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软实力”是一个与“硬实力”相对应的概念,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迫、合作而非收买的手段来达成自己所愿的能力,是一种具有吸引魅力的隐性能力;“硬实力”是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是一种具有强制特征的显性能力.最先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他认为,“软实力”是以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本文认为:经济制度应属于“软实力”的范畴,经济制度是构成“软实力”形的基础;适合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的“硬实力”,从而极大地提升一国的综合实力;经济制度需要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的不断地变革,才能持续不断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硬实力.本文以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以及新近崛起的中国的经济为案例,探讨了经济制度的“软实力”与经济增长的“硬实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性引领作用,已成为制约综合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探析如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从推进和谐文化发展、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三个方面阐述加强文化领导权,构建中国软实力之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宁夏社会科学》2009,(4):F0002-F000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特征。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强调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软实力理论是冷战后理论的新发现。它突破了以军事和经济实力衡量国家实力的传统,将文化、价值观等非物质因素纳入国家力量之中,并认为软力量对硬力量起了倍增或递减的作用。我国对软实力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文化方面,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逐渐增强的文化软实力是社会顺利转型的力量源泉。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崛起视角下的国家软实力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存在的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大国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和平崛起不可逆转,必须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崛起的中国,软实力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软实力的资源实力和行为实力需要我们用客观的眼光和战略的心态来测量和审视,由此找到一条发展壮大中国软实力的合力路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丰富资源和良好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问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7.
李琳 《南方论刊》2023,(6):40-41+48
自由国际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方面,美国主要依靠自身实力来实现国家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强调其民主价值理念的宣扬和灌输来推进国家利益的实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将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方面占主导地位,基于此,美国主要将在软实力方面持续发力,这与自由国际主义3.0相契合,通过建构自身软实力,以巩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延续所谓的“美国世纪”,但在权力转移的背景下,美国软实力的建构同样存在困境。  相似文献   

8.
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轶 《江淮论坛》2009,(5):105-109
经济全球一体化并非导致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却导致了国际秩序的重新设定和安排,不再简单地以国家武力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更多地依靠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力量。这背后都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竞争紧密相关,近年来各国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提升和扩张自己文化软实力。在当代国际政治关系中,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呈现为:国家政治意图在国际问的推行.往往借助文化软实力;而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推行,往往借助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在这一意义上已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当前,软实力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软实力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我国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结构失衡等。针对以上问题,中国软实力发展中必须注重软硬实力的关联性,突出内容的主体性以及动态性。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6,(4)
邓显超在《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1期上撰文《提升中国软实力路径》指出,软实力(softpower)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Nye)于1990年提出。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他认为软实力一般是指无形的、抽象的,非物质性的力量。软实力靠的是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自愿效仿的特点。一般来说,硬实力是指主要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来利诱和威胁别人去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情,而软实力依赖政治、思想、文化和政策的吸引使别人自愿“追随自己”。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软实力随着硬实力…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理论的提出,为研究国家实力与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和创设国际机制能力是一国对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在注重自身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增强自身软实力的建设.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国际关系话语体系,是中国外交软实力建设的显著标志;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构建,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进一步提升对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提升中国软实力,既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又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需要.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软实力”研究逐渐成为中外学者的关注焦点.20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对软实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以中国知网检索被引次数前5名的期刊文章为切入点,对软实力的战略意义、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相互关系、中国软实力提升方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并对软实力的研究提出前瞻性的理论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软实力研究的中国化,为提升中国软实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正面临着新型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维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国力,是摆在中国面前的客观现实。在我国面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阶段,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潜力之间又有何关联,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以来,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热点话题,但大都是概念性的描述,还缺乏在理论上的自觉。本文认为文化软实力在理论认知上的不足从根本上是欠缺一种相应的文化主权学说,从国家实力构成的理论基础看,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奠基于一个国家的军事主权和经济主权之中,文化软实力同样需要一种文化主权学说来对它进行论证和支持。国内学界对文化主权的研究论述要么是主权内容说,依附于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要么是依附于国际贸易理论,也没有在文化政治理论上的自觉性,难以承担起文化主权在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理论要求。本文指出,需要一种文化政治法学来替代我们传统的政治学和法学对文化主权进行重新论证,强调主权不仅仅是一个外交词汇,它不只是法律意义上的主权,而是文化政治哲学意义上的主权,即主体性的最高自我认识和自我确证。文化主权强调主权的最高表现形式不是国家实力的支配,而是韦伯所说的文化领导权,或者文明领导权,它是指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层面上的文化自觉。本文强调,一个大国,如果没有文化主权诉求的话,是不能真正对世界文明产生影响的,这不仅是正在崛起的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紧迫命题,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利益攸关者必须要承担的大国责任。本文从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主权学说的内在逻辑入手,力图提升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晚清至五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探索如何以文化为原动力提升国家实力,深刻阐释文化革新在振兴国家和民族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西方文化资源,实际上构成了那个时期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涵.注重文学的教化力量,依靠文化、文艺、文学的特有启蒙"力",生动、真切地揭示社会真相,改造国民性,是发挥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芬兰世博外交效果评估的专业调查数据和笔者的采访,以芬兰上海世博会上世博外交展示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注重发展高科技三个核心理念作为切入点,通过芬兰在世博会上软实力展示的介绍,以及世博会前后公众对于芬兰,包括芬兰企业以及产品认知度的比较,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论证世博会作为一个特殊的外交平台能够提升参展国——芬兰的国家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国外公众对芬兰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7.
发展开放型经济对中国软实力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中国软实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硬实力与软实力发展明显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应从改善国家形象、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提高塑造国际机制的能力等方面加强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奥运经济与世博经济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和世博会无疑将成为推动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通过“乘数效应” ,拉动两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但是奥运会和世博会都是有成本的 ,大规模的投入能否收回 ?我们在努力办好两会、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同时 ,应当努力实现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对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要素的一种综合认识与评价。它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软实力”,是国际政治中的“软权力”,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一国的国际形象作为国家可信度的标志,对于一个国家实施其国际战略,并最终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国祚 《中国社会科学》2023,(5):188-203+208
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学术渊源。尽管在学理上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思想有一定的贡献,但其真实的目的是服务于美国政治及其国家利益。由于受政治立场和思维方法的局限,“软实力”思想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偏隘。而中国学界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立足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已经形成了包括“八对范畴”和“十六个问题域”的理论体系;在战略定位、宗旨目标、内涵重构、文化作用、体系逻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超越了西方“软实力”思想的界域,并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出一系列学理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