事的理由是很“酷”的。  相似文献   

18.
藻灵 《女性天地》2014,(4):22-23
食物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人将其视为果腹的工具,有人则用其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殳俏则不然,她认为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应当以看待人的眼光去看待食物。她通过写作、旅行和拍纪录片的方式去传承饮食文化,探讨人与食物之间的美好关系,华尔街日报还因此给她颁发了“中国创新人物奖”。  相似文献   

19.
空房子     
缠枝莲  刷刷 《现代妇女》2005,(12):34-34
曾经,她和他特别相爱。相爱到离开半步就要想念,他亦对她说了很多海誓山盟,但这一切没有挡住他变心的脚步。他还是厌倦了,提出了离婚。她哭了又哭,求了又求,但是,男人的一颗心没有回来,他说自己不爱了,轻易地,就放弃了一段情感。她不许他放弃,于是与他死缠烂打,就是不离婚,抱着鱼死网破的决绝。于是,一个空房子出现了,他常常不回家,回家亦和她形同陌路。十年,他们过了十年无性的婚姻。那十年,她形容枯槁,心如死灰,不再唱心爱的歌,不再穿最爱的衣裳,只准备在这棵树上吊死自己。那间大屋子里,没有男人,她独自守着一屋子的寂寞,想等待那个变了…  相似文献   

20.
年初,歌手韩红在《鲁豫有约》中含泪自曝处在崩溃边缘,说自己正在服药,脑中紧绷着一根弦,如履薄冰,活得很累。她说真担心自己会得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