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州方言中的"前"除了有《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五个义项的用法以外,还可以单独作动词和语气词。作动词时,"前"表示祈使的语气,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但在语法特点上与"去"有很大的差别;作语气词时,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加强肯定判断的语气,催促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表示不耐烦的语气。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维"字除几处作动词外, 均作助词, 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这种助词用法与"维"字在句中的分布有关."维"字居句首, 结构上表提引, 语气上表限定; 居句中, 结构上表确认, 语气上表强调.同时,"维"字在表限定或强调语气时, 如具有排他性含义, 则形成了仅独语气.  相似文献   

3.
中古汉语里的"都"可表总括,还可加强否定语气.此外,"都"在否定词前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兼有双重语法意义:既加强否定语气,又表总括.这种用法的"都"在汉语史上长期存在,具有积极意义."都"所处的句法位置、语义、认知上的重新分析、语用效果以及汉语的韵律等,都是它进一步语法化的动因.而"都"有双重语法意义,这是对它的认识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首/场/头"是一类较特殊的名词后缀,主要见于湘语和赣语.湘语中,"首/场/头"可以附在部分动词和少数形容词后面构成表抽象意义的名词;带后缀"首/场/头"的名词是一类较特殊的名词;"首/场/头"也不是一般的名词后缀,不是单纯的词法平面上的构词成分,而是在形态上受句法层面的谓语动词"有/NFDB1(得)"支配的成分.广见于湘语的特殊后缀"首/场/头"及其所构成的特殊名词在赣语中也存在,这是湘语与赣语在构词上具有共同性的一个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5.
《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通过它可以了解汉语在19世纪中期的基本面貌。当时,副词"都"已具备表示范围和表示语气等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中有一类兼表已然义。根据《儿女英雄传》中反映的语言事实和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副词"都"的语法化路径应该为"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兼表已然义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强调转折功能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是"和"可"是现代汉语中一对使用频率最高的转折连词."可"也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多功能语气副词,是由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可"转化而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它的用法演变过程也有利于对"可"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疑问代词“什么”的特殊用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疑问代词"什么"的特殊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中"和"类虚词用法差异计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相似文献   

9.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未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0.
<型世言>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中最常用的多义程度副词主要有"颇、更、十分、一发"等4个.其中"颇"作为程度副词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轻;"更"既可以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状态副词、语气副词,还可以是连词;"十分" 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超常,还可作为语气副词使用;"一发"既是程度副词又是方式副词、语气副词.它们彼时的用法同300多年后的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