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曦 《现代交际》2011,(7):221-221
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愿望,更是企业的需求。根据各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将课程内容按照项目和任务线索进行重构,贯穿目标、案例、情境、工具、岗位、考核等课程建设始终,让学生零距离接轨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拓展学生的技能,培育成真正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陈翔 《职业》2013,(30):90-91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教师讲授内容与职业要求相关性不足、实践与理论教学脱节等问题,笔者提出要在学校装潢专业啧绘制作教学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究。“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学生为主导,课程内容安排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更贴合,课程学习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让学生在行动中提高分析、批判、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自身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凝练发动机电控检测维修岗位职业能力,即电控发动机故障初步判断,构建检修流程的能力;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测量和测量数据分析的能力;传感器、执行器拆卸、清洗、装配、匹配的能力。围绕岗位能力的培养,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进行项目课程开发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知识准备、项目实施、技能拓展四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贴近岗位、贴近生产一线,培养学生解决电控发动机各类型故障的能力。通过两年来课程改革实践,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吕海龙 《职业》2017,(8):73-74
从目前看,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讲授层面,教学目标也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各类、各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课的衔接不紧密,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因此,运用CBE教学模式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发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针对职业能力要求重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课程培养目标,提升专业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侧重对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教育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尽可能地创造逼真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英语实训教学才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6.
钱清华 《职业时空》2009,5(8):48-49
对高职高专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要打破学科界限,把相关课程进行柔性整合,实施“工学结合”,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为核心、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教学目标一体的项目化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职业技术,满足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存在着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太细、缺乏综合等问题。在“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教学做统一”的原则指导下,该课程的构建应遵循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程序,以外贸业务员的具体工作为主线,在国际贸易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在真实性基础上构建良性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张精  李涛 《职业》2023,(17):85-87
技工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立足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教育。技工院校的学生除了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操作功底。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技工院校的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提升,瞄准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岗位,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技工院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管友桥 《职业时空》2009,5(1):36-37
课程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而课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指向。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学科中心”课程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已凸显不足,“能力本位”的各种课程模式尚不成熟,构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终极目标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内模拟实训课程改革为例,通过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得出:校内模拟实训课程定位应以就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设置实训项目,通过采取与行业相结合的校企培训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与就业岗位相一致或相似的项目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实现高校教学与岗位培训的接轨。  相似文献   

11.
王玮 《职业》2014,(6):87-88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课程,笔者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针对现实问题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在分析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重组,使教材模块化。教改实践表明,启用“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起着支撑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职业能力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贺卫红 《职业》2013,(9):70-71
本文总结了在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改革中,围绕岗位需求选取课程内容,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展开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实践化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具有职业岗位竞争力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模型,同时结合实际分析了这些学生的英语能力现状,着重论述了对学生所缺乏的职业英语关键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实践经验和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冯赫君  周施佳 《职业》2023,(11):32-34
本文针对技工院校亟待解决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与思政教育、“劳动、劳模、工匠”三种精神教育有效融合的问题,明确“三种精神”的内涵,引入SSES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的5项指标与工学一体化项目内容相结合,创造性地对课程改革提出一系列可行方案,通过建立学生能力素养档案,多元化评价学生,个性化辅导学生,将学生引导到适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上,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中践行“三种精神”的内涵,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邬庆儿 《职业时空》2009,5(2):70-71
在近20年的办学过程中,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职业特色鲜明、体系独特完整、机制科学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三平台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顶岗实践”四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文章结合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实践教学情况,对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刘洁 《职业时空》2008,4(6):114-114
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提出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等特点决定职业英语教学应突出其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但目前高职职业英语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遭遇到的难题是缺乏实践性教学或实践性教学不“实”。因此,应加强高职职业英语实践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专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何筱敏  周海泉 《职业》2014,(23):95-95
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职业岗位群定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应分专业基本技能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岗位能力课程模块三个层次,实现宽口径、多方向的培养,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职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的意义所在,并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现代“职业人”,深入工学结合、践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三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的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9.
范震宇 《职业》2014,(36):79-80
以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构建与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研究、开发与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牛元帅 《职业时空》2008,4(10):164-164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就是帮助独立学院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独立学院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发展途径的课程与活动。职业生涯设计问题包括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观念的研究,也必然涉及就业准备和对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可使独立学院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