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随着中国现代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公民意识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公民意识淡薄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培育公民意识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本文围绕着如何培育公民意识,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分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容、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高校在培养跨世纪人才时应注重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形象意识、真诚互惠意识和开放的全球意识等三个侧面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3.
图书是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统一 ,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帮助人们陶情冶性的特殊商品。图书编辑是图书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 ,其素质高低不但直接影响着图书质量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出版社的存亡兴衰。从我国国情和图书出版的实际出发 ,结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笔者认为 ,当代图书编辑必须具备法纪意识、求实意识、效益意识、求精意识、协作意识、宣传意识等六种意识。一、法纪意识。出版无小事 ,图书出版既是一种产业 ,更是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 ,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等显著特点。这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中的人类意识可分为三类:宇宙意识,人自身的意识,政治意识。本文从人类关于现实世界、关于人类自身以及关于人类社会和政府的意识的样式出发,分别论述和分析了中国哲学中的人类意识的结构与发展。人类意识三个层面的理论,将为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包括理解中国的宇宙哲学、中国的精神和自我意识、中国文化、中国政治等。文章涉及并分析了《易传》中的本体论和创造力哲学、儒学中的个人和人类社会、《孟子》和《礼记》中关于人类自身的本体论思考;墨学中的天志和兼爱、道学中的存在与变易的辩证关系、法家学说中权力与秩序的政治意识、儒家学说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民主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是特殊的学术载体 ,编辑意识是其学术活动的灵魂。作为其基石的首先应该是现代意识 ,其次是创新意识 ,再次是精品意识。确立三种意识不但能够在策划、组稿、编辑几个方面得心应手 ,而且还足以为新的学术观念的确立寻到支点 ,始终保持高校学报的个性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孤独感、倾诉意识、追问意识这三个现代性表征入手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被忽视和简单化分析的冯至的早期诗集《昨日之歌》进行一种新的解读 ,并考察了它与冯至与另两个诗集《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具有的内在连通性 ,从而确认了冯至早期诗歌创作中的哲理化倾向和现代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7.
刘雪松 《北方论丛》2005,(2):132-134
公民意识塑造在转型国家的法治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遗传因素的浓重影响,导致儒家化传统对我国公民意识的塑造产生了深层的影响,因此,把握时代潮流而扬弃儒家化传统.进而重塑公民意识和推进法治秩序的建立,就显得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8.
由互联网构成的公共领域不仅为人们探讨公共话题、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广阔而便捷的平台,而且对提升公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互联网公共领域已成为训练公民意识的免费学校。公民意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权利意识、公共精神、公私权界意识等三个方面。互联网公共领域对公民权利意识、公共精神、公私权界意识的培育和型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根除人治意识,弘扬法治意识;二是破除权力本位意识,树立权利本位意识;三是根除臣民意识,培育公民意识;四是摈弃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意识;五是转变全能政府意识,树立有限政府意识;六是转变扬善为主意识,树立制恶扬善并重意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90年代陈思和放弃自己 80年代的现实战斗精神 ,提出知识分子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 :庙堂意识、广场意识、岗位意识。认为 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不再幻想靠个人的力量去解决经国之大业 ,有些社会问题应该由专家们逐步改善 ,不能靠外行人的激情与批判去解决 ,因此他极力鼓吹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从他提出的岗位意识、民间文化形态、共名和无名三个方面分析他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实质及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