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方言是语言的历史积压层,也是社会文化的历史积压层。从文化角度训释方言词语,不仅可以通过方言考察地域文化特征,而且可以利用地域文化特征去探求方言词语的语源意义,考订有争议的方言词的本字(正字),训释疑难方言词。这将有助于方言研究的深入,亦将大大拓展训诂学的外延。1、根据特定的地理条件及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训择方言词语。2、分析历史移民对方言形成的影响来考释方言词语。3、根据所称事物的功能、外形等来考订方言词。4、传宗思想与方言词语的考释。5、婚姻礼俗与方言词语的考释。6、禁忌迷信与方言词语的训释。7、商业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训释。8、外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考订。  相似文献   

2.
一种方言词语的来源和意义的演变是错综复杂的。有的词语来源于母体语言的古代词语,但又有所演化发展;有的词语来源于亲属方言,但又跟亲属方言不完全一致;有的词语是其他方言或外族语言的渗透和流入,而移植为本方言的词语的,此外,还有本方言产生的词语。因此要把一个方言全部的词语的来源及其意义变化搞清楚,就必须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又必须进  相似文献   

3.
根据句法、语义特征的不同,将时间词语分为两类: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在这两类时间词语的基础上,研究了宿州方言的时间词语,并对一些用法比较独特的时间词语作了分析,认为宿州方言与普通话在时间词语方面整体区别较小,但一些特殊的时间词语对宿州方言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玄武方言中选取十余条词语试作分析,揭示出玄武方言与古代词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卡西尔有关语言哲学理论,从语言是符号化代表的人类文化特点入手,将语言和神话体现出的隐喻性特点与青海方言词语的表达联系在一起,探讨了青海方言词语的隐喻性特征,认为该方言中的词语表达具有诗意,是语言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炜在小说创作中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龙口方言词语,使其小说在语言上更具特色。其中部分方言词语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与普通话有所区别,方言词语的运用在刻画人物形象、反映地域文化及激发读者情感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森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46-49
萧县方言为中原官话洛徐片的一个方言点,是历史上较悠久的方言之一。萧县方言中保存了大量极具当地特点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在当地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查阅古书、词典、现代方言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萧县方言中部分常用词语进行举例分析.借以研究这些词语在萧县地区使用的一些特点:大多数词语在保留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来意义基本不用,只使用引申义;这些词语的使用,还往往呈现出双音节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河入海口方言词语及其沿海地域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的某些特征,必然会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拟就黄河入海口地域文化对当地方言词语的产生及其应用的影响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目的是为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研究提供一点实际的方言资料。 一、关于亲属称谓词语 方言亲属称谓词语的使用往往与本民族及本地域群体的伦理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西方民族相比,汉民族亲属称谓词语分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从方言的角度对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的几个词语进行考释,可以补充辞书对这几个词语解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霞洞甘村黎话方言点、霞洞下春坡村哎话方言点调查的2 479条词语中,闽客方言相同词有819条词语,约占总词条的33.04%。其中498条词语与普通话也相同,占总词条的20.09%。霞洞闽客方言、普通话三者相同词语中比例较高的是性状形容类、植物类和饮食类,比例最低的是代词。霞洞闽客方言说法相同但与普通话相异的词语共321条,约占总词条的12.95%。霞洞闽客方言不同的词语计1 660条,约占总词条的66.96%,其差异体现在音节、语素、词缀、词序、亲属称谓词、动物性别词、代词、副词等多方面。从霞洞闽客方言词汇接触分析的过程来看,霞洞闽客方言有互相影响的迹象,但两者也都受到周边白话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有可能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方言词语中的一部分是古语的保存.本文以历史比较方法,参照词语的音韵地位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联系《广韵》和《集韵》等古代典籍,考求浙江绍兴方言中一些特殊词语的本字。  相似文献   

12.
考证方言本字就是利用语料来恢复词语和字形的对应关系,找回本字;乾县方言火通、横两个字在古今演变时分别由于阴化、文白叠置而与词语失去联系;理清历史音变,找到方言旁证,结合文献证明就可以分别找到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13.
以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料库为依据,根据对方言词语确定的原则,研究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的名物类北京方言词语。将收集到的434个名物类北京方言词语分作表示人、人体及附属、动物和植物、食物、场所建筑、社会事务、其他实体性事物、抽象事物和时空现象等九大类,再分小类作细致描写,根据上下文语境并参考辞书进行逐词释义,同时通过对几部长篇小说表时间的方言词语与通用词的比较,说明老舍作品语言还是通用词占优势,而方言词语的使用都是处于社会下层、文化程度低的市民或劳动者,亦即方言词语的运用在老舍作品中只是社会方言现象,把老舍看作方言作家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所用方言的性质及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一书对方言词语的运用不但数量多,而且水平高。研究该书使用的大量的方言词语,无论是对我国方言史的研究,还是对《金瓶梅》作者的考定,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金瓶梅》方言词语的研究一直被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不少学者撰文论述该书方言词语的特点,做了很有意义的探讨,发表了很有意义的意见。不过,《金瓶梅》用的到底是哪个方言,至今大家还没取得一致的意见,有的认为用的是山东方言,有的认为用的是河北省东南接近山东省的方言,有的认为用的是峄县话,有的认为是以北方官话  相似文献   

15.
安岳方言存在大量的"X到"类词语。从词性看,"X到"类词语可作副词与动词;从句法成分看,"X到"类词语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和状语;从使用频率看,"X到"类词语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X+到"类词语在安岳方言中的语义丰富,口语色彩浓厚,使用广泛。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价值等角度来分析安岳方言中的"X+到"类词语现象。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红楼梦》以及依据此本进一步编写的《红楼梦辞典》中,有些词语的注释,特别是对一些方言口语的注释,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欠妥的:一是释词时有些词语没有语言意义,只有言语意义;二是忽略了方言记音的特点,释词时望字生义;三是把一个统一完整的方言词语拆开来解释;四是未对词语的使用地域作全面老察,简单地划定词语的地域归属,确定方言词语;五是释义时用词不准确,意义含糊、片面。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荣县有悠久的历史,又有较为封闭的环境,较好地保存了方言原貌.文章选取了当地方言中的部分古词语进行解释,所选词语均为《四川方言词典》《重庆方言词典》未收或虽收而未尽完备者,以帮助我们分析语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确定早期白话著作中的方言词语方面存在着一种倾向:置古今不同的语言平面及其纵的关系于不顾,简单地以今天的语言状况为标准来为近代汉语的一些词语划分地域归属,确定方言词语。结果将彼时全国通行的北方话词语也当作某地方言成分对待。本文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以往人们认为属过去时代的吴、赣、湘等方言的一些词语,正是早期白话时代的北方话成分。指出以往存在的这种倾向无疑对我们的语言或文学研究造成混乱,带来危害,应当扭转。  相似文献   

19.
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献为唐宋白话文献,在今天的通语中难见踪迹,但在许多方言中,与之语音相近或相通的词语仍在使用,可以为这些词语的释义佐证。利用现代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阿莽”“■”“儃儃”“崖柴”■“色妇”“暖房”“帽惑”等十多条敦煌文献词语加以考释,可发现古代词语还活跃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敦煌文献中的现代方言释证,能够为古文献研究及词语考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