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疏解整治促提升"要求,不断推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为导向测度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选取减量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35个测度指标,构建了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领域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其中,创新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减量发展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正在逐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稳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建议北京市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完善政策协同机制,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探讨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的理论基础,然后基于五大发展理念,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共37项指标构成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湖南省2000—2018年19年间5个维度的发展指标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2000—2018年19年间湖南省创新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协调发展的增长趋势不明显,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梯型”变化趋势;开放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上下波动过程中;共享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综合来看,2000年以来湖南省高质量发展指数近似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发展势头良好。“十四五”阶段湖南省应稳固创新发展态势,加强协调发展力度,重视绿色发展前景,加大开放发展水平,保持共享发展稳定增长,从而使高质量水平继续快速发展,早日达成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成渝城市群2011—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度,深入剖析了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静态格局和动态演进趋势,并使用障碍度模型测算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有逐年收窄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自然断点分组中,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城市数量少,较低水平和低水平城市数量较多,但随着时间发展较高水平、较低水平城市数量逐渐增加,结构趋近于“橄榄型”;分项指标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子维度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演进趋势,主要准则层障碍因子为创新、开放和共享。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以及对影响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旨在全面把握该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目标构建了相关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3个测评系统,结合相关文献选取28项指标分别构建了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建立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存在同向性;3个系统的耦合度逐年提升,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于2021年达到了优质协调程度。研究结论对湖南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其他地区相关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恩施州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不充分、市县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为推动武陵山区高质量发展,基于恩施州2005-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包括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开放创新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恩施州2019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恩施州绿色发展表现良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单位GDP能耗等二级指标,评价值均高于或等于100,属于“优”等水平;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表现良好,其中公路密度、消费率、城乡居民收入比等,评价值均大于100,属于“优”等水平;而经济规模和开放创新表现较差,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外贸依存度、人均财政收入、外资依存度、科技支出占比、人均GDP等,评价值均低于60,归属于“差”等水平。据此,为进一步促进以恩施州为代表的武陵山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开放创新水平、注重绿色协调发展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深入考察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从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三个维度构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优劣解距离”法对全球整体以及122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使用“五级分类—非劣解交集法”、核密度法、达格姆基尼系数法等方法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表现出一定的阶梯化特征;全球数字经济大致呈现南北差异的分布特征,且区域间差异是构成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此外,全球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仍需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7.
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云南市场格局的变化,从而大致在20世纪初全省统一市场形成。受口岸开放格局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近代云南区域市场形成了蒙自—昆明、腾越—大理(下关)“双核”型空间结构。区域双核结构既是口岸开放—贸易发展的产物,又是近代云南三关贸易特征形成,特别是贸易地位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还是近代云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济韧性作为新兴发展理念反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从抵抗力、恢复力与进化力3个层面构建经济韧性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0~2019年中国省域经济韧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与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经济韧性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进化力表现良好,恢复力与抵抗力有待提升;(2)板块差异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阶梯分布特征;(3)2019年各省经济韧性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多数省份经济韧性发展具有领先优势,且部分省份经济韧性塑造出现抵抗力、恢复力与进化力三者不协调状态;(4)中国省域经济韧性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并在东西方向上呈“中等→较低→低”水平梯度递减格局,各省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经济韧性类型的地方化特征,且省域经济韧性发展的空间依赖性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该文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测度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及相对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向好趋势,但发展增速趋缓,当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过渡或初级协调的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上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中下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黄河流域总体上由经济滞后逐渐演变为环境滞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和 2016—2020年青岛市10区市的面板数据,选取14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构建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法对其空间差距和演进规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其空间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各区市之间均存在不均衡的发展特征。在考察期内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并未出现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测度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为10.4%;门槛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边际效应溢出”趋势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溢出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在区域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但相比东北和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对数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乡村产业溢出红利更为敏感;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进效能呈“N”字型布局。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测度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区域内发展差异。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明显,然而地区差异明显,呈现出下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而中上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格局,但区域发展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具体而言,经济发展基础、物流运载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绿色发展成效较稳定,物流产业绩效呈波动上升态势。据此,建议加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区域间的合作,缩小其区域差距;重视物流业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构建区域绿色物流网络,提高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2~2018年全国30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制造业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重点研判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长江经济带尺度下的相对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载体不断丰富;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居中地位,对比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则相对靠后;三省份制造业发展仍较为重视规模导向,新发展理念导向有待进一步强化.为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创新驱动进程,拓展制造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长江流域绿色制造省级示范样本,建设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14.
推动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一体化成效,对于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意义重大。在深入剖析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构建涵盖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效益的评价体系,据此研判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顶层制度逐步完善推动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快速上升,增长动力转换与发展效益变革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东高西低”的梯度格局明显,上海周边地区呈现多中心抱团取暖的高高集聚特征,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苏州、杭州、宁波、南通为战略支点,以效益提升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南京、合肥两大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差异明显,呈现“一城独大”的单中心格局;杭州周边城市多数毗邻上海、苏州、宁波,受杭州和沿海中心城市的双重要素“虹吸”导致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杭州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中心性特征较为明显。区域间差异是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都市圈尺度的区域间差异小于省市尺度。新时期推动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发挥都市圈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与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推动邻近都市圈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23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31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揭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通过收敛性分析考察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特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呈现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分布特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β收敛趋势。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掘农村发展内在动力以提高乡村振兴水平、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等,从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依托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包含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发展两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和分析安徽2004—2018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安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增长基本面维度方面,强度和创新性提升较稳定,稳定性、外向性和合理性波动较大;在社会发展维度方面,健康、生态和福利稳步上升,基础教育发展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以“创新”为引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绿色”为要求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以“共享”为目标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可以有效提升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分析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其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增长,其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而受制于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其空间格局呈现出东部地区高速发展、中部地区发展“塌陷”和西部地区快速追赶态势。(2)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但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区域间差异主要源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区域内差异主要源于居高不下的东部地区内部差异。(3)核密度估计显示,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扩大,多极分化特征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跨区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战略行动需要,从粮食经济的微观主体、中观产业和区域总体等多维度构建区域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空间关联且具有典型市场与资源禀赋差异的湘粤两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粤两省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系统测试的低水平阶段,区域粮食经济的三维行为具有市场高效率竞争和高能量释放的潜质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经济系统“三维”主体行为对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湘粤两省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具有区域行为的趋同性,也有区域行为的差异性,表明湘粤两省具有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因此,要实现跨区域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跨区域市场主体行为竞争,拓展粮食产业的区域合作空间,推进跨区域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增强跨区域系统结构行为协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9年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指数模型对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建立含有海洋科技创新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尤以创新与开放层面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但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减趋势与地区分布差异特征;上海、天津、山东等省份的数字经济促进效应跨越门槛后更大,表现为门槛加强特征。因此,应推动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实施区域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深度挖掘和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潜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家利益空间不断拓展,国家经济利益地位日渐凸显,国家利益维护手段走向综合化。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广泛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加快国际通道建设,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需要,也是云南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服务的重要责任。"桥头堡"建设不仅成为引领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为怒江州泸水县片马口岸的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