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试图依循新闻改革思维进路,从传媒组织演进的角度理解当前的媒介组织形态及其格局。又试图阐明媒介组织形态变迁与社会历史转型的功能要求之间的逻辑关联。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解读,这一逻辑起点始于"单位"。在大跨度的历史变迁中,本文将媒介(报业)组织置于秩序的分析框架之内,由之产生了两个比较性的概念:封闭秩序与开放秩序。运用这一框架,本文通过整合新闻改革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有效解释了媒介组织在演进中重构报业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传媒关于公共卫生危机的报道大幅增长.其中的一部分事件,可以说是"媒体制造"版的"伪公共卫生事件",使受众和社会付出了相当大的成本."伪公共卫生事件"与传媒报道的操作失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运用媒介事件理论,剖析了"伪公共卫生事件"的建构过程及其内驱机制,揭示了商业主义、煽情主义对传媒建构公共卫生风险议题的伤害,提出应参照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从新闻实务和职业伦理规范等层面来防范"伪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应从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入手,推动公共卫生危机报道.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通过媒体的报道瞬间传遍全球,之后中央电视台和四川地方视听媒体超长时间的直播,不仅创造了我国传媒播报史的记录,更将全国、甚至部分地球村村民召唤入一次重大的"媒介事件",这一媒介事件更是一次隆重的媒介仪式,其仪式功能实现了国家、国人/族的整合,自然与人类冲突的紧张感通过国人/族团结一致对不利于抗灾言行的征服得到缓解,国人/族的凝聚力通过国家领导人得以附着在国家这个想像的共同体上。  相似文献   

4.
邢彦辉 《云梦学刊》2006,27(6):153-155
传媒生态平衡有利于媒介生态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媒介的可持续发展。传媒生态的平衡决定着媒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能不能实现。媒介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传媒生态资源的整合与媒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制约我国传媒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等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物质媒介是人类无机自然、有机自然和社会三大存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奠定了不同文学形态的指意实践。从内部研究而言,媒介与文学形式具有深刻关联,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媒介中的形式,媒介依靠形式才能被觉察,媒介与形式构成整体并重新整合为进一步的艺术内容。从外部研究而言,媒介决定文学情境,新媒介文学情境中,文学活动通过文本建立艺术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的衍生产业。如今媒介从物质媒介演变成文艺媒介,文艺媒介分为物质基础、指意符号和文化属性三个层面,这是沟通传统文学与新媒介文艺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所催生的程序化创意颠覆了传统广告创意的核心逻辑,对广告创意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广告形态与媒介技术的关系演变历史来看,广告形态的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广告创意人与媒介技术的共生作用,但作为广告创意主体的广告创意人对媒介技术的态度却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从质疑、排斥甚至拒绝再到接受共生.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将在未来广告创意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促使广告创意人重新思考和适应其自身在未来智能广告创意生态中的位置,着力推动人类智慧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广告创意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双重优势,实现新技术背景下的智能创意升级及价值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7.
作为消费社会资本平台的当代传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勇 《北方论丛》2009,(1):58-61
在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媒介的作用不只表现在观念层面,还体现在基础层面.在这一层面,媒介文化生产可以直接转化为资本和现实生产力.具体来说,媒介不仅身体力行作为资本操演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鼓动社会各领域文化纷纷向资本与消费文化靠拢,并把这种靠拢塑型为普遍的价值趋向.这种普遍性价值趋同效应可以结合传播学的"内爆"理论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视域下的网络沉溺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媒介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网络沉溺的危害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沉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沉溺来自于网络内容的诱惑,而本文则从媒介形式的角度,探讨网络空间与网络沉溺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人们认识网络沉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网络空间所呈现的三重视域--客体技术层面、主体性意识层面、主体行为层面,并基于此探讨网络媒介形式、使用媒介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空间行为特性等方面与网络沉溺的关系,并认为网络媒介的双向去中心的互动、意向性的行为方式以及虚拟实践中的多重自我身份等由媒介形式所形成的特质,构成了网络沉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长远来看,网络空间的形式特质将比网络内容的影响更为隐蔽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以点对点互动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快速崛起,形成重构现代视听传媒的强大冲击力。现代视听传媒是与传统广播影视有本质区别的新型传媒形态,它从传播模式、接收方式、集成平台、媒介形态、开办主体、运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展示出与传统广播影视不同的特质和面貌。新型视听传媒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按照传统与新兴统合、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整合各类服务主体、传输网络、内容资源和服务平台,加快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的战略转型,尽快形成现代视听传媒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媒介文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洪念德 《北方论丛》2005,4(6):64-66
媒介文化是大众传播时代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泛指由当代传媒技术所引发的文化景观,具有感性化、开放性、愉悦性和消费性.且当代媒介文化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功能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