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唐志全、陈学明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1984年,他们参与了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的研究与编写工作,之后一直有写一本《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作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配套和深入研究的设想,先后有一批这方面的论文问世。在此基础上,1996年他们共同申报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被列为江西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2002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是这一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  相似文献   

3.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它不仅较早地经历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且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建设政权的伟大斗争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了八年之久。探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对研究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评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民歌总是在真实地记录历史。山西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婚姻变革被根据地民众以民歌形式竞相传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了根据地婚姻政策的精髓,体现了婚姻政策影响下根据地民众婚姻观的巨大变化。旧婚姻制度下男尊女卑、包办买卖、婚姻论财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文明结婚等新婚姻观念代替。  相似文献   

5.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因此深入研究董必武在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加强凝练大别山精神,对于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和扩张革命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有:进行革命武装斗争需要依托巩固和发展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离不开正确的军事斗争;在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无产阶级必须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权;要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实际是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相似文献   

7.
1934年5月至7月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极其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为坚持和适应革命的需要,在云贵地区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建立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跃飞 《理论界》2007,(3):169-170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2、6军团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创建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领导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牵制敌军,策应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任务,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一、本会定名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江苏研究会。它是在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领导下,从事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二、本会会员:凡是从事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不论团体或个人,不论地方或部队,均可申请加入本会为会员。三、本会宗旨:是研究新四军在江苏的革命斗争史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史,重点研究苏南、苏中、苏北、和淮南、淮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方志敏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同志不仅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而且为中国革命积累与提供了“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经验。在赣东北的具体条件下,采取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策略,是创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方志敏同志对土地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贡献。这也是研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史必定要融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川陕两省的史学工作者自去年五月开展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以来,在有关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取得了初步的可喜的成果:收集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编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上下册,上册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辑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选辑》,已印成内部资料;编选了《川陕苏区红色歌谣选》,准备出版;《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篇》也正在积极编写中。我们深信,只要继续努力,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必将使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本来面目,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这既可用来纪念为创建革命根据地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表示后来者对他们的英雄业绩永志不忘,又可以其成功经验,激励我们为祖国四化的宏伟事业而奋勇前进,并以其失败的教训告诫后人,勿再重犯。总之,意义是甚为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是革命得以胜利的重要保证。文章以安徽池州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探究各历史时期革命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构成,并由此来透视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乡村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在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中,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受到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在我国抗日战争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战略地位,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独具特色的斗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近年来,不乏有见地有份量的研究文章。本文拟从冀热辽抗战的特点入手,对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做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和工农民主政府及时制定了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普通教育,大力开展党、政、军和平民教育活动,以保证革命战争对人才的需求。这块根据地的斗争历史虽然不长,但教育建设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具有与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开始和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之际,一部反映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太行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下,由一二九师和地方党组织结合,发动和领导太行区广大人民创建的。它以太行山为依托,包括晋东南、冀西、豫北等地区(因此抗战初期也叫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太行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最后结束,共经历了十二年,在决定  相似文献   

17.
<正> 广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的总称。这片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一块战略基地。它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在敌人的重围进剿之中,坚持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英雄业绩。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将广东各块革命根据地加以综合考察,以期寻求某些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近日出版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共收入论文13篇,序言一篇,共13万4千字,是“院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甘肃代表的部分阶段性成果。该书由甘棠寿、王致中、郭维仪主编,内容仅限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延安精神、边区历史地位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立、建设主要的卓越的领导者;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光辉革命历程的起点;邓小平领导的左右江革命斗争既为广西和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又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文拟就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思想试作探索。土地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