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建筑细部、建筑地域性与建筑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阐明现代建筑如何通过建筑细部体现建筑文化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从建设内容、形式表征、功能空间、材料细部、建筑现状与历史贡献六方面入手,对厦门市集美学村1910-1920年代之南洋风格的"嘉庚建筑"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梳理,研究其与闽南地域自然条件、闽南传统建筑文化、闽南地方建筑技艺的适应性关系,揭示其在传统建筑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对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是伴随人类从自然走向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的,它是人类在大自然的家园里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建造的生活空间。每一个民族在建造生活空间的发展史上,住宅建筑的传承与变异又是与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经济生活以及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布依族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体现了其物质文化现象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  相似文献   

4.
客都梅州的民居类型及其适应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俗称的门堂屋是客家民居的“原型”,是客家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客都梅州的民居建筑类型多样、形态各异,都是在门堂屋平面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充分显示出适应自然的地域性、适应社会的防御性和适应人文的教化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建筑文化"趋同"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由于建筑技术在建筑文化形成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建筑文化的营造中尤显重要.技术与文化同生共进的密切关系,使建筑文化在体现技术逻辑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时代性以及地域性特征.以建筑空间形态文化为例分析建筑技术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提出应理性认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充分理解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随心生"的理念以及"新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饰是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建筑的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主要反映在题材内容上现实与自然相结合,色彩上幽雅朴实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运用不同的装饰类别和制作方法在质感、韵味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看法、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海洋文化对潮汕近代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近代潮汕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以"电视栏目包装"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从接受者的心理来审视电视栏目包装的地域性及其表现。本文首先从本地地域性文化和异地地域性文化两个方面对电视栏目收视率的影响进行论述。接着从自然层面和人文层面来展开电视栏目包装与地域性文化关系的论述,指出电视栏目包装与地域性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指出电视栏目包装...  相似文献   

9.
传统自然认识论中的人文性与当代人聚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中国传统自然观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了理论上的统一,终于形成了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包括了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地理特貌的景观类别。中国具有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自然地貌、地域性民俗方面的差异所呈现的独特性,遍布于广大的城镇建筑与地理特征当中,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感情和审美习惯。历史人文景观所体现出的清晰的主脉,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有所契合,即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上的佐证,这些理论将人的行为与外部环境理解为统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 ,多样化的地域环境创造出了多样化的地域文化 ,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也都蕴涵着大量的传统文化能量。这类建筑凝聚了当地的人们所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修养 ,体现了他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次的理解。本文通过对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天后宫的历史、建筑形制及其引发的民俗风情的考察与分析 ,探讨天后宫的地域性传统文化内涵 ,并试图揭示它作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摇篮和天津民俗文化发祥地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前中国建筑地域性普遍消失的现状,分析了建筑地域文化消失和建筑技术全球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实例,分别从空间组合、构造方式和地方材料三个方面介绍了对传统建筑技术更新的认识。针对中国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中过度关注形式与符号而忽略建筑技术的情况,指出了以传统技术更新的手段来塑造建筑地域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它的起源依赖着自然界中的具有神灵的万物。北美印第安神话中对自然神灵的敬仰,体现出他们的自然崇拜的信仰。而蒙古族的神话是蒙古族文学的样式之源,反映了对自然界的渴望与依恋,并表达了对自然世界赖以生存条件的需求。虽然北美印第安神话和蒙古族神话存在着地域性、历史性等差异,但可以通过深入论证两者相通的神话主题内容、相吻合的自然观与宗教意识的共核等方面,揭开他们"万物皆有神性"的自然崇拜观念的本质。从自然崇拜角度分析北美印第安神话和蒙古族神话,使它们都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及不朽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面临着使自然与文化之界线再次呈现为一个重大问题的新语境:其一,是消费社会的到来。它将商品变成符号,将使用价值置换为符号价值,将物质消费转化为符号消费,这结果就遮蔽了人之真实的和自然的需求。其二,当代高新技术正创造着一个跨越了自然与文化之传统畛域的新现实,哈拉维以"赛博客"名之,它既非自然亦非文化,而是二者的混杂。其三,由于文化总与地域性相关,全球化作为一种"解域化"便意味着文化间的相互越界和冲突,以及各种文化对其合法性的竞争性主张。这些主张无不诉诸一个超越自身而普遍和绝对的"自然",但是,究竟谁是"自然"的权威代言人?新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自然和文化的界定和再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镇建筑逐渐形成多元多价的繁荣景象.但大都局限在"形式本位"上,缺乏对城镇地域性特色、历史文化的探究和传承.为此,需要探索出一条现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之路,使城镇建筑能展现地域性特色、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同时也更符合时代需求.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花腰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稻作文化"的服饰文化。花腰傣妇女服饰不仅体现了服饰保暖御寒、遮羞、美化的基本实用功能,也折射出"花腰傣"这一特殊群体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多元性、象征性、原生性等文化现象,以及和谐、融合、符号、传承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6.
批判性地域主义是当今世界建筑界的一股重要思潮,本文作者在简要论述了它产生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后继而着重对当代西方众多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师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这些建筑师在创作中主要从形态学与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场地的自然品质等三方面来赋予建筑以地域性、场所性。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彝文典籍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理念,来源于先民天地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他们的自然崇拜活动中,不仅体现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更有着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彝族传统文化同样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彝族的兄弟意识、社会结构、伦理教育与女权现象中.  相似文献   

18.
云南彝族的图腾崇拜、建筑、植物等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彝族园林在表现主题、地形特征、园林形态、建筑形式、庭院布局、装饰装修、小品、植物等方面体现了彝族追求与自然协调统一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花腰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稻作文化”的服饰文化.花腰傣妇女服饰不仅体现了服饰保暖御寒、遮羞、美化的基本实用功能,也折射出“花腰傣”这一特殊群体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多元性、象征性、原生性等文化现象,以及和谐、融合、符号、传承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0.
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厚,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它的多元宗教尚体现出交融与和谐共生的特点,茶马古道区域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其文化呈现出相互融合的现象,区域内商品贸易的交换性和互补性,使得各民族长期以来自然形成了相依相存,和谐共生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