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已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主力。通过研究影响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成长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他们对建筑创作方向的新探索和对先锋性建筑的新尝试及对建筑观念的新认识,对于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省住建厅办公中心建筑设计方案的反思,建筑师试图构建一个地域乡土聚落建筑公共性的内化方式,以发展出一套当代安徽地域建筑公共性建构过程中的评价机制和权宜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当代建筑现状刍议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本源应以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以融贯全球文化发展与弘扬地域文化为已任 ,创造新世纪的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澍获得2012年度普利茨克建筑奖是中国本土建筑师获得国际范围内广泛认可的开始,王澍的作品反映出对传统中国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的某种思考,从他获奖的事件观察本土建筑师的成长,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建筑教育和建筑师自身塑造等方面的进步,也引发建筑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筑设计与文学创作同为回应社会现状的艺术创造,通过借鉴文学大师卡尔维诺所提出的文学创作中思维方式的转变,分析了几位当代国际杰出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旨在从对这些建筑作品的分析中总结出供建筑师们探索建筑创作的一个新方向,以使建筑师们设计出更多回应当代社会现状的优秀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现象背后看不见的手。对当代中西建筑碰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角度与深度进行解读十分必要。通过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器”,“器”的定位是“室”用,是实用;西方Architecture的定位是“器艺”,是实用与艺术的并重。对中国当代建筑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美”与“非美”观念、回归传统的倾向、经济因素与建筑精神、原创与中国建筑大师的培养进行了文化解读,并对日本建筑的现代化历程进行了剖析。指出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努力,做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日本战后派文学是日本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自觉地接受《近代文学》的理论指导,在创作实践中坚持文学的社会性和实验性。社会性,使战后派文学对罪恶的侵略战争的“反思”更为深刻;实验性,使战后派文学走上了与当代欧美文学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西方建筑师把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应用于建筑创作 ,提出了解构主义建筑的理念。解构主义建筑理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并且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的流派与风格色彩纷呈,同时也不断寻求人与环境的认同,探索建筑领域的人文精神。本文对当代建筑的人文之路进行了客观的评述,指出创造对人关怀与尊重的建筑是当代建筑师的职责,追求建筑人文精神的信念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0.
主持语:张永和的作品在九十年代为闭塞的中国建筑学界引入一股新风,并一直坚持着实践。作为成功的建筑师,他的事务所培养了一大批当今活跃的独立青年建筑师。作为建筑教育者,他历任多所国内外建筑院校的教授、院长,为培养下一代建筑师作了不懈的努力。作为普利茨克奖及多个国际大奖的评委,他显示了中国建筑师的影响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家大剧院、CCTV新大楼、上海世博会等新颖建筑设计理念的剖析及评价,阐明了外来建筑文化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在全面认识和借鉴外来建筑文化的同时,需要做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此外,与外来建筑文化的交流对我国发展新型建筑教育模式、培养未来新一代建筑师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台湾学者汉宝德建筑思想的演变历程。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定位,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融合的可能性,汉先生有其独到的认识:乡土建筑才是可延续的传统建筑;乡土建筑的大众化、地方性和人文性符合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是传统建筑现代化的基础;现代中国建筑师应具有入世的大乘精神,现实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隆福寺、白塔寺两传统商业街区改造的分析 ,指出建筑设计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阐明当代建筑师所肩负的责任——重塑城市轮廓  相似文献   

14.
此文打破中国古代建筑师研究的局限 ,在建筑文化的广阔视野中发掘被后人遗落的古代大师 ,通过史诗、典籍和建筑考古的综合研究 ,展示了公刘和父这两个三千年前的建筑规划大师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对皖南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风格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进一步解读徽州古建筑多元化的文化内涵。黄田村古建筑多为对称布置的建筑群,主次关系明确,基地不受太大限制,街巷通直,建筑装饰简约。艺术创作的审美判断是相通的,黄田的建筑,无疑是总的印象胜于细节的。保持建筑中的地域乡土文化特点成为当代建筑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建筑中文化内涵的发掘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建筑本身艺术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天津近代建筑的繁荣发展使天津成为当时建筑师聚集最多的城市,这些中外建筑师事务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是后辈学习之榜样。文章以这一时期作为时代背景,论述了1840年至1952年在津的中外建筑师事务所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天津建筑事务所的发展过程,是由最初的外国建筑事务所所垄断的建筑行业,到逐渐有中国本土建筑师留学归来加入该建筑行业,再到组建中国本土建筑事务所并逐渐取代外国建筑事务所成为市场主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