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积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应构建八大创业(就业)平台,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9月至10月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入职的最后一波高峰期,从目前情况看,2014届应届生就业情况并不比往届差,形势整体稳定。同时在"大众创业"氛围引导下,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发生较大转变,创业正成为他们的就业新选择。此外,人社部9月份在全国组织开展的"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为201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多种服务,力促大学生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泰兴市劳动就业管理处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专门设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研究小组,对全市应、往届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详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今年应聘的大学生现场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对其择业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建立起长效的就业服务机制.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标准化,采取七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4.
创业是更加高级的就业形式,大学毕业生作为我国就业创业大军中的高学历人才,具有思维活跃、知识更加系统以及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优势,如能成功创业,必将会带动更多人就业. 近年来,为了让大学毕业生敢创业、创成业,吉林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将工作前移,推出了别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大讲堂,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权威的政策解答、名师指导等服务.  相似文献   

5.
政策问答     
近段时间,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帮助大学生创业,吉林省出台了多项政策,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还编辑了就业和创业方面的书籍发送到各高校。我们也接到很多高校毕业生来电咨询创业和就业相关政策信息。据了解,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其创业就业状况,通过资金和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创建有利条件和环境,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通过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建立见习制度等措施提高就业能力。现就广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时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6.
部委传真     
五项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劳动保障部日前公布了五项政策,用以推动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这五项政策分别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帮助劳动者创业劳动保障部有…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六月末都是毕业季,大学毕业生们要面临着人生的一大抉择——找工作。那么,各个国家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都有哪些政策来扶持就业创业呢?国内和国外的扶持政策有哪些不同呢?国内:"一条龙"创业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不少,资金缺乏是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之一。现在,越来  相似文献   

8.
佘颖 《劳动世界》2016,(4):44-45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毕业3至5年后进入创业高峰,启动资金、工作经验和创业团队是他们最看重的创业条件.记者在采访这些就业后再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时发现,他们创办的企业比大学应届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层次高、发展快、就业带动效应强.  相似文献   

9.
据最近有关机构发布的信息披露,202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较2019年增加近40万,再加之已毕业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人数,以及如今就业竞争力较强的职校毕业生,急需就业的人数更加庞大,竞争更加激烈,未来就业仍是难题。在如此艰难的就业形势下,2020年企业与相关行业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哪些?大学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如何找到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呢?多地出台激励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密集的就业招聘活动已经启动,今年春节之前,北京、安徽、福建、广西等多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包括提供求职或创业补贴、小微企业招毕业生可获多项政策优惠、给予毕业生创业"红包"、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等。  相似文献   

10.
如今,面对紧张的就业环境很多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打算投身商海自己创业。但是,对于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创业需要激情,但更需要技巧和韧性。下面的两个小事例是发生在两位大学毕业生身上的失败创业经历,希望能给更多的初期创业者提个醒。  相似文献   

11.
王琳 《劳动世界》2013,(9):13-13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2013年高校毕业生近700万人,就业压力空前,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的一年”。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而且是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出台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就业现状全省待就业毕业生15万人今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14.1万人,预计长春市高校毕业生达11万人,其中本省生源5万人、长春市生源24221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指大学最后一学年的毕业生,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和工作。高校毕业生劳动就业除了构成传统劳动关系外,还可以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和非劳动关系。高校毕业生创业涉及劳动法的分类适用,需从劳动关系的界定标准、多元化的法律关系及其调整模式,以及社会保险机制和立法体系的健全等方面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大英县人社局想方设法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目前已有65名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申报创业补贴。二是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训练中心的免费创业培训,让高校毕业生实实在在学到创业技巧,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已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培训3期,培训合格69人,成功创业50人,成功率达到72.46%。三是对创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内地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10万,这几乎相当于瑞士一个国家的就业人口。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就业的恐慌,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但多数学生创业是因为现实压力,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尽管如此,目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大力开发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让他们在创业前就能接受系统的创业训练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正5月5日,省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5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在全省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意见》从调整完善创业补助资金使用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等方面着手,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见》对现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包括:为鼓励在校生创新创业并为毕业后创业打下牢固基础,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资  相似文献   

17.
面对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背景,引导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很多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教育部开展"卓越计划",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都江堰市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强化公共服务,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主要做法与成效近年来,都江堰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成都市系列就业创业政策,采取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拓  相似文献   

19.
“你一般采用哪种渠道和方式去关注当前最新信息?”“是否了解与应届毕业生相关的一些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如果有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微信平台,你希望看到哪些内容?”4月10日上午,《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在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开展了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需求情况的现场问卷调查报告。现场随机发放150份调查表,  相似文献   

20.
短波     
德阳精准发力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14年,德阳市精准发力重点扶持,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是细化政策措施。市政府及市人社局等部门出台了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系列措施,在政策层面突破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限制和户籍限制,扩大了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