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文章围绕初唐诗歌的渐进式革新,明确提出从唐建国即开始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革新,并进而从体式、声律、题材、内容、诗风、意境等唐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特征入手,探析其不断开拓、创新、丰富、完善的过程,肯定了初唐诗歌的开创性意义和探索价值及其对盛唐诗歌高潮的积淀和孕育,凸显初唐诗歌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魏祖钦 《江汉论坛》2007,3(2):87-90
初唐时期,七言古诗的体制得以正式确立,从四杰到张、李、沈、宋诸人,七言古诗经历了一个从形式到风格方面的缓慢演变的过程.初唐诸诗人都为七言古诗的成熟与完善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开启了盛唐七古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陈炎  李红春 《齐鲁学刊》2001,3(6):17-23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发展,并逐渐形成鼎足之势的初唐时代,道家的自然旨趣通过王绩而实现着“从脂粉绮罗走向荆钗布裙”的努力,佛教的民间传播通过王梵志等人实现着“从帝王将相走向凡夫俗子”的发展,儒家的社会理想通过“四杰”和陈子昂等人实现着“从宫廷台阁走向江山朔漠”的开拓。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初唐诗歌渐渐摆脱了六朝宫体的遗风余绪,而开启了万象更新的唐诗气象。  相似文献   

4.
《冥报记》是初唐志怪小说集比较独特的一种,其主旨为"因果报应".冥判故事描写冥间法官如何依法判案的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仔细推敲,又感到它与初唐社会生活相通,反映出初唐统治者"依律慎刑"的法律意识,似乎与《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5.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从整体风貌上看,他的诗兼有宫体诗、兴寄诗与山水诗,诗风明显地呈现出由初唐到盛唐的过渡性特征。从创作历程看,他的诗歌创作随时间、身份的变化亦有明显变化。以开元十五年为界,他的宫体诗多作于前期,而山水诗和兴寄诗多作于后期。在京为官多作宫体诗,谪居期间又多作山水诗与感遇诗。研究张九龄诗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唐诗由初唐到盛唐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唐音始肇:王勃对初唐七言歌行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言歌行是初唐时期最具审美特色的诗体之一。王勃作为初唐重要诗人,以诗文革新运动为契机,实践了援赋入诗的写作方式,促进了七言歌行在初唐的勃兴。同时,作为初唐歌行写作的先行者,他的作品长于抒情,语言华丽,在句型和押韵上流动灵活,更具有婉转流丽的音乐美,对于初唐歌行的体制规范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歌行作为诗歌王国里的自由之子,其体制规范只有大概的意义。它更重要的特征乃是自由。这正是歌行难以定义的原因。歌行这种既具有一定的体制规范、又开放自由的诗体学特征,正与大唐盛世的政治文化品格有一种内在的相似性。王勃在歌行的写作中,一以贯之的也正是这一特征。王勃以自己的诗歌美学和创作实践对七言歌行的勃兴和发展及开启一代唐音,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初唐边塞诗向盛唐边塞诗发展的演进过程:在初唐前期,宫体诗盛行,边塞诗寥若晨星,到初唐中期出现的反对宫体诗的革命,及至初唐后期陈子昂以“复古”为旗帜,掀起第二次诗坛革命,预示了盛唐边塞诗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初唐前期 ,以元老重臣为主的宫廷文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形成了典丽的接受形态。初唐后期 ,以中下层士人为主的普通文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相对偏激 ,其中四杰比较重视政教 ,陈子昂则比较重视风骨  相似文献   

9.
初唐作家生平仕历琐考吴在庆初唐不少作家的生平仕历因史籍所载不详及漏略讹误,故存在的问题不少。而因这些问题又较琐杂,缺少研究,遂使不少作家的生平仕历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初唐文学的深入研究。今将初唐部分作家生平仕历琐考公诸同好,或可给研究提供些便利。张...  相似文献   

10.
服饰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唐诗词中的女装作为审美对象,积淀着唐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唐代女装,从初唐的“芙蓉出水”到盛唐的自由开放,到中晚唐的“错彩镂金,”折射出了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西域移民进入长安后生活环境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变化,由初唐的胡汉融合到盛唐的大国心态,逐渐变化为中唐“屈辱”的社会心理与晚唐的受排挤、被压制。作者从唐人对待藩将、胡商、胡艺、胡俗等的态度具体阐述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历史"记忆",七言歌行继承了初唐同类体裁诗歌的创作范式,而初唐七言歌行的成熟则又是全面吸收并发展了汉之"柏梁体"的风格和特色,因而,"柏梁体"作为一种诗歌范式对七言歌行体的定型起到了奠基作用."歌行体"所受"柏梁体"之影响表现在御用色彩及颂德功能;由外向内的抒情走势;押韵方式的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从《时代周刊》上选取一篇新闻报道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篇新闻无论是对事件的描述,还是对美阿双方形象的塑造,都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新闻读者应批判地从媒体中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是初唐贞观年间存诗最多者。他与佛教有极深的因缘。政治上他借助佛教之力, 情感上亦有寄托, 而佛教思想对其思想影响较深者是中道观。唐太宗的诗作, 贯穿着一种怅惘的空观, “空”成为其诗作的一个中心意念。也正是在佛教空幻观引导下, 唐太宗的诗作能摆脱雕琢浮华的六朝余习, 成为初唐诗坛健举而沉郁的强音。  相似文献   

15.
语篇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语篇分析入手 ,阐述了语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论述了语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曾任县令之盈川今何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曰在浙江衢州,一曰在四川筠连县,这造成了文学、史学上的混乱。从典籍的记载和现实依据,特别是民间文化的传承上,可以完全确认杨炯为令之盈川就在浙江衢州,而非四川筠连县。  相似文献   

17.
隐与宋之问     
对宋之问的研究,论者多从其对诗歌格律的贡献和宫廷文学侍从的身份出发,作了较为丰富的关注,对于他的隐逸诗作和隐逸思想的研究,迄今无人涉及。但宋之问作为初唐宫廷文学的干将之一,他有相当数量的隐逸佳作,这些作品表达了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内蕴和风格的隐逸之思。  相似文献   

18.
贞观年间(627—649年)的初唐社会,在“旷世英主”唐太宗的治理下,很快出现了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国威远播、万国来朝的治世气象。以唐太宗为首的执政核心,在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风暴的洗礼之后,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从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9.
《冥报记》是初唐志怪小说集比较独特的一种,其主旨为“因果报应”。冥判故事描写冥间法官如何依法判案的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仔细推敲,又感到它与初唐社会生活相通,反映出初唐统治者“依律慎刑”的法律意识,似乎与《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丝丝入扣。一据两《唐书》载,《冥报记》作者唐临(公元600~659),字本德,京兆长安人。义宁三年(618)正月,李建成总兵东征,引唐临为直典坊;建成立为太子,唐临授左卫率府曹参军;建成死后,唐临出为万泉丞;迁侍御史,转黄们侍郎。高宗即位,为检校吏部侍郎,迁大理…  相似文献   

20.
语篇语言学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语篇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从意义与其体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语篇特征、语境和语言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其研究重点,提出在翻译教学中应建立语篇意识,实现语际交换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