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合唱指挥的手势动作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是指挥工作的核心。但只有其具有丰富的乐感,形成乐感手势动作,才能发挥合唱指挥在合唱艺术中的“主宰和灵魂”的重要作用。乐感手势动作是随着歌词和旋律情绪的要求而变化出来的指挥手势动作,充分表达出了指挥者本人对歌曲处理和解释的意图,完美地揭示出指挥者对歌曲理解的深度,体现出指挥者个人的特点,从而形成每个指挥者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从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本质、提高乐感、培养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音乐能以它特有的要素打动人心 ,它的优美起伏的旋律能感染人 ,异彩纷呈的奇妙音色更能使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乐感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课上课下 ,更多地欣赏名曲 ,是提高悟性 ,努力创新的必然途径 ,是音乐教育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各艺术门类的相通之处正是艺术的底线所在。通过对文学、音乐和美术的相互关系的论证,作者从生命体验、诗意、乐感三个维度上界定了艺术的底线,并将此看成为对后现代美学取消主义的反驳。在艺术门类、东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之间,本文强调的是共同点。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技术以外的教育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更为重要,要求学生从一个更高的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和形成声音,运用熟练的声音技巧,全身心地随心所欲地投入情感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音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鲜明的音乐性众所周知,但一百多年来乏人研究。其诗歌的音乐特征由其诗歌中的音乐词汇、音乐性意象和音乐性形式在词汇、语意和语法三个层面上共同建构而成。具体而言,其诗中大量使用的音乐术语和乐器名称赋予了诗歌联想性的乐感;有声有色的鸟意象和纯音乐意象,以及乐律十足的赞美诗形式则直接赋予诗歌突出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7.
“乐感”是音乐表演艺术中经常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乐感的审美体悟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它集中了音乐表演中的音、情、技、意、境、力等多种感知因索的综合。乐感审美体悟的深化运动方式以唤情结构、环境音画勾描、音型动力构型、动作技能的高智能组合等程序的最终完善形成音乐环境心理中的“三境重合”。乐感审美体悟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音乐表演意识中的力型意识。它需要演奏(唱)者将意识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活的音响材料、技术密码通过艺术表演化为一种特定的力的呜响,最后形成音一心一力的“轴心”效应。这样,乐感既能造成演奏(唱)者全方位、多视听的联觉效能,又能促进音乐审美和音乐训练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8.
“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实施了近四年,随着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双重乐感”理论对高师钢琴教育影响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施“双重乐感”理念等问题,新疆高师钢琴教育课题组进行了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9.
乐感是舞蹈的内部环境,是再创作的灵感,是与舞蹈无法割裂开来的且具有必然联系的真实表现。舞者与乐感差距始终有个天平衡量它们,这也是能否跳好舞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钢琴演奏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艺术,在钢琴教学中,需运用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即将读谱、演奏技法以及乐感的培养三者相互协调、促进。并通过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及乐感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循环认知、模式信息认知与演奏技巧创新认知等能力的培养。肖邦夜曲op.9-no.1音乐语言丰富多彩,通过肖邦的这部夜曲作品教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了解肖邦的创作追求,帮助学生增加抒情性乐曲的乐感与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1.
通俗歌曲教学要对表演者进行音乐素养方面的全面培养.一方面是从设备、情感、技巧等等方面把握通俗歌曲演唱的要点,另一方面则是对表演者进行音乐感觉、视唱能力、表演状态、形体语言、呼吸技巧、设备使用、器乐及音乐理论等全方位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的心理感知是主体欣赏音乐时的初级的感性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心理环节。心理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基础,没有感知便没有音乐欣赏。要提高人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是使之掌握必须的音乐知识,二是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特别是音乐欣赏活动以锻炼音乐感知力。  相似文献   

13.
课外音乐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从广义上来说,它可以包括校外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这里着重探讨的是校内课外音乐活动,它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是当前大学校园内较为常见的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现代音乐在当今时代已广泛地渗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因此对现代音乐作各方面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于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节奏、节拍方面的比较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关于现代音乐节奏、节拍的训练方法。目的在于在比较中找到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节奏、节拍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寻找快捷、适用的方法,以提高教学之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演唱艺术精华和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而形成的新民族歌唱艺术。本文对原生态音乐的特点和对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意义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在保护并传承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的传统原生态音乐的基础上,引进并借鉴新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传统的原生态音乐进行融合并加以创新,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对人的高雅审美情趣的形成及优化人才素质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音乐尤其在治世、礼节、人的道德以及和众、激众等方面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音乐欣赏的一般本质,即音乐欣赏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相交融的过程,音乐欣赏中主体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感性的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文献中出现的“节”字,基本意义为“节乐”与“和乐”,同时还兼有“乐章”与“乐器”之意.“节乐”是实现“和乐”的前提和条件,“和乐”是“节乐”的结果.“节”的这一基本意义与音乐美学中的“中声”、“和”等概念范畴共同指示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一方向大致形成于春秋末期.“节”的音乐内涵实际上处于传统音乐美学的中心层面.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著作,其中记载音乐方面的史料异常丰富,因此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具有音乐文化意义的史书。《史记》中除了两个音乐专篇《乐书》《律书》之外,有70余篇涉及音乐,计220余处。内容涉及乐器,音乐人物及其音乐创作、表演活动,礼乐制度修订,音乐教育、音乐评论、音乐思想等方面。研究《史记》音乐文化,领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音乐的旨意,厘清《史记》音乐文化的内容概况与特征,剖析《史记》音乐史料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文化信息,全面认知《史记》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