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客家文化源自古代中原文化,与客家群体不可分割。从两晋开始,北方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在战乱和自然灾害中自发地分期分批辗转南迁,历经唐宋明清各朝代,形成了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民系——客家。客家在迁徙途中与南方的百越各族混居和融合,创造了一种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又兼具南方土著民族文化精华的地域文化——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2.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杂树生花。”据说,这几句美文曾引起北方游牧民族对江南美景的渴望,发动了入侵中原的战争。而这一次,“莺飞草长”的是中国快餐市场——伴随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国际大型连锁快餐业的大举入侵,以“锅舞勺飞,明火旺灶”为传统形象的中式快餐业,如何在工业化的惶惑中崛起?中华饮食,如何以其千年文化底蕴、千万种产品魅力,辟土开疆?  相似文献   

3.
游彪 《领导文萃》2014,(1):87-90
岳飞是两宋之际著名的抗金英雄.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将领。最后惨遭杀害。他的悲剧人生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也是宋代皇权政治的必然结果。宋朝开国之时.赵匡胤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各地有割据一方的藩镇和尚未归属中央的多个小国.外部有势均力敌的契丹王朝。经过不断的扩张.契丹政权占领了燕云之地,这一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此地为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略中原王朝的必经之路,也是宋朝北部边境防御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4.
印章的种类     
《秘书之友》2014,(4):F0002-F0002
正两宋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权对峙的皆为少数民族政权,北方有辽,西北有夏,东北有金。后来辽为金灭,后来居上的蒙古人又毫不客气地收拾了西夏、金,最后灭宋建立了元朝。这四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和朝代,在公印制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宋朝公印制度的影响,但又创造了自己一些别具一格的特点,在印文上出现了有趣的现象。西夏公印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文明的进步,游牧民族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自身需求与政府行为的推动下,世界上很多游牧民族已经转为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实践证明,从游牧到定居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富蕴为例,阐述了游牧民族的概况、类型、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对推动游牧民族定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指的是在中原这个地理概念的辖区范围内由众多文化个体组成的文化群体历史和现实的生存状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这足以说明其显赫的地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原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桥梁作用。笔者认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原文化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先要“走进来”。“走进来”就是指中原文化首先要走进我们河南本地外语教学的课堂中,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正>秦汉时代对外关系,应该可以分成两层:一个是抵御强大的北方游牧帝国——匈奴;另一个则是,秦汉中国如何与其他具有各自背景的族群相处。长城沿线族群的混合和重组匈奴本来只是北方草原上许多游牧民族之一。秦汉统一中国,在相当于今天内蒙古的高纬度,游牧和农业两大帝国长久对峙。秦始皇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秦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指的是在中原这个地理概念的辖区范围内由众多文化个体组成的文化群体历史和现实的生存状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这足以说明其显赫的地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原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桥梁作用。笔者认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原文化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先要"走进来"。"走进来"就是指中原文化首先要走进我们河南本地外语教  相似文献   

9.
琚军红 《决策探索》2014,(14):73-74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如何使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道战略命题。  相似文献   

10.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1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召开的“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恳谈会”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作了主题演讲。他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首次对中原文化的地位、内容、特点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准确、系统、深刻的阐述,引起与会人士和香港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与强烈共鸣。徐光春同志的主题演讲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就在于其道出了中原文化的巨大魅力。众所周知,河南拥有一笔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据此,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作出了“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决策,以此作为中原崛起的重要一翼。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和核心,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为使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原文化,本刊从本期起,将连续刊发徐光春同志的这篇题为《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的演讲稿,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二、中原文化的显著特点从中原历史文化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中原文化的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光辉灿烂。概括起来,其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是河南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河南省委遵循规律,审时度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高举文化旗,大打文化牌,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核心传承区"作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定位,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是河南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河南省委遵循规律,审时度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高举文化旗,大打文化牌,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核心传承区作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定位,努力构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发力中原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家战略。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角河南省而言,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背负了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重大挑战。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建设中,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产业化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是提高郑州市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资源强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当前文化转型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顾伯冲 《领导文萃》2009,(16):82-86
大宋王朝,一直是许多中国人向往的治世之极度。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儿度梦回,投奔自己热爱的宋朝,不仅如此,就是一些外国人也对宋朝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恋,成为对古代中国挥不去的一种文化记忆。英国作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相似文献   

16.
九州之中,大河之滨,民族发祥,文明积淀。在中国,无论地理、历史还是文化版图,河南都称得起核心。中原兴,中部兴,中国兴。从中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实现中部崛起河南振兴,这不仅是河南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央决策的战略部署。2011年,国务院颁行《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五大战略定位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文化发展重任,赫然在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区域发展关联国家战略,中原崛起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这是中央布置给河南的一道大课题,更是时代交付给河南的一道大课题。重任分量如山,河南责任如山。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曾说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定位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道题,最难破解。河南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塑造中原人文精神,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2014年河南两会上,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文化强省、建设文明河南。谢伏瞻说,促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继续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面对这一文化课题,河南破壁求解。如今,河南绘制的这幅文化画卷波澜壮阔,徐徐展开,就像黄河从源头涓涓而起,直至大河滔滔奔腾入海,书写着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大篇章。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省在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因而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今天,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不能再只是单纯的经济建设,而要以全局的思维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点核心来建设。这其间传统文化的弘扬无疑又应是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一脉,它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社会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就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而言,弘扬传统文化不但要高校的学术研究和民间传承、传播以及与现代的网络传播相结合,还要将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获取巨大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帐篷是藏北草原上牧民们主要的住家形式,也是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砖石瓦房开始取代帐篷,帐篷文化也岌岌可危,最重要的是何为"帐篷文化"仍鲜为人知。本文针对"何为帐篷文化"和帐篷文化的保护措施提出相关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这次我们以文化为抓手和平台,组织"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活动,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河南和香港各界增加了解、增进互信、加强合作.这里,我愿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这个题目作一主题发言,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河南又称.中州"、"中原",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相对的区域性概念.一个是大概念,就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个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中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山东一部分,湖北一小部分;小概念,特指河南.我们现在讲的中原崛起,就是小概念,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快实现崛起.现在我要讲的中原文化就是指河南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原文化呢?外面的人未必了解,甚至有些河南人也未必清楚,我到河南工作两年多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次来香港前,我又花了时间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国务院史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发布,吹响了中原崛起的新一轮发展号角在这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指导意见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最新定位之一,这也是全国各功能区中唯一的以文化为内容的区域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