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与正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外学界重点关注和讨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根源于物质实践而不是抽象的观念,因为,他的正义思想突破了传统分配正义的局限,是唯物史观视域中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的有机统一。其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有机统一的正义思想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中。对"马克思与正义"的问题,"伍德-胡萨米之争",双方虽各执一端,但都局限于分配正义。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也没有达到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高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的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核心的、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统一的正义观,是对资产阶级以平等权利为核心的抽象正义观的超越,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是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的,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性依据,也是破解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关键概念。洛克将劳动确立为所有权的根据,实现了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正义信念。黑格尔在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贱民的反抗”揭露了以资本主义所有权为基础的市民社会正义的虚伪性。黑格尔的思考推动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考察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实质,进而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特质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梳理,考察了劳动和所有权从同一到对立的转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渗透的资本所有权对劳动奴役的非正义性,由此揭露资本主义鼓吹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伪善本质,要实现实质正义必须超越资本所有权实现劳动正义,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4.
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异化思想应用于生态哲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引发的全面异化带来资本主义无力解决的生态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作者着重阐释了异化消费批判,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化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中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7.
纯粹的时间概念一直不是社会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只有其度入了社会性,特别是现代性之后,时间性设置才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而这恰恰孕生着社会速度的问题——一种时间性设置的加速的状态。文章试图分别从韦伯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中阐释社会速度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呈现路径,且它的呈现背后有一种正义与非正义的纠合——一种社会速度的正义与非正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城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诞生以来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得到许多哲学家的继承与发展。与十九世纪相比,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得到发展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二十世纪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这主要表现在影响范围的扩大化、适用范围的微观化、表现形式的隐性化和超越方式的非暴力化。探析马克思异化理论在二十世纪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凸显其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人道主义问题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在历史不同阶段反复出现并不断深入,但是人们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误解以及其根本性质没有得以澄清;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理论本身逻辑进行研究,探索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理论内涵以及其思想所实现的根本性变革,试图挖掘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特殊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代主流政治哲学对正义(公平)概念的建构,既是对商品交换价值的盲目崇拜,也是对那种无言的、感性的实践世界源泉的封锁。基于历史原则和现实原则,马克思从对正义信条的经验辩护转向了正义的拟喻性本质,将时代正义概念的谬误起源,聚焦在正义想象和正义理论对财产主题的关注上。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的思想价值在于指明了正义观念在资本主义时期的基于较低层次经验知识“内涵”,也就是有关商品价值形式所建基的法、道德的一般理论。现代人们表达这种思想的法律、道德概念或术语都有一个掩盖剥削的外在化的发展历程。对于正义、公平的含义,应当在比主流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现实得多的范围内加以把握,在应然世界和实然世界的矛盾澄明中,摆脱关于神圣化正义论之哲学论述。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9):81-85
马克思的理论往往蕴含着强烈的批判性价值,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他的异化理论之中。这种批判性价值首先来自于马克思对前人异化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来源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性分析,他从四个方面强烈批判了资本对人的异化,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理论蕴含的批判性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的批判性价值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后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成为人们认识晚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重要思想来源。同时,它的批判性价值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人们认识当代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矫正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推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女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女性面临的各种问题一直以来也备受社会关注。西方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别异化理论。她们认为,当代社会女性异化表现在两性关系领域、家务劳动领域、心理和精神智力领域等。而消除异化实现女性解放需要通过消除性别角色、提高女性经济地位、扩大女性政治参与权等途径来实现。她们的探索为人们理解两性问题、实现性别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5年前)中,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因为没有现实基础,所以只能停留在虚幻的伦理批评之上。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批评在马克思那里便失去了张力。到了马克思的后期著作(1845年春以后)中,已经产生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虚幻的伦理批评尽管高调但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回到现实的历史批评,才能找到异化产生的根源。或者说,异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必然性。为了消除异化,只有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使人重新获得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法的正义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上,人们传统上倾向于重实体正义、轻程序正义,甚至认为实体正义决定程序正义。实际上,程序正义具有独立于实体正义的价值,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但又不能把程序正义绝对化。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异化的产生和消除,以及社会异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个人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中才能获得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从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提炼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纬度上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而且这些理论中蕴含的社会价值批判纬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其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法理学等学科视角来评述资本主义分配的正义性。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合乎经济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是正义的;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是非正义的;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正义具有片面性、虚伪性,自由、平等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尽管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张力,但从辩证逻辑上看,其理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那种认为马克思拒斥分配正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发展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