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光勇  刘艳丽 《河北学刊》2012,32(5):180-183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共和”概念占有重要地位.共和的最初含义,从制度形态上讲,是混合政体形式的一种代表;从政治内涵上讲,则是公民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捍卫公共利益的政治模式的一种代表.在古希腊时期,民主政体是共和政体的变态,二者之间存有明显不同.发展至近代,随着世袭君主制的逐渐废除和人民主权原则的确立,共和国与民主制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民主共和国亦随之成为政治文明和进步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共和一词更是代表了一种强调平等、政治民主、政治参与和公共精神的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政治稳定与两岸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治稳定与两岸统一都淦政治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发展两岸关系,正确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深入研究政治稳定与海峡两岸统一问题,对于不断调整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使之在现有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有机统一”中发展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紧紧地抓住和解决好这一“最根本”的问题。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人大 :实现“有机统一”的制度平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 ,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董文芳 《东岳论丛》2002,23(5):23-2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欠发达国家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 ,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政治不稳定 ,甚至是很严重的政治动荡 ,使现代化和政治稳定走入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的国家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被这一两难困境所困扰。因此 ,我党和政府同样面临着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政治稳定的问题。走出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两难境地 ,实现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协调统一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西部大开发 ,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政治体制改革 ,健全政治参与制度 ;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 ,健全政治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君士坦丁基督教政策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士坦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执行不同的宗教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紧密围绕其不同的政治目标而展开。在其登基前后,为了减少政治威胁,稳定政治地位,他宽容基督教;在统一帝国的内战时期,为了扩大政治联盟,瓦解敌人,他支持基督教;在帝国实现统一,他成为独一皇帝时期,为了缓和各种矛盾,强化精神统治,维护君士坦丁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控制基督教,使之成为专制皇权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平飞  樊晓印 《兰州学刊》2008,(2):157-160
首见于《公羊传》中的大一统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政治与历史的发展。探其源头《公羊传》,不难发现大一统包括“大王统”、“大文统”、“大始统”诸义,主要涉及“一统”的主体贞定、制度安排、时空延伸问题,核心是借政治统一推动文化统一,以文化统一促进政治统一,以文化统一实现天下统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阶级的政治组织。在现代社会中,政党是政治权威的中坚,是社会组织力量的核心,是补充制度的力量,具有兼容和同化社会力量的功能,因此,强大的政党是对政治稳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不同的政党制度和不同的政党,对政治稳定具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政党制度在政治稳定方面都各有自己的长处,也都各有自己的短处,不存在谁绝对地优,谁绝对地劣的问题。决定社会政治稳定度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的质量。决定政党质量的是政党的阶级性质,政党的组织化程度,政党的成熟性和创造性,政党的适应性和兼容性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族际政治文明为核心,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政治哲学的分析,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族际政治制度创新,其功能和特点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通过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方式妥善安置和保障民族权益,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的繁荣发展.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建构、制度创新、历史合法性、价值理念等方面都体现出科学性和先进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世界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文明方面引领和涵括了以下重要的理念和经验:族格平等理论下对民族权利的积极承认和预先的制度安排;正义和公正;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权利;基于人权保障的区域自治;在宪政制度下构建共同的政治认同.民族问题不能“去政治化”,我国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族际政治文明,进一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保持政治稳定 ,而良性的政治稳定机制必须具备制度保障、动力保障和社会保障。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要求有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机制的政治体系 ,使各种政治主体遵循统一的政治规范 ,同时建立合理的权力制约机制。政治稳定的动力保障是政治体系的吸纳和分配机制 ,政治稳定的持久性和生命力取决于政治体系的自我更新。政治稳定的社会保障是政治体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 ,包括输入机制和输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可在“双向”结合中实现“双赢”。从观念上实现两者的结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把人格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作为切入点,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转型社会的发展来说,制度创新与政治稳定是两个基本要素,并形成“双向联动结构”共同作用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总结发展中国家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并提出了发展模型的构建,借以考察分析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的道路选择,提出了中国的改革是一种准“强制性制度创新———自主性政治稳定”型的综合“革命”。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大道理与小道理的统一、理想信念与对现实认识的统一、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 ,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 ,本文分别从“虚”与“实”、“高”与“低”、“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求解思路。旨在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建设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民主是增进革命队伍团结的重要手段、民主是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法宝、民主是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条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根本政治制度”五个方面概括了民主的重要价值,并在实践中提炼了“民主和集中相统一、遵循普遍规律和结合中国实际相统一、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统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统一、竞争选举式民主和协商式民主相统一”的民主政治建设重要原则.同时,还提出了建设民主政治是为了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保障人民群众权利、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基本目标.由此,启示着我们要增强赢得民主政治建设的自信心;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既要“顶层设计”更要“顶层推进”;要深度挖掘马列经典,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正确而坚实的理论指导;要把民主政治建设与当前最紧迫的工作任务结合起来;要坚决避免“文化大革命”式的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4.
老子政治思想的历史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亮  杨华祥 《理论界》2008,(6):124-125
老子的政治理想来源于对上古时代原始氏族公社制度的理论总结,它以“爱民治国”为出发点.以“利而不害”为落脚点,包含了无为而治与以正治国的统一、走马以粪与以奇用兵的统一、无知无欲与诗意栖居的统一、知恒守常与善贷且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政治信任的问题不在于政治信任度低,而在于政治信任度下降。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导致“信任下降”很难被“容忍”,这主要基于三点原因:“良性”政府的预设导致民众对政府高期望;唯一执政党的制度导致对执政党高要求;信任与政权稳定紧密相连的传统导致政府对民众高敏感。在实践中,我国政治信任表现为:信任政治目标与不信任政治过程并存;信任高层与不信任基层并存;短期事件围观与长期信任影响并存。政治不信任会导致怀疑、冷漠、恐慌、嘲讽、愤怒一系列后果。为了推动政治信任建设,政府和民众要共同努力,实现从人格信任向制度信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内部秩序的实现是离不开权威的,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的稳定和秩序的实现更离不开政治制度权威和中央政府权威的主导.国家权威的汲取能力关系着公平的民族利益分配,同时国家权威作为政治秩序的提供者和民族纠纷的仲裁者,也为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群体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依靠感.多民族国家的实质是多元共存与政治一体,是一体与多元的统一,因此国家权威还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群体的缺失都将影响到整个小康社会的建设。不同的社会群体以何种方式融入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各项政治权益的享有者,也是民主政治的建设者,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在政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一定会有更为光明的前景。本组笔谈是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重点联系课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课题组有关学者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也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政治稳定”的涵义“政治稳定”是指:面临社会环境系统的种种变化和压力的政治体系,在内外一系列调节机制的调节下,维系其存在状态和发展过程的有机统一的结构功能有序性。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的“政治稳定”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出了一条内源式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治理需要,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渐进改革路径推动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维系秩序的相对稳定。它确立了以政党力量为主导的领导主体,实行了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统筹兼顾为核心的应变策略,选择了以渐进变革为原则的改革路径,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游戏政治观——后现代政治哲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性底板的消解,规范的消失,使政治失缺了“真”,成为在多元 主体间不断变换规则的游戏,而对规则的不同理解则导致了后现代交往政治论与现代政治学 契约论的根本区别:首先,游戏政治论是无先天底板和基础的政治交往论;其次,它是在差 异论情景中信奉方法论上的唯我论;其三,它是反权威性话语的政治。游戏政治观使政治学 在向后现代转型中进一步突出了交往共同体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