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调性布局在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的调性作为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匈牙利狂想曲》的个案分析与研究,揭示其中蕴涵的丰富调性转换手法以及作曲家运用调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引言 李斯特是匈牙利民族乐派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浪漫派音乐家.在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而又特殊地位的是他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最显露作者才华的、被世人演奏得最多的是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  相似文献   

3.
《华人时刊》2009,(6):39-39
据欧洲《中华时报》报道。两名在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日前通过专业考试独唱音乐会的考评获得了满分的优异成绩。始建于1875年的李斯特音乐学院素以严格著称,数名教授考官一致将他们的专业成绩都定为最高的满分,这在历年中也是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美国杰出音乐家格什温因为成功创作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而影响了全球范围的音乐创作,而《蓝色狂想曲》的成功则得益于他成功的和声实践。类似“爵士和声”这样既流行又民族化的音乐创作思维也成为音乐创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的创作,在借鉴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起步,在如何融入民族性内核,以民族化的音乐元素激发共同体情感认同的思考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音乐发展之路。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在“摇篮时期”表现出对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在形式与技巧方面的回应。进入“十七年”时期,民族性表达的创作手法以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为特点,并发展出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音画关系。到“新时期”,民族性表达展现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性,展示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三个时期共同揭示了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在审美取向、创作手法和音乐功能定位等艺术理念中,民族性观念的发展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6.
李斯特的《艾斯特山庄的喷泉》与拉威尔的《水的嬉戏》是两首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从音乐本体出发对这两部作品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李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提高对钢琴音响色彩及钢琴的表现力方面的鉴赏水平,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李斯特和拉威尔创作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7.
格里格善于在创作中使用一些个性化的手法,使作品体现出鲜明的创作特点和风格特征。本文对《四首挪威舞曲》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并说明作品民族性、色彩性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上个世纪30年代,黄宗英曾与周璇等明星光耀影坛,她主演的《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家》等影片,深受观众喜爱。上个世纪80年代,黄宗英创作了大量报告文学,感染了一批批的读者,在文学界享有盛誉。前不久,笔者来到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  相似文献   

9.
京歌将典型的京剧艺术素材融入歌曲创作当中,又以通俗凝练的手法展示出“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京歌《粉墨春秋》内涵丰富,其创作背景底蕴深厚,曲式结构层次分明,艺术特征突出鲜明,京剧元素的运用使其民族性更强,是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的完美结合,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沈璟《埋剑记》继承了唐代小说《吴保安》本事中的侠义精神,同时不拘泥于原有的故事框架进行了艺术创造。沈璟将吴地的豪侠事迹融入其戏曲传奇之中,这使戏曲情节增加了吴地的文化特征,也促进了其在吴江地区的传播。沈璟《埋剑记》的创作汲取了史传中豪侠的事迹以及咏侠诗的素材,使作品中充溢着坚贞不渝、重侠轻儒与移孝为忠的豪侠精神。同时,江湖文化与民间文化也对戏曲创作产生影响,使沈璟戏曲作品中的侠义精神具有新的时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则成为中国文人酒文化的常态。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将诗赋取士改成经义取士,这一改革举措,在元祐更化时引起了争议。以程颐为首的洛党支持经义取士,而以苏轼为首的蜀党支持诗赋取士,双方由此产生政治分歧。产生这种政治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希望通过控制科举取士制度巩固和扩大己方的政治影响力。洛蜀党争的导火索,是司马光的去世,使得科举制度之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随着党争的日益深入,科举取士的制度天平也随之发生倾斜。南宋以后,经义取士制度也随着程朱理学的崛起而日益稳固,并逐渐发展成八股文取士制度。  相似文献   

13.
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是富有特色的新音色,具有高度表现力的和声;同时他们还采取不同的体裁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各自的民族精神。肖邦与李斯特钢琴艺术的独创性铸就了钢琴艺术史上的丰碑。肖邦在表现音乐的抒情性方面显示了他的独创性,而他那灵活多变的节奏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李斯特则发掘了钢琴中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同时他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了物理上可能的极限。  相似文献   

14.
在赋学史上,荀子的《赋》是最早以赋名篇的,因而具有宗师的意味。荀子的《礼》、《知》、《云》、《蚕》、《箴》五赋,善用隐语,常常以设辞问答的方式描述某个事物或陈述某个对象;同时,荀赋以礼义之道统摄全篇,"铺采文",极尽赋之铺陈叙述之体。荀赋开了咏物说理赋之先河,对汉赋问答体写作方式与"铺采文"的创作风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三梦记》的结构在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特点。该文通过一个核心叙事理念将无意义关联的三个叙事断片缀于一体的空间性结构模式,在早期短篇小说结构中极为少见。它的形成,与源于“天人合一”观念的“礼以三为成”的文化传统有潜在关系;又是对古代著作分门纂集体例的移植;并与先秦以来赋体的基本模式有关。后来的唐宋小说对此模式有一定的承袭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来自匈牙利的设计师伊斯特万.沃里兹如今已是设计界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在理论界对其作品风格的系统研究还属凤毛麟角。他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浓郁的古典韵味,巧妙运用视觉语言和版画刻印技巧所营造出的视幻空间,都说明他是当之无愧的设计大师。伊斯特万·沃里兹的设计艺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颤动。  相似文献   

17.
苏联与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虽然有限地调整了对东欧的政策,相对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但并未放弃它在东欧的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在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中,开始就决定干涉,后在武力干涉的图谋受挫后,又不得不暂时"妥协"退让,但并未放弃军事干涉的念头,而且赫鲁晓夫一直对波兰问题存有一种欲阻不能、欲罢不休的复杂矛盾心态.只是后来由于匈牙利事发,苏联对外视线的重心转移,才迫使其忙于应付匈牙利危机,并最终放弃武力干涉波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巴托克(Bartok Bela)是20世纪一位有影响的音乐家,在其众多的作品中,独幕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通过应用精彩的管弦乐编配、前沿的和声技术等,对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及其心理进行了独特艺术刻画。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诠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