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海外并购?从战略价值上看,就是想一改“产品优质,但品牌价值低下”的状态,通过并购,实现品牌价值飞跃。这种战略没有错,但问题是,看似有很多海外并购的机会,但真正优质的并购对象的机会不多,中国企业之间的海外并购战,经常要“窝里斗”,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家究竟要不要干预?  相似文献   

2.
周务本 《经理人》2012,(5):98-99
赴美并购无障碍?欧债危机如何根本解决?民企的下一波投资机会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浅析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某些企业带来了机遇。吉利公司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收购了沃尔沃,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但是对于吉利来说这仅仅开始,并购最终是否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吉利日后对沃尔沃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研究运用财务指标法进行并购行为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分别对总体公司、收购公司、目标公司的并购前、并购当期、并购后的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表明并购行为对公司总体、收购公司以及目标公司的绩效影响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使我国长达12年的并购贷款终于解禁。并购贷款的发放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将促进我国企业运用并购贷款进行杠杆收购。本文以《并购指引》为分析背景,从并购方的角度,探讨基于并购贷款的杠杆收购业务流程及其面临的风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经典并购理论认为,并购者以追求协同效应为目的。我国证券市场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些并购案例却显示出相反的情形——并购者利用其控制性地位获取巨额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直至掏空上市公司,并购的异化由此形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以发行管制、股权分置、并购监管不力和会计准则存在漏洞为制度背景,构建了一个以预期控制权私人净收益函数为核心内容,能够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并购异化现象的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随后对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的众多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引伸出了治理并购异化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企业的并购其本质是对被并购企业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吸收。一般而言,房地产并购有两种模式,一是房地产股权收购,一是房地产项目收购。股权收购与项目收购比较起来,具有更为快捷、便利的特点,但在方便、宜行的同时,也蕴涵了巨大的法律风险,本文全面分析了股权收购过程中存在的目标公司、股权本身、房地产项目三大法律风险,并结合实践操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民企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由于这种原因,很多海外并购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吉利成功的收购沃尔沃成为民企跨国并购的一个里程碑。本文从并购融资角度分析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重大事件。通过分析吉利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等来探讨其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9.
企业收购兼并作为企业组织形态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直接涉及到相关方的利益动态变化,包括当地政府、企业、职工等并购相关方面的利益。公司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相关方的利益关系能否实现有效均衡,相关方的利益均衡不但是有效并购的重要前提,更是推动有效并购的直接动力。本文将对于企业收购兼并的意义展开探讨,又详细分析了企业如何在收购兼并的背景下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0.
陈颀 《经营管理者》2012,(5):203-2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商业银行实行海外并购的战略举措也越来越频繁。2008年,招商银行对香港永隆银行实施了全面的收购。本文利用考察企业并购绩效的常用方法——因子分析法,以招商银行13个指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并购绩效的综合得分模型,考察了其自收购前两年到收购后两年的绩效。研究发现,在实施并购当年,招商银行的综合得分在5个考察年中不够突出,说明此次并购从短期来看,其协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结束,证券市场将彻底告别以往的"股权分置"状态,迎来新的"全流通"局面。全流通时代并购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会出现战略性并购大幅度增加、收购方主动性增强且并购动因理性化、出现更多的要约收购、收购支付方式多样化、、让价格市场化以及外资并购更加活跃等新特点。与此同时,全流通时代的并购也存在关联交易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并购效率低、买壳上市后的公司运作不规范以及外资并购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潜在的市场垄断威胁、并购引起失业以及恶意并购等问题。要完善全流通时代的并购,政府、责任机构以及上市公司都责无旁贷。政府部门和责任机构应完善并购立法,出台关于关联方并购的政策,规范关联方并购,完善协议收购制度,加大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减少政府部门的介入,建立公平并购重组市场。上市公司自身应明确并购动机,实现价值最大化,变更支付方式,提高并购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事实上,微软因现金不足无法实现收购就表明了雅虎抵制微软收购的初战告捷。微软放弃收购雅虎再次证明,企业间并购是一种融合,而不是并购者预期的结果多么诱人2008年5月4日,微软公司宣布:撤回收购雅虎公司的提议。这意味着,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微软收购雅虎案暂告一段落。微软为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伴随着这-里程碑式的国际收购的进程,各种声音也层出不穷,吉利通过跨国并购能否获取核心技术?谁是此次并购的赢家?沃尔沃能顺利进军中国市场吗?对于一个民营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猜测,也让我们想起各界对于联想通过收购IBM PC部门,成为世界性PC供应商得失的评价、华为试图并购3com遭美国国会阻止以及中石油并购尤尼科未果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众多公司将收购、兼并等作为企业战略性资源获取和扩大企业规模的重要方式,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企业并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以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为例。重点分析苏宁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并购前企业的特点,并购的动机,以及并购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并购过程中要加强对财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1月份,国内披露的大型并购就有三一重工3.24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斥资3.35亿元人民币并购波兰HSW公司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山东重工3.74亿欧元收购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国家电网公司以3.87亿欧元收购葡萄牙电力21.35%股份。当全球跨国并购交易尚未恢复到2007年历史最高水平的时候,中国企业却风生水起。现在企业并购如此频繁,但是其中的财务风险却必须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李娜 《经营管理者》2013,(28):146-146
2006年丹东客运公司被辽宁虎跃快速客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此次收购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合并报表的处理,阐述了企业合并的作用以及合并后的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7.
税收问题贯穿于公司并购过程的始终,并且影响并购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税收问题对并购对象选择、并购出资方式和收购融资的影响,指出企业并购过程中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高辉  李莉 《决策探索》2007,(8):24-25
一、企业并购的动机 企业兼并与收购是企业资本营运的重要形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企业的兼并收购活动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从最早的平行兼并浪潮至今,它共经历了5次企业并购的浪潮,且有一浪高过一浪的势头.在我国,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活动也日益普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推动下,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00年全球并购交易额达到3.4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三大并购市场,并购价值达GDP的15%.企业并购为什么能受到众多公司的青睐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  相似文献   

19.
冯坡 《经理人》2011,(1):72-73
近一年来,在国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鼓励并购重组激励下,央企重组、资源类企业整合等方面的并购行为大幅增加。同时,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快速恢复过来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加快海外扩张步伐,跨境并购交易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兼并与收购发生法律效力后,从法律上讲该项并购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对并购企业来说,兼并与收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在1992年深入调查了英国最大的100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涉及50项并购交易超过130亿英磅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有54%的并购被认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后期整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收购兼并之前,只有不到20%的公司考虑到并购后如何将公司整合到一起;而并购后所能够产生的成本节约、销售增长则被大大地夸大了。”企业并购重组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