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认为,个性即典型。发现和把握现实生活中“突出的性格”、“独特的形象”,通过“卓越的个性刻划”,创造出丰满完整、鲜明生动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基本原则。 艺术是社会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的主要反映对象是人。艺术源于现实,艺术典型源于现实中的人。现实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感性实践活动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生动具体。对现实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个别情况”、特殊人物的观察和把握是艺术家创造典型的前提。但是,往往有这种情况:每当人们论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的时候,在探讨艺术典型的时候,哲学的思考便把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偶然与必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名著.它不仅深广地反映了中国三十年代的社会面貌,而且塑造了许多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典型,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异彩.在众多的人物形象里,大家公认吴荪甫这个形象塑造得最为丰满、生动,他已成为三十年代工业资本家的典型.屠维岳在《子夜》里不是主要角色,不少评论者对这一形象均有所注意,但并无过多的评论.笔者认为这个形象在《子夜》里占有较多篇幅,有他的独特性.他既是作者着力刻划的一个人物,又是作者理想化了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他既有独到之处,又有“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3.
从五次倒戈看《金银岛》中约翰·西尔弗的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约翰·西尔弗是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成名作《金银岛》中的一个人物。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两面性人物的典型形象,文章通过他在关键时刻的五次倒戈来探讨朗·约翰·西尔弗这一人物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呖血塑造出来的一个封建贵族叛逆者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闪耀着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光芒。同时,在《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的叛逆形  相似文献   

5.
鲁迅似乎对死亡有深刻的感触和洞见,从创作于1918年至1925年间的25篇短篇小说(《呐喊))14篇、《仿摸》11篇)中,读者明显地感觉到一个艺术特征,那就是作品中往往用死亡来注解人物的结局。一串死亡的群像在作者笔下延伸:孔乙己、华小栓、夏瑜、宝地、阿Q、陈士成、祥林嫂、阿顺、魏连星、于君等等,这些人物都是鲁迅小说中最具典型的形象之一,或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中的人物;其它如《狂人日记》、《风波》、《长明灯})、《兄弟》等虽没有直写人物的死亡,但也无不表现出沉闷的死亡压抑和阴冷。在有限的小说篇数中刻画如此众多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小说《摩尔·弗兰德斯》体现了笛福创作的主要特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塑造典型形象 ;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及其创作对西方小说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家族群体为基本单位 ,对《左传》描写的人物进行分类研究 ,是《左传》研究的新视点。作者在刻画人物时 ,刻意表现了世代承传的家族人物的共性特点 ,也有意突出了各个家族人物之间的差异性。在总体倾向上分为善恶两大阵营 ,其中善的典型中又可分为忠贞型、刚直型、谦和型 ,恶的典型中又可分为暴戾型、贪婪型。这些家族人物群像是作者思想倾向和审美追求的主要载体 ,表现出作者的道德伦理评价 ,体现着作者惩恶扬善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资本家走狗、鹰犬的形象刻划得最为成功、真实的,不能不首推《子夜》中的屠维岳。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深刻笔触,塑造了屠维岳这样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资本家走狗的典型,为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光彩。在《子夜》这部  相似文献   

9.
论班固史传文学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创作了《汉书》,是杰出的史传文学作者。我国史传文学源于先秦历史著作。在汉代成熟也在汉代繁荣;尊重历史真实,将真、善寓于美之中,追求叙事写人的艺术效果是其创作特点。班固写《汉书》,创立了断代史传,塑造了汉代人物形象,开创了新文风。《汉书》写得成功的人物集中在武宣以后,小人如朱买臣、忠臣如苏武、奸佞如王莽、叛徒如李陵,等等,他们是史传文学的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0.
试论《西游记》中沙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中的次要人物沙僧也是一个具有个性的艺术典型。本文立足于取经队伍整体,在各主要形象的对照与联系中,通过内部矛盾的演化过程把握沙僧性格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发展,并从作者叙写人物的艺术空白入手,试揭示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对苏秦形象的成功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策》中一个刻画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战国策》善于表现人物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实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借助独白和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运用对比手法说明人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把苏秦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金瓶梅》就是受其影响而创作出的。《金瓶梅》中,改写了很多《水浒传〉既有的人物和情节,从而显示出全新的形象,映现出作者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从中可以管窥两部小说各自反映的不同的时代精神。从《水浒传》到《金瓶梅》同一个武松形象,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看似是作者对人物与情节处理的差别,实则反映了时代精神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入注意,在奥康纳所塑造的人物群像中鲜有正面形象,而奥康纳对笔下人物所表现的冷漠和其中所反映的反人本主义的人性观念,曾招致广泛的误读。应该把奥康纳的创作主旨纳入对其人物分析的研究视野之内。奥康纳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观念对她的文学创作具有一种根本的规定性。在基督教神本主义人性观的视角下,神性启示是言说人性的一个基本前提,奥康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不具有自足价值。以奥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为例,在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叙述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该作品中的人物为扁平形象。扁平人物的塑造是奥康纳对基督教神本主义人性观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14.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红字》中的珠儿是作者霍桑着力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她是自然、完美的象征。她的形象映照出小说人物的矛盾关系和当时的社会宗教矛盾,同时展现了作者霍桑矛盾的思想。她的完美揭示了矛盾的存在,并在这种碰撞中给作品以希望的闪光。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学画廊中,艺术大师们塑造了一组组读者熟悉的形象:英雄典型、吝啬鬼典型、多余人典型、野心家典型、美的女性典型、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典型……而《包法利夫人》中的医生包法利、《红与黑》中的市长德·瑞那、《安那·卡列尼娜》中的官僚卡列宁等也似乎同病相怜,无以名之,姑且叫做被遗弃的男子或“戴绿帽的丈夫系列形象”。这三个人物虽非三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但都是刻划得有深度的艺术典型。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在《包法利夫人》英译本导言里赞赏它“全部人物的现实性(最小的人物也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作者塑造了秦可卿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因此,秦可卿是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的集中体现,是《红楼梦》中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18.
创作方法这个概念,自从提出以后,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坛上和理论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关于现实主义基本特征的归纳,就是其中之一。现实主义的特征,现在我国文学理论的教材中都把它归纳成两点:一是客观地描写现实,二是要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本质,塑造出典型。例如《文学的基本原理》中就这样说:“现实主义的作品据以反映生活,构成形象的原则的共同特点,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它的另一个根本特点是“对生活进行广泛的概括,塑造出典型形象,对叙事作品来说,就是要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则这样写道: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9.
睛雯与小红是《红楼梦》中既聪慧又俊俏的两个丫环。作者并没有贬一个褒一个之意,而是从许多不同方面刻画了身居贾府具有特殊地位的两个丫环的典型形象。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两个人物,对于深入研究《红楼梦》的艺术形象创造应该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尚书》这一书名的含义,刘知几在《史通·六家篇》中总结说:“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璇玑铃》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由此可见,到了唐代,关于《尚书》书名的解释,社会上流行着三种说法。由于后两种解释过于牵强,因此孔安国的说法逐渐为后人所接受。现在,把《尚书》书名解释为“上古之书”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定论,如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均作这样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