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中传统民居的石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群类,它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关中特有的自然与文化环境。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打磨,形成了特有的审美文化内涵。在对丰富多彩的历史遗留进行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柱础、门枕石和拴马桩三种代表性的石雕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时空特点,展现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北方的民间美术中,拴马桩被视为雕塑艺术类的杰出代表,具有文化上独特内涵。其文化内涵体现在良好的融合了西北草原文化风格的人物造型样式和中国传统雕塑构件的构成形式,具有重要意义。拴马桩柱首而作为这一个独特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柱首的纹样雕饰是民间美术史重要的研究内容,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应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技术 ,得出了横向承载桩柱土反力随挠度及深度的变化规律 ,并应用数值分析方法 ,计算了桩柱的承载能力及刚度 ,对于横向承载桩柱的设计和使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族石雕以其特殊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民间实用美术的功能。文章主要从石雕在生活中的应用,石雕的文化内涵及今后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论述水族石雕艺术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人工挖孔桩因其单桩承载力高、施工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在我国土建行业的基础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由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等原因,常会导致桩身质量缺陷和施工安全问题。本文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总结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施工安全要点,对文明施工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路基高度及时间的变化规律。在路基填筑期间,桩土应力比并非常数,基本上在1.0~2.0之间变化。在荷载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长,桩土应力比随之增大,但变化幅度较小。该成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热学理论,给出桩土温度场偏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结合低温稳定多年冻土区地质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求解,分析静钻根植桩回冻过程桩土温度场随时间的分布变化规律,讨论水泥掺入量及水泥土的水泥浆体初始拌入温度对回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下2 m以内桩土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较明显,水化热对1.5倍桩径以外及桩底1~2 m以下范围桩土温度影响甚微,17 d后桩侧温度回冻至0℃,27 d桩侧温度降至-0.5℃以下;水泥浆体初始拌入温度每升高5℃,回冻时间增长5~6 d;水泥掺入量每减少10%,回冻时间缩短1~2 d。静钻根植桩的温度场同样受水化热影响,但回冻时间较短;通过调整水泥浆体配合比和降低水泥浆体初始拌入温度可兼顾水泥土强度和回冻时间要求,达到提高承载力、缩短施工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通俗文学领域,也就是民间写作领域,亦或称作坊间文学界,尤其以通俗小说为代表,现代化运动在明清时代已经开启.它和官方文学的现代化言说呈一种错位状态.通俗文化是一种与上流文化完全不一样的传统.明清通俗文化的集中代表民间写作的兴起是一种思潮的表现,呈现出开放性、平民化、世俗化、悲剧精神等品格.运河文化圈兴起的商人文化和城市文化推动了民间写作的兴盛.  相似文献   

9.
在石灰岩溶洞发育地区采用深基础常会遇到因为溶洞、石笋等分布广泛而 造成施工困难,建筑成本加大等情况。无桩靴夯扩桩可以通过机械扩大桩端,挤密桩固 土,提高单桩承载力,不需将基岩作为持力层,大大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建筑成本,是石灰 岩地区使用的有效基础形式之一。本文讨论了在石灰岩地区采用无桩靴夯扩桩时设计及 应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湘南民间石雕内容内涵丰富,形式优美,实用性强,是过去湘南人对功能追求和生活品味倡导的结晶。本文从湘南民间石雕的文化特征与现代人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关系来分析借鉴开发的可行性,探研在现代建设中借鉴开发的形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徽文化中徽州雕刻的艺术美令世人瞩目。徽州雕刻包括徽州地区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等民间工艺,它们广泛应用在徽州地区各村落的门套、屋顶和柱础等古建筑装饰上,使其建筑极具艺术之美。徽州雕刻是明清时期崛起的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特色。徽州雕刻在艺术风格上注重张力、构图饱满、图像抽象、雍容华丽,焕发出健康向上的气息,表现了徽州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相似文献   

12.
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进行溯源,就我国狮子、石狮、绥德石狮、绥德炕头石狮出现的时代、文化背景、传承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对绥德炕头石狮的艺术风格、雕刻手法进行了阐述,从而说明:绥务炕头石狮这一特殊的民俗工艺品,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陵川书鼓砖雕产生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陵川县境内最近发现的两千余块书鼓砖雕艺术图案作品,是中国境内首次在以县为单位的地区发现的传统曲艺曲种与砖雕工艺美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为研究晋东南地区在清代时期的曲艺兴盛提供了佐证,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砖雕工艺在本地区曲艺兴盛的情况下转化为一种民俗事象之成因提供了前提。文章从陵川书鼓砖雕形制概念、书鼓说唱在本地兴盛情况,书鼓说唱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砖雕艺人和本地说唱与民众思想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阐释,以期对此文化现象的深层次揭示、研究提供前提和可资参考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读唐五代女性诗歌,发现其传播方式有:石刻———女皇帝、皇后女性意识的流露;驿壁屏风———公主的控诉;袍、树叶、金锁———宫女的愿望;燕足、石壁、写真———弃妇的哀怨;龟形———征妇的渴望;寺壁、观壁———勇敢女子宣言;红绡帕———“疯女人”行动;青楼妓馆的墙壁———妓女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国邮政的实际 ,全面论述了中国邮政技术进步的现状 ,深入分析了观念落后是制约邮政技术进步的思想因素 ,资金不足是制约邮政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 ,市场主体身份不明 ,缺乏技术进步的压力 ,科研与生产脱节和科技人才不足制约了邮政技术进步的实施。提出了促进中国邮政技术进步的对策 :加强国家邮政局对邮政技术进步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邮政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设备的作用 ,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加强邮政科技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湘西民间家具的设计思想与文化内涵反映了湘西地区长期以来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变迁。湘西民间家具保存了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与习俗,见证了湘西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与历史变迁;湘西民间家具的文化气质体现了湘西人对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之情,蕴含着湘西人自然观、审美观和生活观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湘西民间家具的造型淳朴、雕工精细,雕刻题材丰富等造型与装饰特点体现了湘西地区文化与审美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湘西民间家具在布局与陈设的反秩序特征,集中体现了湘西人对人与自然的尊重;湘西民间家具的就地取材、生态环保、朴实无华、经久耐用,展现了湘西民间家具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邮政物流业务网络资源亟待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邮政物流业务现有的网络资源 ,并分析了该资源的运营欠佳之处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 ,构建现代化邮政物流业务网络  相似文献   

18.
剪粘是闽台独特的民间美术形态之一,它的区域性特点使其长期不为人们所关注。针对闽台传统宫庙剪瓷雕的艺术形态与现状,对闽台传统剪粘艺术的历史渊源、装饰技艺及工艺特色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发掘和认识剪瓷雕艺术,进一步感受闽南民间美术所涵盖的原创魅力和审美视角,不断增强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从塔身造型、塔体结构、塔檐样式、雕刻艺术以及塔心室构造等方面探析福清瑞云塔的建筑特征,指出其建筑造型上承福建唐、五代楼阁式石塔、受两宋、元以及明代早期楼阁式石塔影响较大,并对福建明末和清代楼阁式石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福建沿海地区古塔的建筑形制与石刻工艺水平,并具有多样化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中古时期,墓志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完备的文体形态,形成了特定的书写规则。首先,中古墓志铭是由多重载体构成的特殊体制,至少存在文本、书法与实物三重载体。其次,中古墓志铭的文体特征表现为志铭分撰现象更加凸显,墓志与诗体进一步交融,铭文的体式逐渐丰富。再者,唐代墓志铭的书写规则主要有逐步完备的题款、偶尔出现的注文、特殊的平阙格式。最后,墓志铭的集本与石本文字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比较集本与石本,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墓志铭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