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丹参16ml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在缓解症状和改善心电图变化方面明显优于丹参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0%,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依次为70%和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时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双嘧迭莫、川芎嗪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63.63%,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口服氯化钾注射液补钾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剂量口服10%氯化钾注射液补钾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量度低钾患者,口服10%氯化钾注射液150~200ml/24h,记录各时段钾值,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口服大剂量补钾比常规输液补钾能更快使血钾恢复正常;口服补钾组血钾为3.51~5.01 mmol/L,常规输液补钾组血钾为3.01~4.06 mmol/L,两组补钾后统计学差异明显.口服补钾组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54.4%),其中2例伴有恶心(22%),伴有呕吐1例(11%);输液组出现输液部位血管疼痛6例(60%),严重疼痛2例(20%).结论:口服10%氯化钾注射液疗效好,临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同视机训练对治疗后期弱视治疗效果观察评价同视机弱视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同视机训练对一组弱视训练达0.6的惠儿,立体视及视力提高速度进行观察,经统计分析评估同视机治疗效果.结果:通过50例同视机弱视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本组患儿治愈率为87.2%.结论:同视机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弱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甘露醇、速尿、复方甘油注射液复合用药的不同使用方法与荆量降颅压的效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降低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方法:642例重型颅脑损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部进行持续颅内压(ICP)监测,连续观察静脉分次使用小剂量甘露醇(125ml)、速尿(40-60mg)和复方甘油注射液500ml维持24小时后的ICP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交替与复方甘油注射液500ml维持24小时应用与常规剂量应用甘露醇(250ml)降ICP作用无明显差别(P>0.05);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交替与复方甘油注射液500ml维持24应用加用白蛋白(10-30 g)降ICP作用显著(P<0.05)且作用持久;常规剂量应用甘露醇在降ICP的过程中临床出现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和ICP的反跳现象机会多,可以造成临床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交替与复方甘油注射液500 ml维持24小时同时使用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恶性高颅压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颅脑损伤时会增加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抑郁、焦虑症状的患病情况及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NERD 367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心理测评,对并发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患者按单纯抑郁症状、单纯焦虑症状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随机抽取120例分成治疗A、B、C组和对照A、B、C组,每组20例.各对照组予埃索美拉唑20mg、2/d,枸橼酸莫沙比利5mg、3/d口服;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黛力新1片、2/d疗程为8周,并于治疗后2、4、6、8周观察烧心感、非心源性胸痛、反酸、反流及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NERD患者抑郁和(或)焦虑患病率为68.9%;各治疗组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改善,与对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ERD患者有较高的抑郁和(或)焦虑患病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介绍蒙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及对其辨证施治等方面的情况,并对蒙医蒙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与推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手术切除及伽玛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探讨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6~2005年手术10例,伽玛刀治疗26例,随访4个月~9年.对癫痫、出血、病灶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控制、变化、改善观察和评估.结果:手术10例,8例恢复正常.2例遗留轻度限局神经功能障碍,可做轻工作.CT、MRI复查:9例病灶消失,1例疑有病灶部分残留行伽玛刀治疗,无再出血及癫痫发作病例.伽玛刀治疗26例,随访21例.随访时间4个月~28个月.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观察:治疗前4例有锥体束征,治疗后3例恢复,1例无变化.癫痫发作观察:治疗前发作者19例,16例治疗后半年无发作而停药始无发作.3例治疗后偶有发作,服药半年停药,再未发作.CT及MRI复查:治疗后2个月~28个月,复查1~3次.病灶消失1例,4例无变化.缩小16例.其中2例灶周水肿、1例水肿伴灶内出血症状加重,经治疗逐好转.结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切除是首选根治方法.对病灶位于难以手术部位,多发灶难以一次切除,病人难以承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症状显著者,伽玛刀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对降低出血率、癫痫及病灶控制、改善症状是有效的.对病灶缩小或消失、降低出血率的机制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护理.方法:40例SAH患者给予侧脑室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结果:置管时间为3~7d,无1例发生继发性颅内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治愈28例,好转8例,无效4例,其中1例因再出血病情加重而死亡,总有效率70%.结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和置换速度,做好引流管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74例,好转10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共102例,其中冠心病53例,男40例,女13例;对照组49例,男22例,女27例.通过测定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糖(GLu)水平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G、TC、LDL、HDL及GLu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全面阐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对收治本院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给予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痊愈28例,好转5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致痫灶切除结合低频率皮层热灼术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的方法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术前应用功能性磁共振、SPECT及脑磁图、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初步功能区定位.应用唤醒麻醉下进行术中皮层电刺激再次确认功能区,切除邻近功能区致痫灶结合频率皮层热灼功能区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患者1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随访12例,疗效满意8例,显著改善2例,良好1例,差1例.结论:术前应用多种进行功能区定位,应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皮层电刺激确定功能区,切除邻近功能区致痫灶并低频率皮层热灼功能区是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惠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4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23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和护理均较满意.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证实了准确有效的护理是促进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胶质瘤患者术后应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并检测其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水平来观察替莫唑胺的临床化疗效果并分析化疗耐药与MGMT表达的关系.同时对MGMT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开展了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治疗观察.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脑胶质瘤标本检测MCMT,对术后胶质瘤患者应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并对MGMT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开展了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结果:随访的56例病例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7例,好转8例,稳定13例,病变进展10例,因该疾病死亡2例.客观有效率为41.07%,疾病控制率为85.71%.56例标本中MGMT阳性表达率46.42%(26,56),客观有效组中MGMT阳性率为19.23%(5/26),无效组中MGMT阳性率68.18%(15/22).MGMT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效果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MGMT阳性患者,在放疗同时应用TMz口服.结果1例肿瘤全部消失,3例种瘤体积消失在50%以上,4例肿瘤体积消退<50%.有效率达50%.结论:恶性胶质瘤应用替莫唑胺进行的化疗效果与MGMT的表达相关,MGMT阳性比阴性者有明显耐药性.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瘤具有协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内尿激酶灌注治疗严重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采用脑室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常规脑室额角进行穿刺,脑室内注入5ml溶1万单位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3次坩.灌注后夹闭引流管2~4小时后再开放,连用3~4天.引流管放置3~7,平均5天.如脑室引流液逐渐澄清,临床症状稳定,可闭管观察24小时,临床症状无恶化,拔除引流管.结果:12例中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2例.治疗有效率83.3%,病死率16.6%.未发现再出血与颅内感染.结论:我们认为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具有高效、安全、操作简单的优点.保证引流通畅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麝香治疗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麝香口服,每次0.05g,每天一次,连服10天,观察积血吸收情况.结果:外伤性前房积血经常规治疗加麝香后,一级,2~3天积血吸收;二级,4~7天积血吸收;三级,8~10天吸收.结论:麝香对外伤性前房积血能加速吸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亚低温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亚低温治疗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12例,心律失常1例;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7例,肺部感染14例,气管切开各5例.治疗组预后良好25例,死亡4例;对照组预后良好14例,死亡lO例.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有效保护脑组胞,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内镜下颅内病变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对55例内窥镜治疗患者进行相应护理.结果:本组护理有效率达87.3%.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完善神经外科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