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西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面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兄弟省区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我们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咬定老区扶贫不放松,把改变老区、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当作一项历史重任来完成,作为一块心病来治理,制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和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基本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救济型向开发型转变;使我们广西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攻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不易;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使扶贫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产生诸多矛盾,影响其发展速度;农产品与农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影响脱贫步伐;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与贫困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脱贫进程;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方法具有局限性;返贫现象突出,加大了扶贫任务;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脱贫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3.
扶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是中国新一轮减贫的重点,片区扶贫是把片区作为主战场,以片区的形式组织扶贫开发。选取武陵山片区有代表性的41个县为样本,采用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的相关数据,基于密度、距离和整合的3D框架分析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经济中心距离越远、基于面积的经济密度越高、扶贫资金越多的县,贫困发生率越高,反映出经济发展与扶贫工作不同步、偏远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以及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扶贫精准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密度和减贫绩效“双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偏远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距离;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协作扶贫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迁移式扶贫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减贫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有文献主要以各国典型的迁移式扶贫项目为评价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对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迁移式扶贫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少数结果表明迁移式扶贫产生了消极影响。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应积极开展搬迁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评估;二是应增加对移民迁出区和未搬迁农户的关注;三是应深化对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四是应深入探索迁移式扶贫项目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理论机制;五是应积极开展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418个农户的调查研究表明,非正式合作的高参与率与正式合作的低参与率并存;合作对象的初级群体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合作规模小、成功率高;多数经济合作尚不能明显增加农户收入。这种合作特点根植于广西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一研究对把握与广西类似的其他西部省份的农户合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扶贫开发是广西头号民生工程,没有连片特困地区的加快发展,没有600多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两个建成”目标就难以实现.扶贫生态搬迁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工程和关键突破口,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广西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遏制石漠化趋势和构建珠江—西江生态屏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文章以实践调研数据为支撑,综合梳理当前广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相关省份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经验做法,并重点提出加快广西扶贫生态移民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有广西特色的扶贫道路可概括为 :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自我脱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 ;经济扶贫与科教扶贫相结合 ;就地扶贫开发与异地扶贫开发相结合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扶贫管理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广西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定量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广西1995年--2007年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互动协调度发展趋势是先上升后下滑再回升;广西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以下状态。要提高广西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度,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为契机,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城镇化道路;加大财政金融对农村的投入力度;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扶贫干部问题的研究多聚焦于村庄截面,未考虑对基层政府的嵌入及其关系互动。文章基于凉山扶贫实践和政策分析提出:下派干部扶贫制度变迁是由单维嵌入向结构性嵌入的演进。国家通过建构定点扶贫(“条-块”)、对口帮扶(“块-块”)、综合帮扶(“面-块”)等扶贫模式以及挂职扶贫、驻村扶贫、包联式扶贫等实践机制,实现了扶贫力量在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中的“反科层制”嵌入。嵌入性机制与本土结构的耦合协同,缓解了压力型体制与治理有效性之间的张力,促进了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社会整合和文明建设,但也会诱致权力惰性替代、村庄自治性消解、村民自主性弱化等负效应。同时,囿于制度和技术层面的条件制约,嵌入性机制还面临协调困境、责任困境和效率困境。后精准扶贫时期,应结合国家战略衔接,推动下派干部扶贫制度创新;结合系统协同性,推动下派干部扶贫体系机制优化;结合贫困治理“在地化”,“寓扶于育”,推进“本地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区域扶贫与扶贫到户的关系康云海缓解贫困,是全球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80年代初开始注重广大农村的扶贫工作。1978年至198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至1.25亿人,平均每年减少178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  相似文献   

11.
广西发展特色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全方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特色旅游业是广西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广西是旅游资源富集区 ,进一步优化和深度开发五大特色旅游产品 ,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发展广西特色旅游业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多方筹集资金 ,加大建设广西特色旅游行业的投入。本文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企业改革、旅游区域联合、特色品牌宣传、法规建设和旅游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开发扶贫实践的认识与建议刘光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的扶贫工作经历了两次重大战略转移。第一次是由救济扶贫转向开发扶贫,工作重点由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转向以开发为重点的造血式扶贫;第二次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由扶县转为扶民,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广西旅游强区战略与多民族语言和谐具有极为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广西的旅游强区战略目标促进了多民族语言和谐,而广西多民族语言和谐也促进了广西旅游强区战略目标实现。要深化广西旅游强区战略与多民族语言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需要加强对多民族语言价值的认识,激发群众保护语言的自觉性;统筹兼顾,在协调发展上着力,做好功能规划;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语言和谐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扶贫是全人类的重大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战略措施。文章认为,四川农村扶贫工作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贫困问题仍相当严重: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居全国榜首;缓贫速度低于全国水平,贫困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人口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重;解决温饱水平低,返贫率高;投入强度不足,投向不尽合理,投资效益难以惠及贫困人口。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要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上;要收缩战线,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把扶贫攻坚落到实处;要实行特殊政策,减免特困乡镇及贫困农户的农业税;要加大投入力度,改革现行扶贫投入管理体制,提高扶贫效益;贫困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贫困农户要激发自力自强的志气,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自身命运,解决温饱,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5.
杨帆 《天府新论》2016,(4):159-160
2016年5月29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农业大学共同主办,《天府新论》编辑部、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精准扶贫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我国扶贫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就精准扶贫的选择、创新与挑战,精准扶贫中的政府作用与社会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还邀请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及四川省农业厅等相关部门同志出席,他们介绍了四川省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希望学界关注扶贫宏观上公平与效率、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标准、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中观上“三位一体”扶贫的发展方向、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关系、贫困村户的精准识别等问题。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存在双向推动的关系,民族文化让城市品牌富有个性,而城市品牌建设也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可以运用广西民族文化推动城市品牌创新发展;加强城市品牌的营销,提升广西城市品牌形象,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播;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城市品牌创新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与美丽广西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逻辑上的关联性,生态文明为美丽广西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践上美丽广西是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逻辑结果。美丽广西建设经历了“战略规划—城乡清洁—美丽乡村”三阶段,并且初见成效,但还需加强社会维度层面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态效率水平;加强全社会动员形式,避免陷入形式主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平稳性检验、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并通过Eviews计量经济学软件对广西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与FDI进行实证分析可知,FDI有利于广西产业结构的优化,使产业结构向着“三二一”的方向发展。因此,广西应加大力度吸引外资,并合理利用外资,即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增强引资能力;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量;重视引资的质量,提高引资的技术含量;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再造招商引资新优势;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导向,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均衡发展和精准扶贫目标下,对扶贫重点县的区域发展推动效应的研究仍然具有较强理论与政策意义。选用2008-2014年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扶贫重点县战略的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其结果显示,长期而言,扶贫重点县的设立对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依然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相比非扶贫重点县,扶贫重点县的经济增长显著更快,6年间累计增长高出16个百分点;短期,尤其2011年和2012年进行贫困县认定和调整的这两年,贫困县的经济增长却比非重点县显著偏低,即使以贫困地区以及低收入县(按收入大小排序)代替贫困县,结果依然一致并显著,说明扶贫重点县在新世纪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中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重点县的调整对低收入县的行为在短期有负向激励效应,导致对贫困县的瞄准出现偏差,减弱了其经济增长效应。未来在制定区域性平衡发展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政策的行为激励效应,增加瞄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