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眸历史:对茅盾创作模式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声望卓著的作家,茅盾的文学创作及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曾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产生过深刻影响,而数十年来对其评价产生严重倾斜,不利于文学历史经验的总结。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评论中,争议最大的是对茅盾创作"模式"的评价,其中虽褒贬不一,但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茅盾成就的估价,也影响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科学评价。返观现实,回眸历史,对茅盾创作"模式"作理性审视就非常必要。历史地看,茅盾作为中国现代作家中接受"欧洲正宗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从理论自觉性和创作实践自觉性两个层面把握现实主义,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建构起到了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创作模式中最遭非议的坚持用社会科学理论指导创作,也有着复杂情状,不可予以简单否定。对《子夜》等作品的评价,因受到特定时代语境的影响,总是摆不定,连茅盾本人也未能免俗,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相似文献   

2.
将作为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第二次高峰期的清末小说,仅用"谴责小说"来界定描述,有笼统简单之嫌,而将《孽海花》许为此类小说之代表作品也有商榷之必要。"谴责"只是一种"时期风格",经过曾朴整理增撰后的作品,却在不失其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特征。其立意重在纵向的历史画面而不是横向的社会图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郑晨寅 《中州学刊》2012,(2):172-176
明末大儒黄道周以其淹博宏肆之才、慷慨悲郁之情,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全面的仿写、续写,可称楚辞传播史上的独特个案。黄道周的生平经历使他在思想感情上与屈原有诸多共鸣之处,他从小开始辞赋创作,并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全面的仿写、续写。他的拟骚之作融合自身家国之痛,或发愤以抒情,或申论、演绎屈赋章句,虽是仿拟,形神兼备,独具面目,并对明末辞赋的创作与研究产生影响。作为屈骚的异代嗣响,屈子爱国、正直、执着等"普世价值"在黄道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黄道周生前所反对的异族之统治者对黄氏的尊崇、追忆,乃至后学对他的追慕与学习,均凸显出优秀文化超越政治、种族与时空的感染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德恒 《东岳论丛》2019,40(8):113-120
作为新文学巨匠的朱自清先生,其旧体诗词创作亦达到相当水准。抗战之前,因执教上庠之故,朱自清在旧体诗词方面进行了极其刻苦的学习、磨练。抗战期间,朱氏羁旅西南,家国遗恨,生计艰辛,回旋脑际,无时或已,内心的无限忧愁幽思,朱氏皆藉旧体诗歌托呈而出,故朱氏此一时段的旧体诗达到其个人创作之高峰,尤其是与萧公权赠答、酬唱之作,警句频出,奇思纷沓,堪称朱氏旧体诗词创作之翘楚。抗战胜利后,朱自清依旧坚持旧体诗创作,但闲适之作增多,其间思想性最强者是其述写内战的篇章。对朱自清旧体诗词进行深入探论,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朱氏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作协主办的权威刊物,《小说选刊》所选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新时期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走向。文本从小说形态、叙事方式的演变两方面,解读1981~1989年《小说选刊》自身的发展及其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燕华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74-176
作为中国作协主办的权威刊物,《小说选刊》所选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新时期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走向.文本从小说形态、叙事方式的演变两方面,解读1981~1989年《小说选刊》自身的发展及其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22,(2):142-149
世传张志和《渔歌》五首,实为一首,即"西塞山前白鹭飞"。最早著录张志和《渔歌》的为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附录为"遗迹"文字格式,标示"烟波钓徒玄真子张志和"仅"西塞山前"一首。《续仙传》本来记载唱和"共五首",但至晚唐五代模仿《渔歌》的作品增多,《续仙传》传抄者在写本上随自己所见而改易,遂有涂抺修改的"二十五""二十余"的不同版本传世。《渔歌》唱和初式结句第五字有一固定字,这由《经国集》载诸人《渔歌》唱和所证明,说明《渔歌》五首是唱和产物。南宋陈振孙之前尚未把五首《渔歌》视为张志和一人之作。苏轼与黄庭坚的"渔父"创作也证明张志和只有"西塞山前"一首。《渔歌》词名见于李德裕文载录、日人和作,约在唐大历至元和年间,而《渔父》词名在晚唐五代出现。故《渔歌》者,中唐之名也;《渔父》者,晚唐五代之名也。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上,多有对政治的观照和倾向。因为师承的缘故,成名初期的作品,张爱玲的文艺思想"右"倾,但是在作品中,也不乏对国民党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的针砭。解放后,张爱玲依据当时的文学创作标准,创作了包括《十八春》、《小艾》等一系列"左"倾作品。在离开大陆后,张爱玲又开始对其创作的"左"倾作品进行修改和删节,回归其"右"倾的文艺理念,同时,她还创作了《秧歌》、《赤地之恋》等多部"右"倾小说。但无论"左"倾还是"右"倾,张爱玲在作品中对世相的洞察和对人性的探索,才是其成为经典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诗圣"杜甫与"悲秋之祖"宋玉精神相通,宋玉的代表作《九辩》开创了寓悲情于秋景的全新境界,杜甫的七律组诗《秋兴》八首从意象、意境及精神境界对宋玉的《九辩》都有全面的承继与发展,由此而成为唐诗悲秋主题的典范之作,代表了唐诗悲秋主题的最高成就,既体现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兼容并包的好学精神,也彰显了文学发展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
姜秉熙 《河北学刊》2015,(1):205-209
概念作为哲学体系的支点,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该哲学体系的脉络。将不同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对比,则有助于确认各思想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发展顺序上的先后。本文以《列子》中的"天"概念为例,基于原文对其在具体事物、气化系统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作深入剖析,并将其与《老子》和《庄子》中的"天"作对比,发掘《列子》之思想体系与《老子》、《庄子》的联系与区别,并由此得出《列子》之气化理论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晚于《庄子》外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心爱之作.该书叙事技巧多变,创作风格特异,融合了各种文学创作体裁.通过探讨该小说中的侦探特征,揭示作者戏仿了传统的侦探小说.《洛丽塔》中的侦探特征可以透露纳博科夫创作的艺术原则,帮助读者克服阅读困难并带来发现的愉悦.  相似文献   

12.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3.
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构建中,刘勰"擘肌分理,惟务折衷"的思想态度使他对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思想观点、创作倾向保持一种较为客观的态度,因而能够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视野中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其"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思想方法,使他的理论建构能立足于广泛而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这样,《文心雕龙》能够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了先秦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整体面貌,成为一部"深得文理"之作。  相似文献   

14.
韩国良 《中州学刊》2015,(2):151-158
关于《诗经·商颂》的创作年代,虽然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争论,但是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仍在继续,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尽管主张"商诗说"的学者日占上风,但是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商颂》的赋诗引诗情况来看,《商颂》应为商人所作,否则,《商颂》何以在春秋时期那么受人重视就很难解释。从《商颂》的性质和语言形式来看,《商颂》应创作于商代中晚期。在今文诗三家中,我们只能找到鲁韩二家主张《商颂》为正考父所作的证据,而找不到齐诗学者也主此论的证据;今文诗家不仅在《商颂》是否为正考父所作的看法上不统一,而且在《商颂》究竟是"商诗"还是"宋诗"的看法上也不统一,这些分歧也为"商诗说"提供了反面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孔子"作"《春秋》所隐含的"大义微言"谈起,探讨了《吕氏春秋》被命名为"春秋"的思想史义趣。孔子《春秋》所赋之"义",是王道之公义。孔子这一"赋义"的宗趣,也为《吕氏春秋》所继承,它通过融贯诸子所自以为是的"圣王之道",来构建其所悬设之"圣王之道"。它对于"整全之道"的把握,及其对"意义世界"的建构使它在价值意义的追寻上"大出诸子之右"。  相似文献   

16.
阿瑟·米勒作品中有鲜明的生态批评思想.以<请不要杀死任何东西><不合适宜的人>和<推销员之死>为例,阿瑟·米勒的生态批评思想表现为,生态批评应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旨归、"生态为本"作为内核,正确看待和评价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及其所要揭示的真正内涵,才能正确评价人类在与自然生态互动过程中的一切活动,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一直在创作中自觉地探索各种叙述手法和策略,其代表作《宠儿》不仅代表了她傲视同侪的思想水准,还代表了她高超的叙事技巧,使该小说具备了复调小说的审美色调。本文从主体性、对话性和不确定性三方面探讨了《宠儿》的复调特征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当代小说《秦腔》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的精神意蕴是相通的:以家庭的兴衰变迁折射时代变化。在叙事手法上是相似的: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在《秦腔》中也有体现。从《红楼梦》对《秦腔》直接深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与当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同时当代作家应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文学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量,在吸收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9.
李白《送友人》之"友人"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名诗《送友人》之"友人"为谁,学界至今不得其解。从种种资料来看,"友人"实为范崇凯。范崇凯是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后应诏作《花萼楼赋》,为天下第一。李白此诗,盖是他15岁时在蜀中送别范崇凯赴长安赶考前之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今传范崇凯所作的《花萼楼赋》并《序》,并非范氏所为,而是高盖之作。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一生对《桃花扇》评价甚高,对《桃花扇》的研究也用力甚多。他幼时在阅读《桃花扇》时感动落泪,后又熟读成诵,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沉郁慷慨地朗诵其中曲文。他在创作《新罗马传奇》时,曲词宾白和情节关目对《桃花扇》多有袭用和模仿。在《小说丛话》中梁启超对于《桃花扇》在"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和"寄托之遥深"三个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梁启超对《桃花扇》的接受既是晚清民国时期《桃花扇》接受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可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一窥他的文学思想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