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模式”正对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国模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紧紧依靠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形成的独特经验.从现代化这一视阈看,“中国模式”是一种后发现代化模式、一种新兴发展模式、一种文明模式、一种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2.
孙欲声 《青海社会科学》2000,1(1):119-121,,118,
中国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这是史学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中国出现过三种资本主义的模式,这也是历史事实。第一次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革命胜利后创立的中华民国;第二次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革命胜利后创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三次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19OS年孙中山将“驱逐邀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相似文献   

3.
现在,在部分同志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内涵”、“内容”,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这是把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国外有识之士所说的“中国模式”相混淆,把两种不同社会主义模式框架下概念字面相同、而却有着完全不同内涵的东西混淆了。对此,我们是应当分辨清楚、不能含糊视之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989年,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出乎意外的“盲流冲击波”。之后,对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中国农村城市化的目标模式,又引起了新的争议。有的同志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目标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刻”,“曾被誉为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和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转移模式,由于规模效益差而无法承受商品经济的大风浪,这次由于紧缩,大量农民‘离土又离乡’涌向城市,就证明了这一点”。结论是“原有城市拓展空间和建设新城,这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邱之盈 《家庭科技》2008,(12):44-45
1.自我感觉太良好 外企行政工作 阿龙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靠关系进去的,当时年少气傲,自我感觉非常好,总以为自己有关系就很牛,别人一定会避让三分。主管让我做资料的分类归档,我也知道这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仔细一点、耐心一点,不出错是没问题的。但正是因为我太看轻了这项工作,一开始连续好几天都犯了错,把资料错误归档,等到人家来调资料或查数据时就发现乱了套。主管好几次严厉地训斥我,“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让我自尊心很受打击。因为仗着跟大领导有关系,我就反驳说:“我直接跟领导说去!”没想到,大领导非但不睬我,几次以后,还直接扣掉了我的综合奖金。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外学术界,学者们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四个概念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讨论,但是在孰优孰劣上争议较大。有的主张中国道路,有的主张中国模式,有的赞成中国经验。这种情况启示我们,应当知道,从本质上看,北京共识是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某种认知和态度,中国模式则是由中国经验构成的,中国道路又是由中国模式构成的,中国道路在不同发展时期会呈现为不同的中国模式,并且积累了不同的中国经验,从而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方法,由此来讲,中国道路是一个“总体性”概念,统领了其他三个概念。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这四个概念,理清其本质内涵和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地运用它们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和真实精神,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经验的关注。“中国模式”不具有普适性,但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核心价值,证明了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原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中国模式”为人类发展道路提供了独立自主、勇于创新、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所谓“东亚经济模式”历来是东南亚国家学习的榜样。而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本身就包括了本来属于“东亚经济”范畴的韩国;同时作为“东亚模式”的带头人日本也还没有走出低谷,有些问题还在进一步暴露。这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东亚模式”的良好机会。第一,国家或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所谓“东亚模式”最突出的一点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这次东南亚危机之后人们谈论较多的也是这一点。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由于已有先进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不必事事都由市场通过“试错”的方式摸索成功之路,在经济发展的若干阶段上,特…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降,中国学术大面积地受到了西方强势学术话语的“殖民”控制.但是,唯有中国佛学却有着非常坚固的刚性边界,西方话语难以侵入。这是为什么呢?个中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佛学研究者一直有“佛学异于西学”和“佛学高于西学”的优越感,认为佛学与西学是“不相应”的,西学是“不究竟”的。总之。中国佛学至今依然还是一个不依附于西学的独立自主的学术王国,尽管也有些许“异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本质上说,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独创性地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领导艺术。认真分析、研究、学习这一艺术,对于各级领导更好地学习和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60-160
彭立撰文指出,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三化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法。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实质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的生存与发展的模式。二、新闻传播的“时代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它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1930年5月所撰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同时还指出某些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划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  相似文献   

13.
毋庸置疑,“五四”批孔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必须看到:其不科学性也极其严重。早在“五四”批孔如火如荼之际,中国至少有一位哲人———郭沫若先生就已洞察到了这一点。他在致一日本友人的信中说:现在中国有人在骂孔子,“更极端的人骂孔子为盗名欺世之徒,把中...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认为中国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任务”以来,就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过渡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人们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指正。指出“民主政治先导论”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观点,离开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需要谈民主政治的改革是脱离实际的;“政体改革决定论”将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视为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陷入误区;“民主模式单一论”是一种简单、片面的民主观,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体是现代民主政体唯一的、必然的绝对模式,这就忽视了各国民主政体的不同制度特色和发展的不同道路;“政经绝对区分论”把政治经济简单割裂开来,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忽视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悄地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了这一事实;“政治改革缓行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太难,风险大,应当缓行,忽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创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型现代化理论范式,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缺乏主导引领力量和失去共富发展动力的内生缺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带领全体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合力,建构了“领导-发展体制”“使命-责任体制”与“决策-执行高效互动模式”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兴党兴国体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通过进阶式发展目标的引领与接续性奋斗行动的落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并呈现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协调均衡发展、世界共建共荣发展”等多目标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特征。政党引领国家现代化理论范式的建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共同富裕、开放发展、命运与共等目标引领下,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与美好世界的价值取向,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崭新选择,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整体进程,创造了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领导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模式,这就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模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在实际运作中…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法宝,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而要搞好党的建设,有效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邓小平同志既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又是党的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既有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又有搞好新的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使得西方学者开始探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强大动因。“中国模式”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成功的新的经验概括。它突破了原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对于“中国模式”,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中国经验或中国发展道路。中国经济的成功,也是“中国模式”的成功。它无疑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复兴三十多年来,形成了“平行”、“上升”与“下潜”三种模式,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历史图景;三种模式各有优长,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努力。但是,从某一个单一层面来说,“平行模式”不够全面,“上升模式”过于空泛,“下潜模式”力度欠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要取得长足进展,必须处理好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合力:从国外尽量多地、全面地借用已有的理论资源与学术成果;从本民族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实际出发,尽量将具有本质性的理论概念讨论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抽象与民族化的改造;最后,才能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拿出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报告,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全新论述。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合理结构是“一个顶端”与“两大基石”:“一个顶端”,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学者的学术目标与学术使命之所在;“两大基石”,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要以外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资源为基石,同时也要以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与细致分析为基础。因此,我们呼吁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特别重视两大基石,即重视“平行模式”与“下潜模式”,特别是“下潜模式”。绝大多数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当是“上升模式”的,也不是“平行模式”的,而是“下潜模式”的。只有这样,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并形成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创造性开拓出区别于西方式和苏联模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深刻意蕴,充分表现在它立足于中国国情,蕴含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中国式的现代化”由邓小平立足于国情的条件下首次提出,并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发展。其“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突破了资本逻辑下的“西方式”现代化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国特色是中国区别于他国的鲜明之处,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协调地推进现代化进程以及坚持“两个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