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生活》2005,(5):72-72
“三脚猫”是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但不甚精通的人。“三脚猫”典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歧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即飞熊)。”其中“三脚猫”是一种动物。明代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述:“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  相似文献   

2.
一 什么是“类推”?我国逻辑学界的解释颇为一致: 《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说:类推即“类比推理”。又说:类比推理亦称“类比法”、“类推”。 苏天辅教授著《形式逻辑》说:类比推理  相似文献   

3.
生活于明代嘉靖年间的胡应麟,曾在《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记载了一条史料:“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传奇杂剧下。然元人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率以其凿空无据,要不尽尔也。余偶阅一小说叙,称施某尝入市肆,紬阅故书,于敝楮中得宋张叔夜禽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这里所说的施某,是指的施耐庵;这里所说的罗本,就是罗贯中(见明人郎瑛《七类修稿》卷二十三)。胡应麟的这条笔记,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罗是“门  相似文献   

4.
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丛书综录三》614页载:“苏舜钦(宋)《闻见杂录》《苏学士集》《苏学士文集》《沧浪集钞》《沧浪集补钞》。”此解放后著录苏舜钦现存之著作,提到《闻见杂录》。按元末明初人陶宗仪编纂明人陶珽辑校之百二十(?)《说郛》内,收有《闻见杂录》一卷,题为苏舜钦撰,(近人张宗祥重校,民十六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之一百卷《说郛》内未收《闻见杂录》。)明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戊集》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关于《水浒》作者施耐庵的说法有十余种:(一)施为元末明初钱塘人(高儒、郎瑛、马成生等);(二)施为《幽闺记》作者施惠字君美(吴梅、王利器等);(三)施为“乌有先生”,“亡是公”(胡适);(四)怀疑施为演为繁本者之托名(鲁迅);(五)施为元末明初钱塘人,但身世无考(刘世德);(六)怀疑施为郭勋(戴不凡);(七)施为郭勋门客的托名(张国光);(八)施为宋末元初钱塘人,是《靖康稗史》编者耐庵(黄霖);(九)施即罗  相似文献   

6.
(馘面):《康熙字典·备考·面部》引《篇海类编》,只释其音,谓“音掴.”无义.《中文大辞典》和《大汉和辞典》同《篇海类编》,并注“义未详”,《五音类聚四海篇海·面部》亦注“音掴”,未释义.《说文》、《玉篇》、《广韵》、《集韵》、《类篇》、《中华大字典》等,均无(馘面)而有“馘”.  相似文献   

7.
对《墨经》中关于“且”的一条《经》文和相应的《说》文 ,历来异说纷陈。详尽考察前人成说 ,并予以去伪存真 ,可以得出如下四点结论。 (1 )《经》文的“且言”二字当互乙 ,《说》文的“石”字当为“后”之误。 (2 )《经》文的意思是 :“且” ,说的是将要 (成为 )这样。 (3)《说》文的意思是 :从事前说以后用“且”字 ,从事后说以前用“已”字 ;说当前的事也用“且”字 ,像从事前说以后一样。 (4)《经》《说》全文 ,是在说“动词之时差”———“过去现在将来”。  相似文献   

8.
“用事”论     
“用事”,又叫“用典”。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文心雕龙·事类》)据此可知,用事(用典),是引用古事、古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的一种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王勃倾吐“怀才不遇”的牢骚,却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就含蓄多了。萧统提出自己的诗学观点,则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文选序》),第一句和后面一联对偶的上半联引自《毛诗序》,下半联引自《礼记·乐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就不证自明了。  相似文献   

9.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苏颋·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臣……十有四年中书省。”按,开元八年,颋罢为礼部尚书(两《传》),由是年倒推十四年,(除去景云二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丁忧,加上改元之先天  相似文献   

10.
石声淮、唐明邦先生先后来我校讲授《周易》,引起了我对《周易》的兴趣。因而刘览《易》书,遇有疑窦,辄加考证。管窥蠡测,不敢自是,摘录数则,以就正于大雅方家。 一、以“问”释《周易》“贞”字不始于苏篙坪。 宋祚胤先生《周易新论》第九十三页,云: 《周易》有大量的“贞”字,前人都解释为“正”。清代苏蒿坪《周 易通义》开始提出异议:“先儒解‘贞’字未确”,“许氏《说文》云: ‘贞,卜问也。’”(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8月版,下引同。)愚按:以“问”释《周易》“贞”字,并非始自清代的苏蒿坪。东汉时期的经学大师郑司农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要正确评价这部奇书不能不探求其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然而明清以来,众说纷纭。其说法之多,可以说在我国文学史、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几无他者可比。所有说法,约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初期的传说,如说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沈德符《野获编》),或是“绍兴老儒”(袁中道《游居柿录》),及“金吾戚里”门客(谢肇涮《金瓶梅跋》)等。第二类是后世的探测。这种推测又可分两种:一种是未指明具体姓氏者,如徐谦《桂宫梯》云“某孝廉”,谢颐《金瓶梅序》云“凤洲(王世贞)门人”,王昙《古本金瓶梅考证》云“浮浪子”,戴不凡《小说见闻录》云:“金华、兰溪一带人”;另一种则指明了具体的姓名,先后有十一说:王世贞、李渔、卢楠、薛应旗、李贽、徐渭、李开先、冯惟敏、沈德符、贾三近。此外,还有一种“许多艺人集体创造”说。  相似文献   

12.
一、考源《周易》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系辞》下)古义“市”即今集市贸易之义。因“行市”而得名的“市语”最早见于唐代,宋代曾慥《类说》卷四引唐代《秦京杂记》谓:“长安市人语各不同,有葫芦语、鏁子语、纽语、练语、三摺语,通名市语。”唐代诗人元稹《估客乐》:“亦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这是最早提到“市语”的诗文。对于市语的解释,《辞源》谓“市中所用的行话、隐语。如说斤为吉恩,说两为力盎之类,其法与反切略同”(新版第二册,页969)。说“市语”即“行话、隐语”,几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研究 ,即使从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有关《三国演义》的论述算起 ,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特别是我国进入新时期以后 ,二十几年间 ,《三国演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都超过了以往《三国演义》研究的任何一时期。《三国演义》的基础研究 (指对《三国演义》不同版本的研究 ,对罗贯中的研究等 )和应用研究 ,《三国演义》的文本研究和比较研究 ,《三国演义》在国外的研究 ,《三国演义》的艺术研究 ,《三国演义》的人物研究 ,《三国演义》的语言研究等等 ,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 ,坦率地说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还存在着几个认识误…  相似文献   

14.
秦观是宋代杰出词人,词的创作取得了很高成就,被著名诗人陈师道誉为“今代词手”。所以如此,固然同他具有杰出的艺术才华有关,同时也和他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分不开的。他学习前人而又不囿于他们的经验,他师承温(庭筠)韦(庄)而又不鄙弃欧(阳修)苏(轼)。转益多师,立足创新。江顺诒说:“秦少游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词学集成》)刘熙载完全赞成这个看法,陈廷焯的看法不仅同他们相同,而且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一乐〈见己未九月《曾文正公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封建阵营普遍评价较高。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赞语。何璟在奏疏中说:“曾国藩昔官京朝,即已留心人物;出事戎轩,尤勤访察,虽一艺之才。罔不甄录,而又多方造就,以成其材”(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苏抚奏疏》)。郭嵩焘为曾国藩作的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见曾集附录〕。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云:“湘乡……尤善相士,其所识拨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即如刚直自负的左宗棠,后期与曾国藩交恶,“彼此不通书问”(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在曾国藩死后,仍书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上)。今天,在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研究中,必须注意到,拥有雄厚的人才阵营是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论辛派爱国词中的“狂放”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论词,每多精辟之言。但是,下面这一段话却不大多见有人援用,他说: 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人间词话》) 这节评论中对于南宋一辈“雅词”派作者的评价,未免有失于偏激和偏颇之处,然而对于苏、辛(观其上下文可知其重点实是在辛而不在苏)的评价,却同他其他独具慧眼的论断一样,不乏灼见。一个“狂”字,确是相当敏锐而准确地揭示出了辛弃疾(以及辛派)爱国  相似文献   

17.
以 yǐ一、用。以,篆文作(?),从甲骨文(?)金文(?)变来。《说文》:“(?),用也。从反已(?)。”王筠说:“已,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已反,故字形亦与已反。”(见《说文句读》卷二十八)《小屯甲编三五四》:“以众,王弗悔。”(“众”指奴隶,“以众”,用奴隶作祭品。)《经法·道原》:“(道)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论衡·程材》:“洗洿(污)泥者以水,燔(烧)腥生者用火。”  相似文献   

18.
扬雄著作,在《汉书》里有如下记载: 《艺文志》:“小学家类”录有《训纂》一篇,班固原注:“扬雄作”;又有《扬雄训纂》一篇(案:二篇实为同一篇)。“儒家类”录有:“扬雄所序三十八篇”,班固原注:“《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陆贾赋类”有:“扬雄赋十二篇。”(案:《汉书·扬雄传》载有《反离骚》、《甘泉》、《河东》、《羽猎》、《长杨》、《解嘲》、《解难》等赋以及有目无文的《广骚》、《畔牢  相似文献   

19.
以yǐ一、用。以,篆文作,从甲骨文金文变来。《说文》:“,用也。从反已。”王筠说:“已,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已反,故字形亦与已反。”(见《说文句读》卷二十八)《小屯甲编三五四》:“以众,王弗悔。”(“众”指奴隶,“以众”,用奴隶作祭品。)《经法·道原》:“(道)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论衡·程材》:“洗洿(污)泥者以水,燔(烧)腥生者  相似文献   

20.
一、(9)恋镜湖春色 元稹廉问浙东,喜官妓刘采春。稹尝有诗云:“因循归未得,不是恋鲈鱼。”人注之曰:“恋镜湖春色耳”,谓刘采春也。(《宋诗话辑佚》上,第115页。) 按:“春春”若非有一字衍,则应加人名号。古女子小名选二字者甚夥,如崔莺莺(见元稹《会真记》)、罗罗(唐·颜师古《隋遗录》卷上:“炀帝……偶戏宫婢罗罗”。)、薛琼琼(唐玄宗时良家女,选入宫为筝长,事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丽情集》。)、盼盼(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有爱姬曰盼盼”。)、虫虫(宋·柳永《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郑举举、王苏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