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云儿飘呀飘     
云儿飘呀飘,你要去哪里?小苗口渴了,我要去下雨。 云儿飘呀飘,你要去哪里?森林失火了,我要去下雨。 云儿飘呀飘,你要去哪里?春耕开始了,我要去下雨。  相似文献   

2.
段奇清 《社区》2011,(29):55-55
在城市呆久了.我们的思想会长出各色杂草。那么,到乡村去,去锄薅自己荒芜的灵魂。锄去麻木的枝,薅去浮躁的蔓,尤其要将那狭隘功利的株棵连根刨去。  相似文献   

3.
莫小米 《社区》2008,(20):51-51
赚了点儿钱,我周围的许多人都开始了寻找,寻找山清水秀的地方,买房置地。 这没错,但结果与美好想像往往存在差距。道理很简单——你去了,他也去了,大家都去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往往就不再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4.
寒青 《社区》2014,(2):25-25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相似文献   

5.
《新少年》2009,(3):34-35
又到了长假旅游时间,张可可一家人为此犯愁。高山去过了,大海去过了,外太空……人家不让去。 站在火车站售票处排队,爸爸心里却没有个目的地。 轮到他了,窗口里的售票员问:“到哪里?”  相似文献   

6.
他去美国念电影学院时已经26岁了,这件事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告诉他:纽约百老汇每年有几万人去争几个角色,电影这条路走不通。他义无反顾地去了,这个曾经羞涩腼腆的人漂洋过海去了美国。那么结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申保南  崔明军 《社区》2012,(34):46-46
近日,笔者因办理一些手续需要社区居委会盖章,但是,在正常上班期间,笔者跑了五六次都扑了空,前几次是说负责该业务的社区工作者开会去了,后几次又称去区里培训去了,真不知道他们整天在忙啥。  相似文献   

8.
有朋友及邻居知道我去了奥地利,去了维也纳,往往会脱口而出:“喔,去听音乐啦!”  相似文献   

9.
梦幻武当山     
《可乐》2012,(9):46-46
小时候,沉迷于武侠小说的巨额马曾有一个远大理想,去武当山学功夫!(为什么不去少林呢?因为少林的武器是棍子。木有武当拿剑帅……)许多年以后。小巨成了老巨,他终于有机会去武当了(不是出家。是出差)。这一去,老巨非常后悔——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来啊,武当实在是太梦幻,太震撼了!  相似文献   

10.
租高级住宅     
倪文昊 《市民》2006,(7):101-101
总想搬家,在灰色的天空下,想搬到三亚去。有朋友决定去丽江终老,就因为那片蓝天。她在那里买了房子,并鼓动我也去。于是,我更无法忍受这片污浊的天空了。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 《社区》2014,(20):16-16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天津去领一个文学奖,出版社的人领我去见了孙犁。天津至今就去过那一次,孙犁也是我唯一登门拜访的作家。孙犁的家是个大房子,并没有隔间,几个书架子也不高,后边有张床,前面有张桌子,他就坐在藤椅上。我那时把孙犁奉若神明,进去就紧张了,脸上老出汗,没敢去坐。孙犁说:坐呀坐呀。拿了凳子让坐到他跟前,又倒了一杯茶。  相似文献   

12.
“又要去士林了,我这次去要多带点吃的。”“如果是自己分配寝室就好了。”……听老师说我们又要去士林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消息,我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虽然是第二次去,但是大家的激动的心情比起上次真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3.
蔻蔻梁 《社区》2012,(23):54-55
在报社八年,只要老大走进办公室说.要派人去某某地方,我一定直接跳起来说,我去!有一天刚从马来西亚出差回到办公室,行李箱还放在脚边,老大进来问:“有个去可可西里的采访,谁有时间?”“我去!”我又跳起来。老大白了我一眼,说:“疯了。”那时候,我把出差等同于旅行。  相似文献   

14.
拉客     
张兰芳 《社区》2010,(18):61-61
双休日,我和老婆准备去郊外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玩。由于新景点的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加上对地理环境不熟,我们下了汽车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很快,一帮开着电瓶三轮车的车夫围住了我们,直问我们去哪里,要不要用车。 老婆快人快语,她说要去新开发的景点去玩,而且还兴致勃勃地问起了价格。得知我们的目的地,一伙车夫更来劲了,他们左拉右扯,各自介绍着说自己很熟,而且车费也不贵,大家七嘴八舌,弄得我们很没有主意。  相似文献   

15.
包利民 《社区》2010,(35):1-1
一次,和朋友去钓鱼,回来后把钓来的鱼放到盆中加上水便不再去管它们,到晚上再去看时,大多已经死了,仅剩的几条活着的也已奄奄一息。去朋友家一看,他钓的那些鱼却仍在欢快地游来游去。我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杨克定(1988)、王国栓(2003)、朱庆之(1992)、徐丹(2005)和胡敕瑞(2006)等作者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从“去(离开)+O起点”格式到“去(前往)+O终点”格式过程中“去”的词义句法演变机制发现,“去+O终点”格式只能作为“去”及物化的标志,不能作为“去”产生“离开”义的标志。“去(离开)”在一定句法格式和语境中,先是在情状体上由瞬时达成体变为持续体(西汉时期完成),之后经历了主观指示和终点客事的赋予(东汉中后期完成).由此产生了“前往”义的“去”。尔后,常用格式“去(前往)+Vm+O终点”发生重新分析,O终点被分析为“去(前往)”和Vm共享的宾语“去(前往)”才特威了及物动词(东晋时期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一 澄宇是我的男友,我们青梅竹马,从幼儿园一起读到大学。 原本,毕业后澄宇想要去南方,我却因为假期里去了一趟青海,被那里的美丽迷住,一门心思地要去西部。  相似文献   

18.
梦之亭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窝里。有一天,窝破了一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相似文献   

19.
红拂 《人生与伴侣》2014,(12):16-16
朋友圈里有一个风云人物,外资银行主管,商场上叱咤风云,穿着我们一辈子也买不起的晚礼服参加各种高级晚宴,有一个家境很好又帅气的老公,生了一双萌得不得了的儿女。出差不是去纽约就是去东京,度假不是去私人小岛就是去法国酒庄。这么高大上的人物,我们能仰视她的生活,全靠微信朋友圈。自从一次同学聚会后我们班建了圈,她加了进来。我每天早上醒来一睁眼就是拿手机看微信,看她又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简直比追金秀贤还发烧。  相似文献   

20.
秋夜听雨     
这两日,长春一直氤氲在烟雨之中,在这初秋的日子里,最醉心的事,莫过于秋夜听雨了。 秋夜听雨不需要去看,生活中许多事是不需要去看的,看了,会破坏它的美轮美奂。只要你关上灯,闭上双眸,什么都不要去想,倚窗而听就可以了。 雨夜静得出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