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经华 《江汉论坛》2003,1(4):78-82
在中国盐业史上实行最久、形态最多、影响亦最大的盐务管理体制是食盐专卖制.作为一种在政府控驭下的商专卖制度安排,清代食盐"官督商销"集中体现了传统盐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传统盐务管理体制强烈的财政本位目标及其对官方权力的高度依附是造成该体制低效率或无效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曲霞 《学术研究》2012,(11):113-121,160
直省商政机构适晚清重商主义兴起而设。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出现了重商的社会思潮,朝野人士纷纷吁请成立正式的商政机构,但在"不与民争利"观念的支配下,清廷对于设立专门的商政机构,依然迟疑不前。各省督抚在甲午战后率先设立了地域性的商政机构——商务局,成为先于商部的产业行政整合机构。各省商务局的设立,从知识与制度的相互关联方面,折射出晚清对商务的重新定位以及由此引起的制度变化。从直省商政机构的确立,到丙午官制改革设劝业道以专责成,体现了清末经济改革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并最终促使清廷将商事机构纳入正式的职官体制。  相似文献   

3.
“税厘并征”是晚清鸦片税征管制度的一次重要改良。总税务司赫德为扩大海关权限,积极促成海关介入洋药厘金的征收,并不惜牺牲中国领土主权,换取税厘并征在港、澳地区的施行,进而又借土药税厘并征企图插手中国内地税政。鸦片税政改良,虽有助于清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巩固,但同时也奠定了海关在清财政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确保了英国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4.
一、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明清福建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有制盐、造船、矿冶、印染等行业。 明朝继承前代成法,以官营形式控制福建制盐业。洪武初,明朝在福建设立直属管理盐务的最高机构户部的“福建都转运盐使司”,作为管理全省  相似文献   

5.
民初盐务改革与近代化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初国内对改革中国盐务的几派主张明清以来,我国封建盐务管理制度积弊日久。盐务皆由各省自行办理,上缴中央的盐税收人为数有限。辛亥革命以后,各省政府几将盐税全部截留,自民国成立到民国二年十月,各省解交中央的盐款只有260万元,而从盐款中扣留作为中央协助各省之款达1400万元。地方的盐政机构设置庞杂,漫无系统,一方面对场产向无管理,对于盐的产量及放盐数目无从稽查,走私漏税十分严重;另方面税法紊乱,没有统一的税率,各种名目的附加税,全国多达700余种,而且各地衡量既不一致,所收钱币又异常复杂,要想切实稽核所收盐…  相似文献   

6.
论财政对晚清新政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新政是在财政十分困窘的情势下展开的,而新政改革又需要财政的全面支持。晚清的财政改革未能适应新政的需要,因此反过来制约着晚清新政。首先,财政经费的困窘,使各项新政缺乏必要的经费而得不到落实;其次,以筹款为重点的财政政策又失之偏颇,未能起到导引新政改革的作用;第三,财政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从而对新政形成一种制度的梗阻。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6,(9):56-56
明代嘉靖、万历间休宁汪良举,其家族几代在淮扬间做盐商,生意做得很大。汪良举入仕由于政绩卓著,升滇南白盐井提举,专管滇南盐务。其下属们都从商家那里想法多收一点,给汪良举进供,汪良举面对白花花的银子并不动心。笑着说:“近膏者润,盐务肥缺都能捞点。但是也就有一点不愿染指的人呢!”他下令杜绝这类馈送,让灶户们宽松地生产,让盐的运销趋向正常,对盐务做了一些改革。汪良举因为世代盐商出身,熟知盐课利病症结所在,不到数月,盐灶盐商们都为盐务的整治而十分高兴。后来汪良举卸任归里,行前囊中仅俸钱百余缗而已。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后,沿海各产盐区先后沦于敌手,大批存盐滞留盐场。为避免存盐资敌,满足战时军需民食对食盐的需求,国民政府根据当时“商疲力竭”的盐业运输实际现状,及时调整盐务运输政策,实行官商并运。抗战初期成立的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四联总处,根据战时盐业运输政策调整的实际需要,大力实施战时盐务贷款政策,利用国家各大银行的金融力量大力开展贴现与放款业务,尽力向国家所属盐运机关、盐商提供贷款。从资金方面确保战时盐业运输的顺利进行,为将沿海大批食盐抢运到内地创造了条件。伴随着战时盐业“官运”规模的扩大,四联总处提高对战时盐业运输的认识,将盐务贷款上升到关系抗战胜利的高度,对于国家所属盐务机关及各地盐运商的盐业运输贷款需求,尽量给予协助办理。历史证明,四联总处所实施的战时盐务贷款,在促进战时盐业运输,满足大后方军民食盐需求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战时食盐的抢运与运销。从而支持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盐务进行了重新整顿,加强了管理,使盐务的产、运、销、税、缉五大要政归于一统。将盐务管理纳入到法制化轨道,还收回了盐政主权,推动了盐务管理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此时对盐业尚无全权统制之力;在税率管理方面,政府只注重财政收入,而不注意国计民生,使盐成为搜刮人民的恶税。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对苏区实行食盐“专卖”政策,不仅严重摧残了苏区人民的身体,而且影响了整个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厘金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商业税制,开创于1853年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特定环境下。最初它仅是一种临时性的筹饷措施,之后却发展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税制,直到1931年才被南京国民政府裁撤。厘金推行的过程中给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自从厘金制开创以来,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清廷关于"裁厘"问题却多次议而不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厘金与晚清时期的国家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厘金打破了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四大支柱之一,对国家和地方财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代盐政制度中,两湖地区是淮盐的重要引地,其财政和民食意义非同一般.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淮盐西运受阻,朝廷暂准川盐济楚,鄂省财政由此得益,形成盐政制度中的异态.战后,江督曾国藩着手规复淮盐引岸常态,有一定进展.沈葆桢接任两江总督后,竭力禁川复淮,却遭到川、楚势力的联合抵制,部臣与其他疆吏也卷入其中,争议不断升级,形成对峙势态.禁川复淮一案不仅反映了晚清省际之间、外省与中央之间的政治较量和利益纠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晚清制度由临时异态规复到原有常态过程时的纠葛态势.  相似文献   

12.
晚清福州在武夷茶贸易中获得很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沿海上纳税收最多的城市之一。以雄厚的财力为背景,马尾船政成为晚清近代工业主要基石。为了支持多次遭受侵略的台湾,官府将台湾的现代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来自福建财政的巨额白银滚滚流入台湾,促成了台北的开发和城市化建设。同时,台湾北部的发展,也给福州带来很多的机会,福州人纷纷到台湾谋生,台北也成为福州商品的主要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公约、公局是晚清广东普遍存在的乡村士绅权力机构,前人对其由来与演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利用方志、档案、时人记述等资料,指出这类组织最早出现于顺德县,然后逐步在广州府各县设立,经历洪兵起事,在官府倡导下成为普遍存在的乡村基层权力机构。本文重点关注广州府六大县,希望通过探讨这些机构的产生演变过程,加深了解晚清,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14.
缪秋杰是民国盐务界的巨擘。他自1913年入盐务稽核总所,历任秘书、巡视员、扬州稽核分所经理、鄂岸稽核处稽核员、云南稽核分所经理、川南稽核分所经理、淮北稽核分所经理兼两淮盐运使、四川稽核分所经理兼四川盐运使、江南六省盐务特派员、全国盐务总局总办、盐政局长等职,他三十六年的盐务生涯恰与民国盐政相始终。他致力盐务改革,对两淮、四川的盐政颇多建树;主持全国盐政之时,适值抗战方殷之际,“艰难困苦中出任艰巨,于业务推进,如增产济运,供应军糈民食、稳定物价、减轻人民负担,增加税收,充裕国库需要,靡不督率僚属,悉心以  相似文献   

15.
加强海军的军备建设是晚清"自强"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是建设晚清海军的实际组织者,他直接参与了晚清海军军备建设的全过程。本文试求从战舰购置与自造、海上火器的制造及引入、海军练兵三个方面探讨李鸿章为晚清海军的军备建设所作出的开拓性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看守所制度形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下,晚清司法界在继承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借鉴日本及西方司法制度基础上设计了中国近代看守所制度.这一继承和借鉴不仅体现在看守所名称的由来,更体现在这一机构设立后所导致的中国司法体制运作方式的转变.清末该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虽不理想,但它却标志着中国司法制度开始与西方司法制度接轨,并为近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法权、推进司法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丁宝桢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1877——1886年他出任四川总督期间所进行的盐政改革,在四川近代史和晚清盐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丁宝桢的盐政改革主张和改革实践及其历史功过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18.
台州自古产盐,至明代已经形成黄岩、杜渎、长亭三大盐场,产盐方法以煎为主.明代台州建立多级盐务管理机构,负有管理灶户和生产资料、征解盐课、巡缉私盐的职责.明中后期,由于官盐价高质低,灶私、武装走私在台州层出不穷,官盐臃滞.嘉靖年间票盐制度的确立,导致私盐贩运更加方便.私盐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损害盐业官有制,极大威胁台州地方社会稳定,弱化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因此,明代台州盐业与私盐管理对后世的盐业专营制度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田赋是国家和行省赖以行政的基础,晚清时期各省田赋征收款目各有区别,广东田赋征税科目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科目设置和变化反映出该省财政需求、军政变迁和新政改革的运作轨迹。田赋征缴“因事立名”与“就需设项”是该省征税科目变化中的两项重要特征,各大类科目征额和税率差异明显,相当程度上体现出晚清行省税政嬗递的一面,这种变化为今人理解晚清“省税”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截图。  相似文献   

20.
咸同之际(咸丰帝与同治帝统治期间)晚清政局风云变幻,出现了数次大的变局,因此也成为晚清财政体制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咸同变局不仅迫使中央政府主动下放财权,开晚清财权下移之嚆矢,还因地方势力的崛起及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使财权下移这一趋势不可逆转而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