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别就明代开中法前的盐政体制,开中法实施的条件及状况,以及开中法对明代盐政的主要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明代最初仿元代成制建有一套盐制,开中法即在这一基础上产生。开中法原有临时性质,由于明代特殊的边备形势,才被固定下来,成为明代基本经济制度之一。开中法的实施,对盐商及政府盐政管理体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王朝对天津盐业的管理十分严密,搜刮也很严厉。盐税收入约占明王朝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一、盐法明代天津盐法凡三变:明初“开中法”,明代中叶“折色法”,明末“纲法”。成化七年(1471),北直隶、陕西一些府县发生饥荒。明政府召天津盐商输粮于这些府县,规定输粮4斗给一引盐。这是明承宋元旧制召商输粮于边,以济军粮的开中制度。开中制的实质是天津盐商以力役和实物向明王朝换取盐业的专卖权。  相似文献   

3.
盐政是清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获取高额收入,清政府特许商人从事食盐专卖,以国家机构进行管理,实际上是官府与盐商结合的垄断经营体制.专商制度的建立,使清代盐政保持了一段长时期的稳定.在清代前期近二百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利用这个制度,获取了高额的盐税收入,但是嘉庆以后,随着清王朝“盛世”的结束,盐政的稳定局面也发生动摇.各种弊端由潜伏转而恶性发作,终于导致严重的盐政危机.清代中期的盐政危机,主要表现在课款拖欠,引盐滞销与盐商破产.引盐滞销,课税拖欠已是各  相似文献   

4.
明初,泉州盐课为本色盐,作为盐课缴纳盐场的食盐主要借助“开中法”,由盐商运销,但因官盐运销成本高、利润低,盐商不愿报中,导致泉州盐课积压严重。福建相关官员为了避免盐课亏折阻滞仕途,于正统三年制定了让盐商在福建境内各盐场搭配支取盐引的政策。不过,新法不仅没有解决泉州食盐运销的实际问题,而且加重盐商运盐成本,难以真正缓解食盐积压现象。正统八年,在福建沿海卫所粮仓管理体制改变、卫所缺粮的情况下,新获得管理权的福建布政司官员奏准了浔美、〖HT5,6K〗氵〖KG-*2〗丙〖HT5K〗州、浯州三场盐课折米,盐折米充当卫所官兵的月粮。该法一箭双雕,既为地方卫所军饷提供稳定来源,又消除了官员盐课考核之困扰。正统年间泉州盐课折米涉及盐商利益与官员仕途,是开中法实际运行状况、地方军政演变和官员考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谢祺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2):131-142
在清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粮食保障体系中,淮盐商人从汉口、江西返程时运销粮食,作用十分重要,也是摊低销盐成本的重要环节.然而,清政府遏制盐商运销粮食获利,在坚持固定低盐价政策不变的同时,屡屡以优先保障下游地区粮食安全和公益性等口实,发动盐商捐输粮食,使得商人无法从食盐销售中取偿过度的粮食捐输负担.清政府的举措既有“重农抑商”轻视商人正当利益的思维,也有片面追求压低粮价的目的.同时历来存在的与盐政相关的陋规索需严重,腐败官员往往借用发动商人捐粮的名义,对商人进行盘剥,加上清朝在处理盐政陋规方面效果有限,导致粮食捐输和陋规不断增多,最终使得利薄的淮盐商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6.
唐代盐产考     
唐代盐政对中晚唐历史进程影响巨大,而唐代盐产情况则是唐代盐政实施的自然物质基础。它对唐政府的盐利收入,盐政机构的设置,官盐行销区域的划分以及盐商、盐贩的地域构成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唐代的食盐种类、盐场分布和食盐产量三个方面的梳理,以期时唐代盐产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唐代盐政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明中叶以降,两淮盐商子弟遭遇异地科考困境.为此,两淮山陕籍盐商、徽籍盐商合力多次通过盐场官员奏请创建盐场运学来解决这个问题,虽一再被朝廷否决,但终于万历十三年以山陕籍盐商子弟可凭“商籍”异地科考而获部分解决.未沾优惠的徽籍盐商被迫继续向明朝廷吁请创建运学,但因此举已不符实力强大的山陕籍盐商利益而遭遇掣肘,最终两淮运学即使在得到崇祯皇帝允可情况下仍不免创建未果.明代两淮运学倡设始末反映出两淮盐商在实力和地位上的两方面变化:一是明中叶以降,两淮盐商因整体实力的增强而使其政治地位逐渐得到提升,最终促使明廷出台举措解决其子弟异地科考问题;一是明代淮扬地区的盐商界是由山陕商人为主导的,尽管万历以后徽籍盐商实力大增,呈超越山陕籍盐商之势,但是,即便至明末山陕籍盐商在地位上仍不亚于徽籍盐商.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宁夏镇属九边重镇之一,军事地理位置颇为重要。由于明政府的财政严重依赖于盐政,这就使得宁夏的边储也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盐政。有明一代盐法变化颇大,就边储而言,最成功的当属食盐开中制。随着盐法的变化,尤其是在余盐买补制确立及叶淇变法之后,明政府财政收入不断萎缩,直至赤字,而宁夏镇的边储亦随之日渐空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明政府的边防力量。  相似文献   

9.
明朝对河西走廊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甘肃镇地处河西走廊 ,在明代国防安全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了确保河西走廊的稳定与发展 ,明朝对其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明廷通过直接拨款、减免税粮、开中法等手段 ,不断地向河西走廊划拨所需费用或运送所需物资。同时 ,河西走廊所在的陕西布政司亦采取相应的政策 ,从钱、物等方面对河西走廊予以长期的支持。通过中央和地方双重财政的扶持 ,使河西走廊始终起着稳定明代西北边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州卫是一支设立于通州的亲军部队,负责皇城守卫、宫廷侍卫,以及通州城的巡警、驻防等多重工作。它既具有明代军卫的一般特点,又因其亲军卫的身份和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体现出独特之处。通州卫所体现出的这种双重特性,反应了明代军事制度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为明代京卫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作为明代北京防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州卫所反映的军事实践与得失对当今国防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代解盐行销区域之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解盐行销区域的消长,反映了明代盐制演变中的一个特点:即前松后紧。明代前期,盐政制度稀疏而简单,强制力度且明显有限,越境销售因此习以为常,也就为以后争夺行盐区域埋下隐患;正德以后,食盐生产全面过剩,市场争夺日益激烈,行盐区划细密不足的隐患开始显露,于是,对行盐区划加以完善,使之更加细密准确,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弥补措施。明代关于行盐区划的种种争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解盐行盐区域的消长,也是这种特点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论明清时期的盐政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盐税收占明清时期财赋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因而被政府以专卖形式牢牢控制。但从明到清榷盐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从新的视角分析了这种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又从盐商资本流向及与封建官府的各种利害关系,指出了盐政变革的局限性和循环性,并将这种特性归属到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循环圈中。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两淮盐课“动关国计”,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盐商的大量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自己奢侈性的消费,其饮食消费对扬州饮食风尚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盐商对扬州饮食文化有着应予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曾经辉煌于四川盐业经济舞台上的陕西盐商逐渐走向衰败。就其客观原因来说是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府政策的调整、四川本土新兴盐业资本集团的排挤以及封建政府肆意压榨等因素的影响;就主观原因而论,主要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了陕西盐商的发展,以及窖藏、奢侈消费、墨守成规、思想保守等文化心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通过国内外一大批学者的共同努力,唐代盐业史研究被引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或从唐代盐业总体状况出发,或从国家对盐业的干预即盐政的角度,或对井盐、海盐、池盐分类研究.使唐代盐产量、产地、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盐商、盐户等问题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的突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领域和内容的拓展;二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但是依然存在研究不平衡、同类重复、研究面狭窄、缺乏整体性的理论框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范祥是北宋中期著名的盐政改革家和擅于治边的地方长官.他在主持陕西盐政期间,先后进行了两次盐政改革.他所创立的"钞盐法"对两宋及后代的盐政都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范祥盐政改革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对北宋中期范祥的盐政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福建盐运司所辖的盐区弊端百出。官、商、民、匪均参与舞弊,导致盐务部门无法正常运行。盐官贪欲大张,盐商多心存苦衷,沿海灶民等下层人民视制盐、贩私为谋生之道,亦屈就腐败的官场,盐的专卖制度则无法推行。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淮盐商的资本来源、增值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波 《兰州学刊》2005,(4):301-303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盐商资本来源的四个方面:即资本转移、资本继承、资本借贷和资本积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盐商资本的增值手段与方法.结合盐商资本的来源与增值的基本情况,本文认为,明清时期,两淮盐商资本依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特点,而且也正是这些封建性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向新的生产方式演进.  相似文献   

19.
《徽州社会科学》2006,(9):56-56
明代嘉靖、万历间休宁汪良举,其家族几代在淮扬间做盐商,生意做得很大。汪良举入仕由于政绩卓著,升滇南白盐井提举,专管滇南盐务。其下属们都从商家那里想法多收一点,给汪良举进供,汪良举面对白花花的银子并不动心。笑着说:“近膏者润,盐务肥缺都能捞点。但是也就有一点不愿染指的人呢!”他下令杜绝这类馈送,让灶户们宽松地生产,让盐的运销趋向正常,对盐务做了一些改革。汪良举因为世代盐商出身,熟知盐课利病症结所在,不到数月,盐灶盐商们都为盐务的整治而十分高兴。后来汪良举卸任归里,行前囊中仅俸钱百余缗而已。  相似文献   

20.
宗室开科是明代宗室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文章在梳理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明代宗室开科的原因、宗室举人的数量、科年分属、明代科举及第宗室的仕宦表现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