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水浒》学兴起十多年来,打破了《水浒》学研究的沉寂状况,甚至与红学相比,其热的程度并不逊色。不但研究文章各刊物开始多起来,而且一些难解之谜也不乏探讨文章出世。如:施耐庵问题,简本与繁本问题。至于人物论则更多: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等,尽管是老题重谈,但也各有见地。可是作为梁山泊的领袖宋江,则不多论及。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是还没有冲破“评《水浒》”时的蕃篱,可见宋江评价之难。宋江评价之所以难,其核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以“反抗政府”、“仇视外寇”为主要内容的“水浒精神” ,是鲁迅在对古典文学名著《水浒》的研究中提出的独到见解 ,鲁迅以此为契入点考证了《水浒》的故事流变、版本演化等问题 ;对“水浒精神”的审视 ,是鲁迅“从小说来看民族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选》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则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则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  相似文献   

4.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卷头语) 《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的真人真事 王利器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 周绍良《水浒传》与《宣和遗事》 高明阁鲁迅的“施耐庵”为繁本《水浒》作者之托乞说无可置疑——兼忻关于施耐庵的墓志、家谱、诗文、传说之俱准征信 张国光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 唐富龄从《水浒》成书的过程谈对《水许》的评价 黄瑞云《水浒》四论 常林炎 常河《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王齐洲谈《水浒》的“忠义” 葛楚英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发展 熊文钦 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 陈周昌《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 李法白 刘镜芙谈谈《水浒》的语言艺术 何士龙《水浒》的情节安排 林文山  相似文献   

5.
古典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卧闲草堂”评点(以下简称“卧评”),对《儒林外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精妙的论述。其中关于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点评,对于我们探求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描写理论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将对“卧评”关于《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描绘手法的点评作一番浅显的探讨,从而稍稍体味“外史纪儒林,刻划何工妍”的高妙。一、给风给水,直书其事“卧评”在《儒林外史》第四回总评中说,作者刻画人物“乃绘风绘水之手段”,“直书其事,不加断语,其是非自见也”。在第三回总评中也说:“作者之笔,其为文如雪,因方成,遇…  相似文献   

6.
梦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自古以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箸超在《古今小说评林》中甚至说:“中国小说,无一书不说梦。”在描写梦境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清代红学家、护花主人王希廉指出:从来传奇、小说,多托言于梦。如《西湘》之草桥惊梦,《水浒》之英雄恶梦,……各有不同,各有妙处。《红楼梦》也是说梦,而立意作法,另开生面。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  相似文献   

7.
张岱与《水浒传》关系密切,曾序水浒绘画、评水浒小说、题水浒牌赞、载水浒演剧、写水浒杂剧、观水浒传奇、听水浒说书、记水浒雕刻,接受方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当时并不多见。这些接受活动主要发生在明亡以前,几乎不涉及民族意识。有关接受活动的记载,保留了文学、美术、戏剧、民俗、说唱、雕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张岱对《水浒传》文本的接受,在艺术方面,高度赞扬其艺术技巧;在思想方面,鲜明主张“忠义”说,强调惩恶除奸、嫉恶如仇、敢于反抗。张氏“忠义”说虽非新论,在天启、崇祯年间却有着独特的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到封建社会后期,上层人物对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大都十分卑视,或是从表面上贬低它。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法令,直到士绅的社会舆论,每每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予以排斥和严禁。《晋书》以稗官小说入史,这类书还非文艺作品,已难免后肚之讥,至于以后李贽、袁宏道等人以《西厢》、《水浒》与《左传》、《史记》并列,那就受到程朱门徒公开而肆无忌惮的非议了。晚明通俗小说作家冯梦龙提出小说对人的启发,可以“为六经国史之辅”。他的目的还是为警世着想,从封建的角度为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爭一席之位,但这一点也不为当世所容,甚至被目为离经叛道之辞。  相似文献   

9.
《水浒》在我国是一部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长期以来,它在社会各个不同阶层中均有较大影响。历来因评论者立场观点和政治需要不同,往往对它作出不同的结论,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前几年,“四人帮”从反革命政治需要出发,在评《水浒》问题上,更是别有用心地制造混乱,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他们肆意割裂毛主席过去对《水浒》的全面评价,利用、歪曲一九七五年毛主席评《水浒》的  相似文献   

10.
过去胡适攻击金圣叹是为反对农民起义而批改《水浒》。其实,金圣叹评《水浒》首先是为了宣传它的进步内容。 原本《水浒》对任何一个英雄人物都没有写好,而且还歪曲了他们,如鲁达、武松的出家圆寂,就不是英雄人物合乎逻辑的归宿。经过金圣叹的删改,对这些英雄形象进行净化与加工美化,《水浒》才真正成了“旨在反抗政府”的书。  相似文献   

11.
丁耀亢及其《续金瓶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小说批评家刘廷玑早就指出,中国小说的创作有一种续书的传统。时至康熙年间,续书之多,已经到了“不胜枚举”的地步。就“四大奇书”而言,《三国》有《续三国》、《后三国志》,《西游》也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水浒》有两种《后水浒》,而“《金瓶梅》亦有续书”。刘延玑所说的《金瓶梅》续书,就是指紫阳道人丁耀亢所撰的《续金瓶梅》。其实,早在《续金瓶梅》之前,就有一部名叫《玉娇李》的《金瓶梅》续书问世。据袁中郎说,此  相似文献   

12.
《水浒》是一部思想内容复杂、在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古典名著。如何正确评价、利用这份文学遗产,是文学史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水浒》的评价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万恶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险恶目的,肆意歪曲毛主席对《水浒》的评论,发动了一场所谓“评《水浒》、抓投降派”的政治运动,把《水浒》描绘成一部“走资派”的外传,以影射、攻击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四人帮”的这一阴谋活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政治后果,也给《水浒》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混乱。许多文章已经揭穿了“四人帮”借评论《水浒》篡党夺权的阴谋伎俩。但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评论《水浒》,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腰斩、评点《水浒》一事,迄今已经过去三个多世纪。三百多年来,社会制度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变了,可是金圣叹所招致的非难却历久而不变。封建时代的正统文人,骂他“启闾巷党援之羽,开山林啸聚之端”(清·龚炜:《巢林笔谈》),“其罪不可胜诛”(清·归庄:《归玄恭文续钞·附录·诛邪鬼》),谴责他煽动百姓造反;在新的时代,特别是“四人帮”评《水浒》期间,一些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理论家”,又说他“替皇帝  相似文献   

14.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水浒》,它是一部从属于地主阶级政治、适应地主阶级政治需要的文艺作品。这部小说,妄图用封建阶级之“道”,来维护封建制度之“天”;用封建地主阶级的“忠义”观念,作为腐蚀、瓦解以至扼杀农民起义的招降幡,宣扬革命农民可以对封建统治阶级尽“忠”尽“义”,而“归顺朝廷”。批判《水浒》宣扬的投降主义,就必须对它所鼓吹的“忠义”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小说。只反贪官,不反皇帝,鼓吹招安好、投降好,就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但是,过去许多《水浒》评论者,不仅对《水浒》的投降主题极力加以掩盖与美化,而且对其投降主题的形成也作了种种歪曲。有的说《水浒》“是民众、艺人和文士的集体创作”,有的说《水浒》是“在长期积累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对待《红楼梦》中的伏笔问题伏笔,是中国小说文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研究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伏笔艺术,最早见于金圣叹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认为其中不少写法,“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以后到了脂砚斋等人评《红楼梦》,认为其中不少写法是“伏线”、“伏笔”、“伏后文”,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等等。然而今之研究《红楼梦》者,却很少接触这一课题,原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学评点大家。他所评批的《水浒传》,由于分析透彻,立论高奇,见解独到,300多年来流传最广,向被《水浒传》研究者所重视。他还批过《西厢记》,写过《杜诗解》,但成就远不如《金批水浒》,以致许多人径直称他为“小说评点家”。在《金批水浒》书前,金圣叹写有几篇总论《水浒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文字,其中以《读第五才子书法》最为读者所称道。这篇名为读书指导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水浒》艺术论。他分别从创作和欣赏的角度对《水浒传》的创作动  相似文献   

18.
清初金圣叹评《水浒传》曰:“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闲斋老人为《儒林外史》作序时也指出:“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演义》,世称四大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鉴于《水浒传》等章回小说的影响,清末文论学家王钟麒将“皆有深意存其间”的“吾国小说”与“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的一些中外小说相比较时说:“萃新小说数十种,能有一焉,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影响之大者乎?曰:无有也。萃西洋小说数十种,问有  相似文献   

19.
《水浒》作者,在写本书回目之前,写了一段“开场白”,题为“引首”。讲的是梁山起义人物出世以前,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到仁宗嘉祐三年这百年间的简史。我们过去看《水浒》,对这段“引首”很少注意,往往顺手翻过。其实,它很能说明作者的唯心史观和反动的创作意图,对我们认识这部小说彻头彻尾的反动性,颇有帮助。捏造历史为封建王朝唱赞歌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这一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点明《水浒》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20.
《水浒》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它所反映的广阔社会生活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容,足以“八面受敌”,让学者们世世代代讨论下去.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本世纪初燕南尚生在《新评水浒传叙》就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了该书的内容:“述政界之贪酷,差役之恶横,人心之叵测,世途之险阻,则社会小说也;平等而不失泛滥,自由而各守范围,则政治小说也;石碣村之水战,清风山之陆战,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则军事小说也;黄泥冈之金银,江州城之法场,出入飘忽,吐嘱毕肖,则侦探小说也;王进、李逵之于母,宋江之于父,鲁达、柴进之于友,武松之于兄,推之一百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