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自然灾害是灾害中最常见并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破坏的灾害形式,中国四川汶川恃大地震的发生反映了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灾害危机管理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灾害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特质,有助于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能够在预防灾害、处置危机与灾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在灾害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文章立足灾害危机管理预防——救援——重建的工作机制,结合社会工作介入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探析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视阈以及介入灾害危机管理的作用、基本路径和方法,赋予灾害社会工作以学科意义,努力推进灾害社会工作研究,提高灾害危机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日本3.11大地震后,各种专业组织、社会福利组织致力于灾后重建的社会工作,有力佐证了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中的护理管理在震灾救援中的巨大威力。针对震灾的社会工作,需要注重以个人援助为主的护理管理,与以地域社会为主的网络相结合。在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上,需要社会工作把医疗和团队结合起来,通过加深相互之间的配合,建立在灾害医疗援助小组(DMAT)或日本医师会灾害医疗团队(JMAT)进行治疗后开展生活援助的机制。在社会工作中导入与灾害医疗援助小组同样的体系,平时就要培养好应对震灾的社会工作者。注重培养社会工作者应用现存的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动员、调动灾区以外地区的社会资源的能力。重建受灾者的社区,非常有必要保持并进一步强化以往的居民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区域综合援助中心,配有保健师、社会福利士(社会工作者)、主任护理经理。以区域综合援助中心为主来开展灾区和灾区以外地区的社会工作者互相合作的"区域综合照顾"。在生活圈里重建各种组织机构的网络,社会工作者在各自的生活圈内,以地区的需求为基础,制定解决这些需求的计划,动员灾区居民参加,力求实现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机构的组织化,并在各种组织、机构的合作下进行实施推广,为社区复苏提供援助,促进地域社会中的各种组织的网络建设,从而形成地区的组织化。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在近期的灾害研究中,研究者开始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社会结构性资源的概念,分析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对相关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综述表明,微观层面上的社会资本(个人通过社会网络可获得的资源)可帮助受灾者获取有关灾害的信息,得到救援、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等实质性资源;而表现为公众自愿组成的公民组织、人际信任以及合作与利他的社会规范的宏观社会资本则可以促使受灾社区及居民的团结合作,更积极地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尤其重视的内容。日本缘于多发的自然灾害,建立了较完备的危机管理机制。在危机管控组织方面,由内阁官房负责的危机管理机构在减灾防灾中实现了预防第一、落实有力、多方联动的管制应对效果;制度建设上,在经历三次重大自然灾害为主的危机中逐步完善法律体系,形成了以《灾害对策基本法》为核心框架的50余部法律,为灾害应对、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技术上,通过明确信息流,强化地质气象及预警系统降低了危机风险;在危机解决力量上,消防组织、警察组织、自卫队及民众力量为减少危机与灾害提供有力保障。日本的危机管理在制度、组织、救援力量等多方面为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工老师、学生和专业社工正组成一个个志愿团队活跃在汶川5.12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实践了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伦理,并对灾害援助问题进行了思考。重庆师范大学刘斌志老师对地震救援人员的身心辅导的策略进行了阐述,让人耳目一新;上海商学院陈蓓丽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回答了社工如何在灾区调动资源和如何挖掘社会工作的独特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8,(6):32-32,33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的领导和部署下,司项目办服务救灾需要,全面启动了震灾应急项目,分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美国半边天基金会开展了地震救援应急合作项目,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和需求,设计项目内容,使紧急合作项目真正能够起到应急的效果,在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灾区儿童解决了一些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积累了儿童救援和支持的经验,锻炼了队伍,更净化了心灵,坚定了为儿童服务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韦克难  黄玉浓  张琼文 《社会工作》2013,(1):56-64,152,153
社会工作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导、高校主导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出现重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轻社会服务、轻社区文化与精神建设的现象。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工作没纳入救灾体系,缺乏制度性建设;社会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缺乏合法性;社会工作服务无固定经费来源,缺乏保障性;社会工作服务基本靠外来援助,缺乏长期性;社会工作无统一服务标准,缺乏规范性;社会工作服务注重预防与恢复,缺乏发展性等。通过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可以操作的一定模式,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民办社工机构为服务主体、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  相似文献   

9.
一门关于灾害共生实践的学问——日本灾害社会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60余年里,日本关于灾害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逐渐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灾害社会学。在基本理念方面,它以集合行动论、社会信息论、组织论和地域社会论为基本视角,通过"脆弱性"和"复元·恢复力"的发现,实现了由"天灾论"到"人祸论",再到"灾害共生论"的飞跃;在研究实践方面,它在灾时的生命和心理、灾后的生活重建和地域复兴等领域蓄积了丰硕成果,近年又把研究范围推进到防灾福利社区和公民社会建设、灾害应对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男女共同参与问题、受灾地调查研究方法等领域;在研究取向方面,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人类遭遇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渐成常态的今天,日本灾害社会学的启示意义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受灾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在这次破坏性超强的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展开了救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应急措施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致使救灾效率和成效大打折扣。我国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建立一个完善的灾后应急管理体制,方能为救灾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文旻 《社会工作》2009,(12):31-33
NGO作为社会力量的典型代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地位、功能和内部管理机制等问题已经逐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笔者认为,考虑到多数中国NGO浓厚的官方、半官方色彩和国外NGO的西方背景,在中国本土要建立起政府与NGO之间的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可以考虑以社会工作团体为扭结来整合NGO资源。社会工作团体介入公共危机管理可以有效地促成NGO间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的整合,并推进实现政府与NGO之间合作互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郑小蓉 《社会工作》2008,(22):51-52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其服务领域相当广泛,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对灾民进行科学的需求评估,确保灾民作为灾区重建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庞大的社会救助资源,社会工作合理统筹、整合资源,充当计划执行的协调者角色;针对灾区社会结构的破坏,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重建社会结构,重塑灾民场域。  相似文献   

1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currently endeavouring to establish a new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different parties in society, among whom NGO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is considered the essential approach for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The post-disaster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left an indelible mark in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Chinese NGOs, and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us to examine the survival condition of NGOs. For this paper, we use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trace the four-year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 severely afflicted township in Sichuan Province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and examine the work of NGO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ost-disaster operation, the role that NGOs played during the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survival conditions of NGOs in China's contemporary social management pattern. By analysing the obstacles that NGOs have encountered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4.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其服务领域相当广泛,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对灾民进行科学的需求评估,确保灾民作为灾区重建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庞大的社会救助资源,社会工作合理统筹、整合资源,充当计划执行的协调者角色;针对灾区社会结构的破坏,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重建社会结构,重塑灾民场域。  相似文献   

15.
赵罗英 《社会工作》2011,(22):63-66
灾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来源为非正式支持系统与正式支持系统,非正式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成员、亲友邻里、同伴等,正式支持系统包括学校、政府、志愿者、福利组织及社会人士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网络对灾后青少年心理恢复具有较强的助益作用,非正式支持系统与正式支持系统对灾区青少年心理复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social work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 in disaster relief.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post-earthquake, disaster social work was mainly based on individual psychotherapy; from the earthquake to the year of 2012 in which post-earthquak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was completed, the disaster relief began to emphasise community building and integration, while the basic framework for disaster social work was also established. Social workers begin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developmental and localised disaster social work. By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from disaster social work, this paper tries to highlight the dilemmas confronting disaster relief in Mainland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future disaster relief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17.
气象灾害的人类学研究途径是灾害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气象灾害的“组织一制度”研究途径和“政治一社会”研究途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文化回应为主线的新型气象灾害研究途径。结合我国气象灾害的实际,可以将气象灾害的人类学研究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气象灾害类型学的文化诠释,气象灾害应急、救灾中的文化应对和适应,气象灾害恢复、重建过程中的文化恢复、变迁和构建。气象灾害的人类学研究应综合运用追踪调查、田野调查和灾害民族志等方法。在应对气候变化视角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审视生态文明,在解决气候危机的基础上引入生态文明,在人类文化回应的主线上建设生态文明,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发展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