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田忠福 《新疆社科论坛》2002,23(2):16-18,42
江泽民同志站在新世纪的高度 ,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出发 ,对宗教问题作了新的论述 ,阐明了宗教的长期性 ,提出宗教的消亡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的论断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完整系统地提出新世纪初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 ,为我们今后做好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白新欢 《学术探索》2003,27(8):44-47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 ,宗教会自行消亡 ,其根据是宗教的认识根源、阶级根源、社会根源将被消除。费尔巴哈揭示了宗教的另一个根源 :心理根源。这个根源是不能被彻底消除的。宗教的消亡只能是宗教特殊形态的消亡 ,而不会是宗教本身或一切宗教形态的消亡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并始终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毕生关注着宗教现象。在历经前期探索基础上,恩格斯晚年更是对宗教问题给予了极大兴趣,撰写了一系列理论著作,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复杂的宗教现象:从意识形态角度论述宗教特质;基于辩证思维彰显宗教功能的双重性;立足唯物史观视野剖析宗教的历史形态变迁及其未来的自然消亡等。此外,恩格斯还对具体宗教现象或宗教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代科学诞生时期宗教与科学张力关系以及早期基督教起源问题等,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展现成熟宗教理论的解释力,并透视出其晚年宗教研究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晚年恩格斯宗教理论具有总结意味的系统化、理论化,也对我们把握当下宗教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理论,并且立足于中国国情,在有关中国宗教的特点、消亡途径、矛盾的处理、工作对策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历史已经证明,这些理论积极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具有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以往一切宗教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它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论述了宗教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我们当今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事务,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建立了人民政权,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了;但是;宗教存在的其他客观根源并未全部消失,宗教仍然存在和发展。这样,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就具有不同于以前历史时期的特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我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来进行考察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长期性。所谓长期性,就是说宗教在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都将长期存在,不会消亡。宗教问题的长期性,首先是由于宗教存在的认识根源长期内不可能消除。宗教是自然力量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对待宗教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徽孔祥元在《关于宗教的再思考》一文中(原载《宗教》1988年第1期)中提出:宗教作为无本质、无规律的社会现象,不具备外存的独立性,自身不存在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它的每一变换都只能从社会本身寻找根源,它所表现出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形态只是本质反映的结果,而不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宗教只有变换,没有运动,因而没有历史,没有发展。  相似文献   

9.
宗教文化在我国现代化运动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进程随之加快,中国也是如此。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对超验层面的神圣事物的信仰,理应随之趋于消亡,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宗教文化不仅没有趋于消亡反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凸显出来,并在环境保护、旅游业、构建和谐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宗教思想轨迹是:信奉、批判、反思.在第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消亡的看法发生改变,认为宗教不会随着私有制的灭亡而消亡;他们对宗教的文化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宗教的文化价值包括工艺和技术的进步、理性的有限发展、大学的形成以及对自由思想的培植等.提出了任何一种信仰体系所必然具有的宗教性的存在这一概念.马克思主义在求善的价值追求上与宗教有相似性;对未知的承认和无限的追求,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否则人们会因为在此生不一定看到美好的未来而放弃自己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读“马克思恩格斯论宗教”一文,结合作者体会介绍了该书基本要点。文中着重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论观点阐明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消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波 《晋阳学刊》2002,(5):75-78
与现代化本质相悖的宗教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持续存在并且走向世俗化,与此同时,反世俗化的两种倾向即原教旨主义也与宗教创新与现代化携手并进。理解宗教与现代化这种辨证关系的关键在于现代化的双重因素———全方位与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重视宗教问题,其宗教观对于中共宗教政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建党以前陈独秀宗教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对于宗教的基本看法。陈独秀认为,所有宗教都是讲生死、鬼神以及出世的。第二,对于宗教社会作用及其职能的分析。陈独秀指出,必须对宗教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方面要反对宗教里面的迷信思想,破除各种偶像;另一方面,必须科学地对待和认真地吸收宗教里面包含的文化内涵。第三,对于宗教的基本态度。陈独秀认为,科学终将战胜宗教,宗教必然趋于消亡,但是当前必须实行信教自由的政策,各教一律平等,不能定孔教为国教,国家强制力不能干涉宗教信仰。其次,本文还简要分析了陈独秀宗教观的历史特点:一是侧重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宗教;二是对中共宗教政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在建党以后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一种看法:对宗教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尽管宗教还将长期存在,但宗教的基本教义、礼仪都未变,依然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的反映,在世界观上,宗教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宗教的麻痹本质在社会主义时期并未改变。因此,在宗教政策方面,应该强调无神论的教育,促使宗教早日消亡。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宗教,首先要弄清楚宗教的本质。关于宗教的本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作出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著名论断。列宁对这一论断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马克思的这一句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在原始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原始宗教一向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通过对原始宗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原始思维的一些演变规律,另一方面,从社会建筑的高层俯视,可将这个社会的其他部分,看得比较清楚或全面,我们研究宗教问题,若具备有关原始宗教的知识,就能对宗教的形成、根源、本质及其发展消亡的规律,取得历史的概念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宗教神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和消亡的规律,全面分析宗教神学存在的根源和条件,科学地宣传无神论,“唤起最落后的群众自觉地对待宗教问题,自觉地批判宗教”。使一些人从宗教神学的迷雾中清醒过来,团结教育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基督宗教的革命性体现在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的精神革命、是西方哲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基督宗教在历史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异化,但其内在的革命性没有泯灭,<圣经>中包舍的革命因素不断矫正着人类生活中的种种偏离.理解马克思的宗教批判要从其思想主旨即人类的全面解放出发,宗教的消亡与人类的解放是同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孙文君 《理论界》2009,(9):32-33
宗教观是关于宗教的根源、本质、功能及其生成、嬗变、消亡之内在逻辑的根本观点.马克思宗教观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宗教问题的探究、审视与批判诉诸物质生活实践,从而在本体论维度颠覆了以往宗教理论的观念论立场,开启了宗教研究的新视界,引发了近代宗教批判运动历史性转向和框架性革命.在马克思看来,探究宗教的本质不仅要研究生活的结构关系,而且要进一步研究并揭示生活主体的现实本质,通过探究人的本质进而揭示宗教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对于实践唯物主义者来说,宗教批判问题乃至全部问题,其实质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与改变事物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玄教是元朝统治者宗教政治的产物,其产生、发展及其消亡与元朝政治密切相关.玄教虽然从龙虎宗分衍而来,与龙虎宗关系密切,但就其建立、传教组织形式、思想内容、宗教作用而言,实质上是元统治者分化、抑制正一天师道的产物,是一个独立发展的政治道派,而并不是龙虎宗的支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