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五年级的夏天,我第一次见到严小禾。是和爸爸一起去的,一路上爸爸给我买了溜溜球,还有一种很奇怪的名字叫做爆炸的糖,他说要带我见一位阿姨,阿姨很漂亮、很温柔,会做很好的饭菜,他还说阿姨是爸爸的好朋友,你一定不要为难她。我拾起头,看到大片大片的云在天空绝望地飘。  相似文献   

2.
花猫阿姨病了,小猫们都带上礼物去看望它。小黄猫送给花猫阿姨一条大草鱼,说:“这条大鱼是我用妈妈给的压岁钱买的!”小黑猫送给花猫阿姨一条大鲤鱼,说:“这条大鱼是我叫爸爸去捉的!”小白猫送给花猫阿姨一条大青鱼,说:“这条大鱼是我爷爷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去年冬天,我和妈妈去超市,从早晨九点走到了中午一点,走得我两眼冒金星,肚里“咕噜噜”,脚底“热乎乎”。正当我肚子里的“饭钟”第十次提醒我要吃饭、我已忍无可忍,要告诉妈妈时,我的眼前却出现了让我一分多钟不眨眼的事:妈妈正在挑毛衣,一个站在妈妈身后的叔叔把手伸向了妈妈的提包!只见他把妈妈的提包拉链拉开,然后在包里摸了一遍,又把手拿了出来,眼睛还四下瞟来瞟去。啊———小偷!尽管我穿得很厚,却有一股凉气从我脚底往上蹿,“热乎乎”也变成了“冷冰冰”。我又急又怕,也不知该怎么办,脚却不知哪来了勇气,带…  相似文献   

4.
猎豹和鬣狗     
猎豹发现了一只梅花鹿,凶狠地向他扑去。“我是动物中的长跑健将,你能追上我么?”梅花鹿可不是等闲之辈,他轻蔑地瞟了猎豹一眼,扭头飞快地向荒原奔去。就这样,动物中的两个长跑健将展开了一场旋风般的追逐。他们跑了一程又一程,梅花鹿终因体力不支,脚一软,打了个趔趄。猎豹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扑上去,咬住他的喉咙,抱着他筋疲力尽地倒在草地上。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学雷锋日,我想做点好事,就决定去捡废纸。常见的废纸今天可成了“稀有物品”,找不到“踪(zōng)影”了。这时,我真希望哪个不明的人把废纸扔下来, 或……突然,我眼前一亮,一位穿着时髦(máo)的年轻阿姨正吃着一块蛋糕,那蛋糕外面包着一张大大的纸。根据我的经验,这位阿姨是属于“乱扔垃圾”类型的,哈,机会来了!我悄悄地跟着阿姨走了几分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头发是我们人体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夏天,头发可以遮太阳;冬天,头发可以帮我们挡风寒。最重要的它还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在我读幼稚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看见年纪轻的人,如果留长头发的应该叫阿姨,留短头发的应该叫叔叔。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一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烫“狮子头”的“阿姨”,可当她转过身来的时候,呀,明明是一位叔叔嘛!还有在我们小镇上开店的一位阿姨,她就把头发理得很短很短,就像一个刺猬头。唉,有时我都分不清到底应该叫她(他)们什么了?头发带来的困惑$绍兴县杨汛桥实验学校寻味文学社@丁一涵  相似文献   

7.
我在去菲律宾之前,就听说其首都马尼拉有一座闻名于世的“华侨义山”,因此决心去拜访一下。 在马尼拉街头,我向人们打听“华侨义山”时,找了一位操福建话的老华侨,当他听明白我是来自墨尔本的一个老华侨后,他就热情地陪我走到市区北面的“华侨义山”。  相似文献   

8.
老师说:一分耕耘(gēngyún),一分收获。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那才值得我们去学习。每天清早,当我下楼梯的时候,我经常碰到一位清洁工阿姨,她大约四十多岁,矮小的身材,背稍微有点儿驼,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每次我看见她,她都在低着头,用一把大扫帚(zhōu)轻轻地打扫着,额头上经常渗(shèn)着汗珠。而我,总会主动跑上去问好,说一句:“阿姨,您辛苦啦!”阿姨也笑着回答我:“这是我应该做的。”就这样,清洁工阿姨的一言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妈妈也曾告诉我,像清洁工阿姨这样尽心尽力、辛勤劳动的人多不胜数,但是他们都没有半…  相似文献   

9.
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总能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大约有十五六岁,黑黑的皮肤,厚厚的嘴唇,两只眼睛分得很开。他站在路边,向过往的每一个行人打招呼,不停地叫着:“叔叔好,阿姨好。”同事告诉我这是个弱智孩子。我平时匆匆忙忙,再加上知道他是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故而从不和他答话。一天中午,太阳出奇的好,因为不用急着赶回去替女儿做饭,所以我心情轻松地走在初春的阳光下。那个背着书包的男孩依然站在路边,伸着脖子叫“:叔叔好,阿姨好。”在走过他跟前的时候,我对他笑了笑,然后又慢慢往前走。没走几步,身后便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阿姨,我…  相似文献   

10.
<正>01前几天我去医院,看完病往外走时,在医院门口遇见了一位因工作结识的长辈。他告诉我,他儿子患结肠炎,现在休学回国治疗,阿姨因操心儿子,血压比以前高多了。他没空与我详聊,拎着煮烂的面条去看儿子。他家的情况我知道一些,他儿子原先在悉尼读大学,挺高挺帅,很会赚钱。以前听长辈说他儿子人很勤奋,成绩很好,业余做些代购,带旅游团,靠自己的收入在当地买了辆德系轿车。  相似文献   

11.
    
“咚咚咚”,不知是谁敲响了大门,我连忙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阿姨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请问,您是……”“噢,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我姓韩。”“原来是韩阿姨呀,您请坐。妈妈,韩阿姨来了。”妈妈下楼后,便和韩阿姨拉起了家常。没办法,我也只好和小男孩聊了起来:“你叫什  相似文献   

12.
品味时尚     
从前有位王子,他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只见他心事重重,面带忧伤。他抬头看着天空,天是那般的碧蓝,他叹息道:“一个人能在天堂上该有多好啊!”这时他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向他走来,样子十分可怜。他和老人打了声招呼,并问:“我怎样才能进天堂呢?”那人答道:“通过贫穷和谦卑!穿上我的破衣服,到人间去游荡七年,去尝贫困的滋味;不要钱,如果饿了,就向有同情心的人要点东西来充饥,这样你就接近天堂了。”  相似文献   

13.
刘迪 《社区》2013,(31):41-41
我所在的社区每月都要组织清理楼道杂物活动,社区工作者们每天都要跑楼道,检查杂物,张贴“处理通知”或通知物主处理。我所包片的居民楼有一户居住在5楼的人家,一梯两户501和502都是他家的房子,楼道内堆满了杂物。我敲开户主的房门,出来的是一位年近60岁的阿姨,当我向她进行了自我介绍,并说明楼道内不能堆放杂物后,那个阿姨竟然大声对我嚷嚷起来:“哪有楼道不让堆放东西的?  相似文献   

14.
翟杰 《山西老年》2014,(10):30-30
去外地出差,坐上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中年男人,因为赶时间,上车后我便请他加快点车速。他看了看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我,从嘴里挤出两个字:“尽量。”这实在不是一个优秀的司机。好几次本来可以变道超车,他都没有把握住机会;绿灯正在倒计时,明明还有三秒钟,加上黄灯的缓冲,本来可以过去,他却提前停了下来。瞟着左右两边呼啸而过的车辆,看着他不紧不慢的神情,我旁敲侧击地提醒他:“我坐过无数出租车,您这是我近几年遇到的最慢的一次。”他也不着急,盯着前面的路:“呵呵。”  相似文献   

15.
今天是星期五,学生们照例在小组长身边借好了自己喜爱的图书。布置好作业后我便宣布放学了。学生们像小鸟一样飞到楼下排队去了,只有黄一辉(注:本文涉及的孩子姓名均为化名)还坐在位子上磨磨蹭蹭地收拾着,不时用眼睛的余光瞟瞟我。他呀,本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上课时老是“猴子屁股”——坐不住,写的作业也经常是龙飞凤舞的,有时连他自己都不认识。对他,我和其他任课老师没少教育,可他经常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嘴上答应着,过不了三分钟又会旧病复发。大家都只有摇头的份。今天,他为什么还不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做客不好玩     
我喜欢做客,因为做客可以尽情地玩,还有好吃的东西。这不,机会来了,妈妈要带我去参加杨阿姨家的宴会!在去杨阿姨家的路上,妈妈不停地唠叨,什么这规矩、那礼貌的,都到杨阿姨家楼下了她才停止。唉,真像电影里说的,“整个世界清净了”。我兴奋极了,一步跨两三级台阶地向楼上跑,谁知又让妈妈逮着了唠叨的机会:“女孩子脚步这么重,人家会怎么看你?我可不想别人叫我女儿疯丫头!”哎,这楼梯怎么这么长呀?我真恨不得飞身上楼,躲开妈妈的唠叨。到了杨阿姨家,大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麻将,我一个小孩,没有伙伴多无聊呀!干脆看电视吧。刚要拿起遥控器…  相似文献   

17.
顾骏 《社区》2014,(12):19-19
前两天早上,经过一个摊贩云集的路边菜场,听见有嚷嚷声,一位上海老阿姨正同小贩讲道理,起因是小贩缺斤短两,多收了几块钱。大妈不依不饶,找到鱼贩一定要找补回来。鱼贩还想狡辩,可挡不住老阿姨义正词严:“侬(你)开价,我没还价,侬就勿(不)可以少分量,叠(这)个是规矩,懂伐?”众目睽睽之下,小贩乖乖掏钱,老阿姨得胜而去。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两扇门——善良之门和邪恶之门。为人友善的瘳阿姨去商场买家具,商场免费送货上门。搬运工把选好的家具抬上板车时,累得满头大汗,瘳阿姨很感动,心想他赚点辛苦钱不容易,等家具送好后,要给他二十元钱辛苦费。在半路上,这名搬动工却把板车停了下来,对瘳阿姨说:从商场到你家这么远,你得给我二十元钱。并摆出一幅不给钱就不准备走的架势,瘳阿姨被激怒了,对搬运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一位同志向我咨询,他的母亲1998年去世。1999年他的父亲又和一位老太太结婚,在进行结婚登记时,老太太找关系,没有亲自去,委托他人帮助办理。去年8月他父亲去世了,老太太有没有权利分他父亲的遗产。  相似文献   

20.
富人区     
游览洛杉矶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看富人区。美国人最爱陪客人看富人区,好似观光。我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们住这么漂亮的房子,会不会嫉妒?”他惊讶地看着我,说:“嫉妒他?为什么?他能住在这里,说明他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能遇到,我会比他做得还好。”这便是标准的“老美”式的回答。他们很看重机会。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打算陪我去看看不远的一处富人区,我又提到前述的问题。日本友人稍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如果一个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那个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